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法的角度看主动态与被动态

2011-04-11 18:25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语态被动语态主语

郭 婷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望城 410200)

语态(Voice),简称“态”,是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动词形式。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态(Active Voice)和被动态(Passive Voice)。当主语是施动者时,随后的动词用主动态;当主语是受动者时,随后的动词用被动态。……主动态和被动态属于词法问题,而主动句和被动句则属于句法问题。(章振邦2003:176)。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美国人乔姆斯基(Chomsky)认为主动句和被动句是由相同的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不同的表层结构。人们习惯于认为语态的转换仅仅涉及语句结构的变化和言语风格的变异。事实上,认知信息重点的转移,立场和叙述视角的变化等认知主体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对语态的转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被动语态形成的认知原因

英语动词的主动态是没有语法标记的,而被动态则有明显的标记的——通常由助动词be的一定形式加及物动词的-ed分词构成,即be-型被动态(BE-passive)。主动态凸显动作的执行者,如:Lu Xun wrote the book.被动态凸显动作的承受者。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Lu Xun.具体来说,被动语态形成的认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认知主体凸显对象的不同。认知语法主要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术语,即图形和背景,来阐述凸显概念: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某一物体时,这一物体成为突出的焦点是图形,而周围的环境则成为背景。一般来说,图形比背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认知上的图形与背景的差别反映在语言表达上主要是主语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图形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是最凸显的部分;而其他句子成分如宾语则成为背景,与图形相比凸显程度相对较低。以下面的两个句子为例:

例1:Jack did the exercise in the class.

例2:The exercise was done(by Jack)in the class.

例1中凸显的“Jack”作了主语,因为他是动作的发出者,一直处于动态,最容易引起注意,是图形;而相对静态的“exercise”则是背景,在句子中做了宾语。这就是最常见的主动语态表达式。当我们想凸显“exercise”时,情况发生了变化。“exercise”即句法结构中的背景被选择出来做主语,认知主体在心理上对图形和背景进行倒置,形成了被动语态。由此可见,在很多情况下句子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说话人想要凸显的对象,这是由认知主体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反映了认知信息重点的转移。

(二)认知主体观察视角的改变。视角是指人们对事物描述的角度,涉及到观察者与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人们的观察角度可能会直接影响其对事物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然后人们以此为出发点来认知其他事物,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选用不同的目标作参照点,这样就有不同的认知路径,在语言中就自然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与“横看成岭侧成峰”所蕴含的道理是一致的,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感觉,可以是“岭”,也可以是“峰”,不同的结果完全是由不同的“视角”造成的。语言表达正是类似的情况。

人们观察事件既可以从施动者(agent)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从受动者(patient)的角度去观察。语态的生成与人们观察同一个事件的不同角度有关。视角指的是认知主体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实体或从不同的关系位置来描述某一复杂场景。一般来说,我们有一个常规的方位系统,是百科知识系统的一部分。对于非常规的系统就需要参照不同的水平/垂直体系,采取不同的视角,大脑的这种视角转换能力对语义结构具有重要影响。无论实际视角如何,说话者可以从不同的观察事物的角度理解从而适当的表达同一情景(赵艳芳,2001:138)。说话者观察事物的立场和叙述视角的改变可以导致语态的转换,表现在语言表达上就是句子结构的变化。同样以两个句子为例:

例3:Jerry always keeps his room clean and tidy.

例4:The room is always kept clean and tidy.

例3中,“Jerry”扮演着“施事”的角色原型,是能量流动的

发起者,他在句法结构中被给予了主语的地位,而“room”则是句法背景和宾语。说话者以“Jerry”为参照点确定了自己的视角,能量活动参与者的排列顺序符合行为链传递的内在方向性。而例4中,说话者以“room”为参照点从相反的方向确定了自己的视角,视角的改变使得行为链的尾部即角色原型中的“受事”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能量源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得到突显甚至不被提及。这与能量传输的内在方向性并不一致,反映了认知主体视角的变化。

二、语态的选择

语态是反应说话者观察事件的视角或观察过程的角度的动词形式,我们使用语言是陈述对事件的认知结果。不管是事件还是过程,实际上指的都是句子里的谓语动词所表达的意义。

(一)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表征。当今的认知语言学主要是有三种方法表征的: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它们的意义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例如,对一辆小车的描写,人们不但会说小车的形状像一个盒子,有车轮、门、窗、方向盘、加速器、刹车、座位等,还可能会提到小车坐起来舒服,跑得快,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有的人甚至会把小车与初恋、车祸等联系起来。后面这些特征显然是人们所经历的部分,远远超出了客观描写。突出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的。例如,要描写一辆车撞在一棵树上这一情景,句子“The car crashed into the tree”比“The tree was hit by the car”更自然,因为在整个情景中,运动着的车是最有趣、最突出的部分,所以我们倾向于将车放在句首。注意观认为,我们用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应了事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例如上面的句子“The car crashed into the tree”只是描写了整个车祸中引起我们注意的一部分,而其他部分,如小车突然转向、冲出了马路等却未表达出来,尽管这些部分均发生在车撞在树上之前。

(二)意象。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与心理学中的“表象”有着密切关系,但并不是同一的。“意象”(image)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景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认知语言学中的“image”一般只译成“意象”。表象是指大脑中所保持的关于事物的映象,其生物学基础是留在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痕迹。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是Langacker为说明语言结构而提出的,指的是人们以不同方式组织某个领域的内容的能力。对于同一情景,人们可以由于观察的角度、范围和注意等方面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象。

意象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结构,认知语言学的意象研究主要有图形——背景(figure-ground);规模和范围(scale and scope);详细程度(level of specificity)和部分的凸显(salience)四个方面。图形——背景关系是完形(gestalt格式塔)心理学进行知觉研究时的一项重要分析内容。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将事物分化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人们所注意的部分,背景是陪衬部分。作为图形的部分往往是较小的、具有完形特征的或运动的部分,而作为背景的部分通常是较大的、缺乏完形特征的或静止的部分。相对而言,图形比背景更容易被人们识别和记住。心理学中关于图形——背景关系的知觉研究被认知语言学家借用来分析语言结构,图形——背景关系也影响到了语言的结构和使用。规模和范围是指一个陈述所指称的相关领域的规模和范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图形——背景”关系,“相关领域”即“背景”的范围大小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对图形的认知和意象的构成,进而影响到语言的表达。详细程度是指对于同样的内容,人们形成意象时还有详细程度的差别,进而影响语言表达。部分的凸显理论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自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加以注意,无论是功能上的,还是形态上的,语言在描述的过程中会对注意的部分加以凸显。

从传统语法角度来分析,决定动词用主动语态还是用被动语态主要看动词和主语的关系。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即施动者,它们就是主动关系,动词就要用主动语态;如果它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动者,它们就是被动关系,动词就要用被动语态。而从意象理论中的部分凸显理论来分析,如果需要凸出的部分是动作的执行者,就用主动语态;如果需要突出的部分是动作的承受者,就用被动语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认知主体在语态的转换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能动性和作用,无论是凸显对象的不同还是认知视角的改变都可以导致语态的变化,这是由说话者的表达目的决定的,说话者认知心理上的变化导致了主动语态向被动语态的转换。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我们研究被动语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必然会推动语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铁梅.被动语态的意象理论认知透视[J].湖北: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

猜你喜欢
语态被动语态主语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动词的时态、语态
英语中的虚主语“it”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异同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