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与艺术处理

2011-04-11 18:25:32刘莉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舒曼奏鸣曲小调

刘莉莉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一、引文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的《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是其创作的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首作品。如果说舒伯特和韦伯是浪漫乐派的奠基人,那么舒曼便是第二代浪漫主义作曲家了。他通过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两个领域涉足音乐艺术,在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艺术歌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合唱曲等题材作品的同时,还在1834年《新音乐杂志》创办之初直至1844年这一期间,以尽利的文笔写下了一批有意义评论文章。其中,他以费洛雷斯坦与埃塞比斯为笔名,以不同的侧面阐述自身性格的两面,这不仅丰富了浪漫主义的创作实践而且将其升华为美学思想。因此,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明确的理论阐述又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体现。

舒曼在音乐美学与评论界的价值在于其诗人的气质,与同时期的音乐家相比,其更追求音乐中的文学内涵和哲学内涵,他主张消除各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尤其是音乐与文学,只要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就都能相互渗透和借鉴,以求获得丰富和发展。舒曼是在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音乐创作的思想与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表现的目的和意义,具有19世纪30~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的精神,他的音乐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民族乐派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

(一)创作背景。《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51年秋,是舒曼的晚期作品。舒曼共有三部小提琴奏鸣曲。有编号的有两首:第一号A小调,OP.105;第二号D小调,OP.121;另有《F.A.E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853年。

自1950年9月2日后,舒曼一家到达杜塞尔多夫,继任希勒的职务,在这个小城市里,舒曼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促使他暂时摆脱了忧郁的精神状态,对生活产生了热情和希望,但舒曼并没有完全摆脱精神抑郁,作品中还隐藏了一些朦胧的阴郁色彩,这种朦胧的阴郁使得作品中激情和坚韧的音乐表达有了更深一层的涵意。

(二)曲式分析。呈示部(1~67小节):包括主部、连接部和副部,没有结束部。主部为乐段结构,由不等长的9+6+6+7的四句组成,A小调。其中第一句旋律起伏不大,音符时值以四分音符为主,使得音乐形象具有歌唱性。第二句是第一句开头的上方纯五度模进,F大调。第三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发展,音区有所提高。第四句采用了下行和上行的和弦分解式旋律,增强了音乐进行的动力,也加强了主部乐段的结束。连接部分为承上、转化、启下三个阶段,其中29小节至31小节是对主部材料的承接,第32至37小节是转化阶段,第38至42小节是启下阶段,为副部的调性和伴奏音型作了铺垫。副部为乐段结构,由5+4+4+6的四句构成,调性为主部的关系大调C大调。旋律进行以二、三度为主,起伏不大,伴奏音型已柱式和弦为主,因在音乐形象上与主部较为接近,但相对主部来说要较为宁静些。副部之后没有结束部而是紧接一个短小的连接,它具有双重功能:1引导呈示部再现2展开部的引入阶段。展开部(68~113小节)展开部的中心是运用了主部的音乐材料而发展的,在频繁的转调中,g小调可视为展开部的中心调性。而后的过渡部分为再现部的出现作铺垫。再现部(114~178)在篇幅上与呈示部相当,仅主部再现时增加了一小节,其余各部分保持等长的篇幅。

综上所述,舒曼《a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特点是在呈示部主—属—下属—主的古典风格调性布局基础上,音乐语言、和声等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

三、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处理

(一)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风格。舒曼这位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代表了德国北部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他也是一位具有忧郁气质的作曲家。在《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小提琴的表达时而带有一些凄婉,而钢琴则是时时有一种神经质的表达与之配合。

然而,我们在作品的演奏中更能感受到作者试图摆脱忧郁寻找生活中的激情和快乐,它是作者在当时追寻希望与坚忍不拔的主观精神的一种体现。当然,如以单一的浪漫风格来演奏舒曼的这部作品会让听众感到乏味和平淡,因此,把握这部作品演奏风格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激情与积极的音乐表象下演绎更深层次的复杂的内心忧郁。

(二)力度变化。在第一乐章中,常用的力度记号为cresc.f fp sf p。

Cresc代表走向高点即顶点,抵达顶点时是f,这个最高点在这部作品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旋律的最高音。P cresc前面的p比cresc本身更为重要。

加强力度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确立一个位于该力度低等级的起点,同样,dim前须确立一个位于高等级的起点。妨碍这一原则的最大障碍是演奏者一看到cresc或是dim,往往忽略了渐强和渐弱的起点以及渐强和渐弱的过程。因此,常常达不到演奏的艺术效果。

通常演奏者在演奏cresc时不由自主的把cresc和accel结合在一起,而dim和rit也是典型的演奏习惯。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出现cresc时,作者并没有标明accel,只须做到增强力度,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作者的要求在改变力度时不改变速度。

(三)主题演奏的速度。作曲家写的速度标记是演奏者确定其基本速度的根据。如果基本速度不正确,一个乐章的音乐内容可能将受到影响,他的整个音乐特性可能被歪曲。然而,遵循这些记号并不意味着必须像数学那样精确:

在第一乐章中,主题再现了多次,每次变化重复时谱面都标有in tempo的记号,如每次主题演奏都是一样没有变化,会让听众觉得乏味和枯燥。仅仅只是节拍的准确,整个作品将没有生命,没有精神变得机械呆板。演奏者应该在作曲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改变主题演奏时的速度,创造个人独特的音乐魅力。

(四)小提琴与钢琴的配合。小提琴与钢琴的旋律在整个乐章中通常是互相交替的,当小提琴以舒展的节奏将骨干音组合成旋律线条时,钢琴声部动机灵活,音符的密度大。而在结束段时钢琴用了厚重的和弦重复了小提琴的乐章主题,小提琴则是采用了模仿钢琴旋律的节奏音型大密度的进行,与之前的音乐情绪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小提琴主题的开始,钢琴运用了分解和弦的进行,低音部以八度音程的长时值作铺垫,在肯定和声进行的同时,强调了旋律的流动感,高音声部短时值的快速进行与小提琴声部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的长时值进行形成对比,这就将两者在音响效果上形成对比。在重拍的位置钢琴声部对小提琴声部形成让位,并以两种方式呈现,第一种是与小提琴声部在音区上形成对比。第二种就是以休止的形式来突出小提琴的重音。钢琴声部的让位,使得小提琴的旋律声部更为清晰。

小提琴与钢琴除了在上述的音型,音区,节奏等方面有着鲜明对比之外,在力度上的对比也是值得注意的:小提琴声部运用了突强,突弱和随后短暂的渐强;而钢琴则是从开始的弱然后逐渐的缓慢的渐强最后到达主题旋律线条的顶点。这两种不同的织体编织在一起:一个是波浪型,另一个是斜线型,同时,在听觉上,形成了两个声部的先交错后重叠,从对立到达统一的效果,这也深刻揭示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通过对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分析与研究,了解由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作者无与伦比的深刻思想、崇高而质朴的情感内涵和炽热而敏感阴郁的内心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得到了深刻地体现,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普遍、更广泛、更宏观的文学与哲学内涵。

笔者选择舒曼《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作为分析与研究的对象,既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和检验,更是一次深入的学习与总结。然而在通往舒曼音乐的道路上,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以求探晓舒曼音乐中的人生哲理、感悟音乐中的艺术真谛。

[1][匈]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第二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德]巴拉拉·迈尔.罗伯特·舒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林逸聪.音乐圣经.华夏音乐出版社,2006.

[4]汪启璋,钱仁康等.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舒曼奏鸣曲小调
手机上的奏鸣曲
四 季 相 思
青年歌声(2019年6期)2019-06-26 09:17:18
春天的奏鸣曲
思 夫
青年歌声(2019年1期)2019-01-24 07:53:08
五河小调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5
饥饿奏鸣曲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琴童(2017年4期)2017-06-14 02:17:56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小调[六首]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15
祭献奏鸣曲(组诗)
鸭绿江(2013年10期)2013-03-11 19: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