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本科教学操作化需求趋势及改进

2011-04-11 16:29方少勇张延君
关键词:专业本科金融人才

方少勇,张延君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河北北方学院国资处,河北张家口075000)

金融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加上许多高等院校的参与和大量的教学资源投入,已经具备了培养优秀金融人才的基础性教育环境。然而近几年来,虽然金融专业仍高居热门专业榜首,但由于长期的高调推进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将可能出现较非热门专业更严重的就业障碍。

就业障碍一方面是人才供求的数量失衡,另一方面是人才质量的供求失衡。根据就业的一般规律,只要经济稳定发展,失业虽然总是存在,但对合适的人力资源的需求不会出现很严重的波动。所以本科学生如果有毕业后的就业障碍,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此要负相当责任。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讲,还是从毕业生就业来讲,金融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革新刻不容缓。

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前提下,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是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任务,相对其他经济类专业,金融经济形势的发展,使本科阶段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就业都指向操作化,可以说,金融专业本科教学的操作化迫在眉睫。

综观金融业的发展形势,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十分旺盛,同时金融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实践背景也非常广阔。

一、专业本科教学的广阔实践背景

在证券方面: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高峰期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达2 005亿元,2011年沪深两市总市值达26万亿,同时证券业的收入和就业也达到空前的规模;在银行方面: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5.3万亿元,较银监会成立时的2003年增长了20多倍;在保险方面:2004年4月末,中国保险业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保险业的高速发展使保险公司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截至2010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5万亿,利润逾600亿;在信托方面:虽然由于行业历史的原因全国只有59家信托投资公司,但近5年中国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加70%左右,2009年已达到20 557亿元。随着基金业的兴旺,信托类业务总量将会以难以计量的速度发展。

由以上数据可知,金融产业面临规模扩张,同时非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保险等,开始利用金融专业学生对职业和经验的需要,无偿或者给予极少报酬向学生提供实习职位,这种实习开始于大学毕业前一年,一方面是给予学生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需求性的介入。这种自发的实践倾向现象突显了院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即社会适应性和实践性不足。

二、普及高等教育下的金融专业状况

尽管金融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背景十分广阔,但高校在规模扩张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却做出了南辕北辙的选择,离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远。

金融行业的人才培养已今非昔比。业务活动分工日益专业化,对高端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对个人才能的倚重,而是分工精细的不同专业人才的高度合作。精细的策划执行,瞬时处理巨量信息并决策已是业务常态。从已有的资料可以看到,金融本科已经不能胜任对研究人才的培养,金融学硕士和博士生的来源很大部分来自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领域,这是由金融业务工程化、国际化、复杂化背景下金融活动的高智力、高分工程度特征决定的。

与精英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的转化对应,金融专业本科的学生培养应向基础知识传授、行业素质养成、操作技巧培养的方向转化。金融本科院校应该为行业输送具有较高素质、能够在业务活动中迅速成长的综合型人才。

(一)设置金融专业的大学数量和投考学生数量增长

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9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合计)1 080所,当年招收本专科生89.98万人;此后,经过高校调整合并,2007年仍增加为1 908所,虽然到2010年高校数量未变,但招收本专科生数量由2007年566万人已经上升到2010年的657万人,招生规模以惊人速度增长。这种变化有两个趋势与金融专业的扩张有关联:其一是新设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增长,其中基本或者必然有金融类专业;其二是金融及其相关专业已连续20多年保持为高考报考热门专业。这两个特点与中国第三产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吻合的,但同时也存在专业人力资源严重供过于求的风险。

(二)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迫切需求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也可以了解到他们对职业技能的迫切需要。许多金融专业学生在角色认知上已将自己的职业期待与近年迅速膨胀的金融经济联系起来,尤其是连续2年的证券牛市,带来全民金融意识的苏醒,学生普遍能够感受到自己所学习的金融知识根本没有能力参与证券市场的搏击,因此对操作技能的获得需求十分迫切。由于师资结构问题和课程设置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上感到盲目、在能力获得上感到虚无,由此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职业前景焦虑,学生的行为很明显趋于两个方向:其一是急功近利,浮躁不安;其二是惧怕即将到来的职业现实,担心难以在金融行业就业或者能力难以胜任。因此,学校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上获得职业自信。

(三)师资缺乏且课程老化或者西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师资一般来源于本专业的硕博毕业生,而相对其他专业,金融专业留任教师岗位的却较少,至少过去的15年内,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优秀的硕博毕业生放弃职场而留校,金融职业的高薪现实使师资一直处于流失状态。

金融专业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师资的学院化,即缺少从实践成长起来的教师。许多教师在讲授课程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内容时,由于自己对金融业务的概念就十分模糊,因此很难教会学生书本与实践如何对应。

一些学者较早认识到了金融课程老化与教学思想落后是金融行业迅速更新的业务状态使然[1]。2005年前后曾经迅速推进过金融专业双语教学[2],这是对金融经济国际化的一种反应,但双语教学如果是为了与西方同步,结果注定会不理想。通过4年本科学习,学生要由高中生成长为具有一般专业水准的本科毕业生,如果语言成为其学习的负担,相对大量的实践练习需要,很难想象学习任务可以如期完成,对金融专业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可以说基本是要将专业课程办成专业语言课程。所以金融专业教学的西化表现了一种突破需求,却是错误的突破方向。

三、金融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

高校金融专业本科人才的供应出现了“热门专业冷就业”的局面,毕业生首次就业进入金融机构的比例急剧下降。近几年金融行业的扩张很明显,人才需求很旺盛,所以这不是单纯的数量供需失衡,而是质量失衡。金融专业本科人才的质量需求特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操作能力需求

金融机构更愿意接受业务熟练者的求职而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求职。基本上操作能力的考核是录用与否的主要标准,而这刚好是大学毕业生的弱项。

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电脑课程、会计课程都为学生提供了操作能力的培训,但事实是这些课程与实际操作有相当大的距离。特别是会计课程,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在会计课程完成后,仍不清楚银行的会计程序,大都没有见过传票、帐表实物,帐务处理和接柜技巧也都没有在学校传授。在精英高等教育时代,金融机构对本科生的需求一般是管理岗位,对技能的需要不明显。随着金融产业的扩张,服务内容更加细化,分工也走向细化,人才选用机制也在逐步变化,而本科课程的调整显然已落后于职业要求。

(二)高度社会化的需求

金融网点的密集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同步,这决定了金融从业人员的高度社会化。特别是人力资源需求最大的销售部门,对从业人员的社会化程度要求较高。由于金融机构销售的主要产品是服务而非直观商品,而这种服务由信用而起,所以无论是柜员还是业务主管,都需要具有职业性的精神面貌,具有完备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就金融行业来讲,与金融机构的办公场所一样,员工从着装到谈吐,都有极其明显的行业特点,校园的礼仪课程是难以解决这类问题的。

(三)基础理论和归纳总结能力的需求

与中专和职业高中的区别是,本科毕业生具备更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和归纳总结能力,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运营在理论总结和文字处理方面有许多需要,业务研究报告、数据整理、内部往来公文甚至经常性的公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文字能力。在这方面,一般经历了本科学习的学生经过实践锻炼都可以达到要求,但是如果将要求提高到应用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接口问题。

(四)短期实现业务进展的需求

金融业内员工流动比较频繁,尤其是证券业和保险业,人才竞争的背后常常隐藏着业务竞争,凡是手握业务资源的人,都是金融企业乐于接受的,非一线岗位的就业机会,往往是业务资源流动的筹码(以高收入且较少压力的管理职位吸引人员带客户加入),而一线人员的利用,基本是一种随时赶人的设定,即某一段时间内无法展开业务并获得进展,该员工将被情势所逼而放弃职位。

综上所述,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向操作化的革新,而不是加大理论难度或者语言难度,不对实际人才需求做出响应,金融专业本科的设置就缺乏存在的意义。金融专业本科教学操作化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首先,既要重视学生理论修养的增强,更要重点培育实践操作能力。操作化与理论功底的培养并不冲突,尤其是金融业务,成功的金融品种都来自对操作障碍的克服和对操作体制的革新,应用特点十分明显。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证明,金融理论的发展起源于金融实践并受实践需要推动;其次,改进课程内容,扩充模拟和实际操作内容。本文所讨论的操作化不仅仅只是多一些模拟实验课程,而是在会计和金融实务课程中,大量增加操作内容,与金融机构合作办学,将业务过程贯穿教学。相对多数其他专业,金融专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实物进入教学环节;再次,参考MBA教学模式,引进实际操作教学[3]。许多金融机构已经拥有效率极高的自办职业培训部门及培训师资,如果引进这部分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将十分明显,部分课程还可以邀请金融机构职员进行讲授,其言传身教甚于教师。

[1] 李英.浅析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研究[J].理论导报,2004,(10):41-42.

[2] 谢应东.金融专业课程与全英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4):83-86.

[3] 王玉东.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04,(3):86-89.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金融人才
人才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P2P金融解读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