刘志强,常绍国
(1.开封黄河河务局,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中建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长垣 453400)
黄河河务局下属基层施工企业(以下简称黄河基层施工企业)最早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是在国家计划经济条件下伴随着黄河堤防建设而产生的,主要承担黄河内部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 近年来,随着黄河内部基建工程投资的不断减少,施工任务日趋减少,同时,黄河外部施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水利建设也在进行资质的新一轮重新审核与就位,致使黄河基层施工企业面临着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如何求生存、求发展,是其当务之急,改革势在必行。
黄河水利施工企业生存在国字号水电施工企业与地方水电施工企业的夹缝中,与国字号和属两级省水电施工企业相比,其实力、资质相差甚远;与地、市级水电施工企业相比,则实力相当且资质尚优。 但是,中、小型水电工程项目大多为地方水利项目,“人和”与“地利”使黄河施工单位处于劣势。 黄河水利施工企业相对外部施工企业,成立较晚,是在完成自身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成立发展起来的,承担外部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较少,施工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多以土石方、堤防工程、涵闸工程施工项目为主,施工技术的专业面较窄。
黄河施工企业在开拓外部市场的尝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反映在: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储备、员工素质等方面落后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水平,无法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一时无力与黄河外部的兄弟施工企业“华山论剑”。 因此,黄河施工企业短期内自主施工项目较少,多数为挂靠或以其他企业施工和组织管理为主的现状,由此引发的合同争议、施工质量、管理漏洞等一系列问题,使其更难以适应原本“僧多粥少”的水利施工市场的激烈竞争。
目前,黄河水利规划中的新项目迟迟得不到核准,新开工项目急剧减少,内部市场急剧萎缩。 就省外市场而言,虽然省际市场表面上开放,但兄弟省份的施工企业的地缘优势、人脉优势和信息优势较为明显,黄河基层施工企业参与省际市场竞争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内部市场急剧萎缩和外部竞争白炽化, 使黄河基层施工企业依靠资质挂靠方式施工,这在一定时期内会导致经济收入偏低、企业积累低,甚至产生负债现象,影响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黄河系统中,职工本身对事业编制无法割舍,觉得企业的发展前途不如事业稳定,普遍对企业缺乏信心和归属感,认为企业环境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致使其企业竞争力相应堕入马太效应而逐步削弱。
目前,市场环境趋向复杂,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幅增加,向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过去的市场属于系统内市场,相对单纯。 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管理水平的高低,如对投标报价水平的尺度把握,合同条款的约定,工程量造价清单编制是否准确、完整,合同外费用的索赔技巧等,都是提高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水电项目(标段)的招标运作,也使得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呈现规模小、施工地点分散、利润薄的特点,企业无法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使相应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大。 在取费较低和让利较大的投标模式下,经营风险成倍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经营亏损,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在黄河内部,有资质的企业较多,仅开封黄河河务局就有5 家。 但真正意义上能独立闯市场、组织施工的企业较少。 而且在这些企业中,管理人才少、技术力量薄弱、资源松散,不能形成优势,加上在以往的施工组织中, 多数为劳务密集程度偏高、机械设备配置不足、老化、原始资本积累低、机械装备少,因而核心竞争力弱,基本上无竞争优势可言。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辉煌与困境、危险与机会在辩证地转换。 基层黄河河务局施工企业要走出困境,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大力支持,更需要企业自身正视现实,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换思路和机制,纵横结合、盘活资源,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谋求发展。
黄河基层施工企业应积极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制订一个长期、可行、超前的发展战略规划,确保企业按既定轨道运行,最终实现发展目标。 首先,作为企业决策层,应清醒地认清、剖析、研究企业现状和市场环境,切实转变观念和发展思路,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和现代管理模式,制订符合现实、适应市场竞争的战略规划, 通过上级主管机关的监管和审核后,再对之实施管理和适时调整,以变革适应变化,谋求生存求发展。
在黄河河务局的主持下,建立战略联盟,重新有效的整合企业的资源,集中优势拿下几个大项目,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实现逆境突围。 局属各公司行业性质一致,技术、装备、人才、组织、规模、资质等生产要素基本类同,互补性较强,彼此了解,便于协调、调度,具备整合的良好基础。 通过改革、重组,有效地整合企业的资源,使黄河基层企业携手并进,共同开拓市场。 这样,不仅能减少彼此之间无秩竞争、设备购置成本费用和资金流不足的压力,求得双赢共生的效果,还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创效增值能力。 其优势在黄河建工集团组建后已初见成效。 可考虑在组成联营体,对闲置机具设备、周转材料等有偿互用,在劳务支援、信息同享、技术共用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水利市场运作规范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微利已经成为成熟市场的标志和特点。 因此,黄河施工企业应走低成本发展之路,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改革旧的体制,优化组织设计,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度、运用、发挥内部资源的整体效能,从事前的经营规划、成本预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适时调整,事后的分析总结做起,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精细管理转化,可在目标成本管理、利润倒逼、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细化,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增强成本控制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企业最关键、最具活力的资源。 服务竞争、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成本竞争都离不开人才的竞争,任何组织离开人才来谈发展,都是空话,单纯依靠几个决策者,无法实现黄河基层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对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工种坚决予以淘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 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补充新鲜血液,把专业化提升到一定层次。 在黄河施工企业中,培育一大批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管理骨干,形成独有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核心团队,依靠核心团队来带动团队的整体优化,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实现黄河企业的发展。
随着水利施工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系数大幅上升,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如何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已成为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作为黄河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属于黄河水利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物化量化到人,明确职责划分,规范授权管理,科学设置管理程序,将公司主要管理环节和重要岗位纳入监控范围,形成权责明晰、相互制衡、层层负责的内控机制,以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防范风险和提升效率为重点,使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从而有效防范, 控制、降低、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以知识积累为核心竞争力,其生存与发展必须以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为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程施工也终将摒弃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向技术密集型和专业化的转变, 才能提升黄河基层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事工程施工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和技术力量,或者说拥有专有的技术和独特工艺,提升专业技能的科技含量, 使企业的技能形成有价值的、稀缺的、无可替代的资源,才能自然形成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和差额利润。
因此,如何在短时期内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和科学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决策层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之一。 笔者认为,应当迅速在黄河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职工学科学、用科学,形成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设立科技风险奖励基金,制订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班组长的工程管理水平,把施工企业建设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的管理型企业。 逐步从劳务型施工企业向施工管理型企业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即在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前提下,盘活和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搞好横向联合和开发利用,广泛开拓工程施工以外的市场,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其他产生,提高经济收入。
黄河基层施工企业作为发展黄河水利系统成员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黄河基层施工企业应当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DB/OL] [2011-04-27],http://www.gov.cn/jrzg/2011-01/29/content-1795245.htm
[2] 邹履泰,张小会,刘志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施工管理技术岗位人员培训教材[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 王进庆,薛岩国,赵春艳. 探讨水利施工企业在市场中如何求生存谋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