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问题研究述评

2011-04-11 15:18萧洪恩
关键词:哲学史哲学思想少数民族

萧洪恩

(华中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从1979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哲学规划会议上首先提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问题以来*格·孟和1979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哲学规划会议上率先提交了《蒙古族哲学史片断》的科研课题,该课题载入《全国1979—1985年哲学规划科研项目总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出版了不少中国少数民族单独的哲学史、哲学通史、哲学社会思想史一类著作,而且还出版了综合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等著作,研究论文更是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据统计,全国所有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哲学研究,新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已拟进了全部中国少数民族。但是应看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些具有“元哲学”意义的理论问题,其核心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如中国少数民族有无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发展水平?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汉族哲学或中国哲学的关系,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哲学观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等。本文结合30多年来中国哲学界,其中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作一历史回顾,以期更进一步深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理论研究。

一、怀疑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性问题即已凸出。1982年,佟德富等发表《谈谈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一文,即明确强调在开展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两年多来碰到的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首要的即是中国少数民族有无哲学思想的问题,因为有些人“抱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1]1。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一问题被逐渐深化,依次形成了几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有无的问题;如果中国少数民族有哲学,在什么形式下有的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少数民族其他文化形式有何关系;如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有何价值……正是这些问题的展开,深化了人们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认识。到新世纪初起之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问题即已由价值判断转化为事实判断,即转化为对少数民族哲学研究范式选择的合理性问题。[2]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有无的问题,有全面否定论和部分否定论两个层次。前者强调中国少数民族都没有哲学,后者强调只有先进民族有哲学。在中国哲学界,这一问题最先发生在蒙古族哲学研究中,因为在中国首先倡议蒙古哲学史研究并列入整个学术规划的是内蒙古哲学界,因而蒙古族有没有哲学和哲学史即首先被学界怀疑[3]4,6,并有种种议论[3]12。后来在各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都曾先后发生过这一问题,如有学者认为朝鲜族没有或少有专门哲学著作而强调其不可能有或少有哲学思想[4];新疆少数民族即使有哲学史也不过是与宗教掺合在一起的、毫无价值的大杂烩,在哲学史方面很难开口[5];土家族哲学研究则被直接否定[6];其他各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也都差不多遇到过这一问题,以致于有的就加以存而不论,如佟德富等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概论》[7]中即没有讨论这一问题;黄庆印在《壮族哲学社会思想》中也是直接肯定壮族有自己的哲学思想[8]7;笔者在《土家族口承文化哲学研究》[9]等书中也没有讨论这一问题。其他如《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肯定中国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有反映本民族特点的哲学思想或哲学思想萌芽,并且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0]1。当然,持肯定论者居多,有学者甚至认为,否认中国少数民族有哲学是一种主观偏见,而且积习太深,特别顽固,因此更需要解放思想。研究结果表明,各国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史,一些学者之所以强调只西方有哲学史而东方没有哲学史,正在于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西欧各民族的哲学创造物有不少本是起源于东方各国各民族的哲学[11];那些强调只先进民族有哲学而后进民族没有哲学,如说蒙古人在“精神智力方面没有发展,没有独立思维能力”、“单纯地追求宗教思维”,“对哲学稍微有些爱好”[12]等等[13],可是事实也证明蒙古族有自己丰富的哲学思想。据笔者手头所掌握的现有研究资料,白族、苗族、纳西族、朝鲜族、回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都已写出了自己民族的独立哲学史,有的民族还形成了自己的多部哲学思想史著作,强力地证明了中国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总之,中国少数民族有无哲学的问题长期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哲学界,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界。

综观产生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原因,避开某些文化中心论因素的影响外,有三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一是西方哲学重点关注问题及相应思维方式的影响,二是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惯性,三是客观上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缺乏研究。[14]

二、归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类型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存在性,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问题,一是有无哲学的问题;二是中国少数民族有什么哲学?即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特殊类型问题。从本质上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类型,也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一般哲学,其中特别是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代表说或融合说、多元一体说、汉族哲学说等三种类型。

一是接受汉族哲学说。这是在蒙古族哲学、朝鲜族哲学、土家族哲学等研究中都曾遇到的问题,表现为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少数民族即使有哲学思想,也是从汉族那里接受过来的,实际上就是汉族的哲学思想。[1]7

二是中国哲学融合说或代表说。已故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中以肯定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的创造成果为前提,强调中国哲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认识史[15],因而现在的中国哲学本身即包括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在内,即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已融入中国哲学中,讲中国哲学即亦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虽然他强调“少数民族的哲学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的组成部分”,但他同时也强调“汉族是许多兄弟民族长期融合的结果,历史上并不存在‘纯汉族’。中国哲学史上的优秀哲学家、思想家,不应当只看作汉族的,他们也属于所有兄弟民族的哲学家和思想家。”[16]49-53这一思想的更高认知,是人类思想代表说,即强调“每个具体的哲学家虽然属于一定的民族,但我们研究哲学史,却不应把他看做仅仅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家,同时也要看到它代表着全人类的先进思想。”[16]52

三是中国哲学多元一体说。伍雄武先生以中国民族关系、中华民族结构(格局)是多元一体的实际为出发点,同样强调中国各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的多元一体关系,强调我们既应分民族地深入研究各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又应开展各民族思想关系史的研究,“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17]这一说法的基点是承认各民族有自己的独立的哲学,如佟德富、金京振等。[4]

笔者认为,哲学史研究,同时也就是哲学研究,它必须如黑格尔所说,“哲学史的研究就是哲学本身的研究,不会是别的。”[18]34也就是说,研究者必须有自己的哲学观渗透进自己的哲学史研究中。因此,希望人们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定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是困难的。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哲学关系而论,应特别强调的是两个基本关系:一方面是随着“用夷变夷”的进程,中国诸少数民族在逐渐融入“汉族”过程中,也的确把自己的哲学带进了“汉族”,成为“汉族”哲学的一部分,以致于不能说出这些哲学的少数民族特性,如土家族先民范长生、鹖冠子,回族学者李贽等即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哲学中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汉族哲学,而是以“汉”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哲学,即少数民族融入以后的哲学已不再是“少数民族哲学”,而是“中国哲学”。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各少数民族一般都有数千年以上的“土著生活”,即使是那些“用夷变夏”的汉人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也仍然成为该少数民族哲学的传承者,并带入相应的“汉族”哲学,从这个尺度认定,则我们所说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其中显然也有“汉族”哲学的因素,但其主体却仍然是少数民族的,因而可以用“前中国哲学”来称呼。总之,在“华夷之辩”的框架下,“夷”变而为“华”,则是“中国哲学”;相反也可能有“华”变而为“夷”的情况,如不少原来的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情况。这样,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即发生了“中国哲学的多民族背景”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前中国哲学背景”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即可解决“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问题。显然,据此而论,融入说、汉族说都是片面的,而多元一体说似又过于笼统。因为这一问题的本来意义即是“华夷之变视阈的中国哲学”问题,这一问题所要解决的有三个基本方面:华夷之变——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尺度,这里要解决“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的问题;中国哲学的多民族文化渊源,这里要解决的是目前“中国哲学”中的多民族文化根基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对象、性质等一般问题,这里要解决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独特性问题。

三、思考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形式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形式,实质上解决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在什么形式下存在的问题,笔者此前曾概括为范式说与文化内部构成说两个方面,并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要素论证说。[6]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实质上可以概括为四类解决方案,即范式说、阶段说、层次说、广狭义说等。

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何以可能”问题成为人们自觉的关注对象后,解决这个问题即产生了改变范式的理路,如“中学西范”等。从本质上说,范式说是根据不同哲学观来评定中国少数民族是否有哲学的问题。黑格尔曾说过:“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与别的科学比较起来,也可以说是一个缺点,就是我们对于它的本质,对于它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任务,有许多大不相同的看法。”[18]5据此,笔者在《20世纪土家族哲学社会思想史》[19]中曾专门讨论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并区别了“不同哲学观对哲学合法性的讨论”。而传统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实可概括为三类范式:一类是传统教科书范式,坚定地承认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哲学并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模式和概念框架分析问题,笔者也曾有过这种尝试。这种范式还包括从教科书的哲学定义出发否认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哲学,从而放弃在哲学意义上探究民族文化。[20]一类是生存论范式,即把哲学理解为“以某种文化样式对关于自身存在的这种自我意识的表达。”[20]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某种形态的哲学存在。所以,少数民族哲学即“是存在于少数民族各种文化样式或‘文本’形式之中,以少数民族哲学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各种独特方式……为中介,所反映出来的他们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以及他们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思索和‘觉解’。”[20]三类是思想权力说。宝贵贞即强调“哲学是一个民族思想的权力”。他以哲学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为前提,阐明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所特有的哲学思想。[21]

在范式说之外,较普遍的申论形式是用“哲学”的层次关系求得少数民族哲学的合法性。其中有两层次说者主张中国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丰富多样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其中的核心即是各民族鼓舞自己的精神力量和维系群体的精神纽带,这种核心凝聚为观念、结晶为理论、升华为体系即是哲学,而其中有的虽未成体系却深涵哲理,则可称为哲学思想[22]1。有三层次说者如刘蔚华先生主张哲学观念、哲学思想、哲学是各少数民族哲学的基本层次,有的处于观念层次,有观念而系统者是哲学思想,从理论上回答哲学终极问题者是哲学[23]。在三层次说中,伍雄武先生则以哲学、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三层次来加以阐明。[24]笔者也同样讲哲学的三个层次,但却是基于哲学问题来认定的,即哲学之思本身就具有层次性,第一层面的问题即哲学本体论问题、哲学认识论问题;第二个层面即历史观和文化观上的问题;第三个层面即政治哲学层面。不能用没有一个层面的问题来否认其他层面的哲学存在性。[2]有四层次说者主张依据哲学产生、发展条件的完备程度及哲学本身发展的水平而划分为“哲学观念—哲学思想—哲学理论—哲学体系”[13]。肖万源也强调以层次性方法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以免误认少数民族无哲学,并可实事求是地研究、评估少数民族哲学。[25]

与层次说同时运用的是广义狭义说,如一些学者从古今中外哲学史的比较中,特别是从哲学思想资料来源的分析中,首先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应用哲学、宗教哲学、民间哲学等,并据此强调理论哲学史是狭义哲学史,其他几种形式的属广义哲学史,而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则可归入广义哲学中。这样既解决了少数民族有无哲学的问题,又衡定了少数民族哲学的发展水平。[13]与此说相应,笔者则以哲学理论的阐明有理论阐释和理论运用两种形式、哲学在存在形式上可分为学术的和日常的两部分来立论,强调不能用一种存在形式否认其他存在形式。[2]

与上述论说方式相异,还有一种哲学发展的社会阶段说,即夏里甫罕·阿布达里在《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26]中认为,从社会文化发展程度这一视角来看,诗歌民族大多处在传统社会、传统文化发展阶段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文化阶段,与哲学民族比较,显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我国各民族都还处于诗歌民族阶段。准确地说,处于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型的漫长而复杂的阶段。据此而言,整个中华民族都应该是还没有哲学的民族,是非哲学民族。与此相对,张天鹏在《从求善向求真的转变——兼评<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27]中则又提出了另一种横向划分: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从求善向求真的转变,而不是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的转变。其中“求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宗旨,而“求真”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最高宗旨。

关于上述的范式说,笔者曾强调,范式说本身并不能说错,但对范式的选择性却有合理性的问题。因为我们谁都有接受或信仰某种哲学范式的权力,并且也能据此体现哲学史研究就是哲学研究的真实意义。而上述层次说与广义狭义说的共同特征则是着眼于从文化的内部结构来分析,其中后者则更强调从哲学的结构来分析。严格说来,这是一种文化哲学的分析范式,仍然可以归入哲学范式说中,如蔡茂生在《民族文化建设的哲学审视——“文化哲学与民族文化建设”研讨会纪要》[28]等中,实际上即提出了“文化哲学”的存在形式问题等。至于发展阶段说,可以认为是基于民族思维发展水平的论证,从理论上说,还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即是否坚持或承认所有民族都有哲学的问题。当然,上述分析也并不是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形式的全部方面。不过,所有这些努力都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是范式说还是层次说,也无论是广狭义说还是社会阶段说等,都在执着于探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而关键在于找到一种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恰当存在形式的分析路径。

四、确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根据

确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问题的根据,首先即是一个哲学观的问题。故早在1982年,佟德富先生即强调“少数民族有无哲学思想的争论,实质上是如何理解或看待哲学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等问题”[1]2。他由此强调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一般规律的自觉、完整、系统、严密的观点,即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4。这一思想在他与金京振共同撰写的《应当重视朝鲜族哲学及社会思想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4]1但是,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而各自提出了不少的确认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性的根据,如佟德富等提出了条件成熟说、存在形式说、社会贡献说、相互影响说;伍雄武先生则强调了实践论证、文化核心论证、哲学事实论证[22];笔者则提出了客观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构成根据等论说[2]。综合诸家所论,以下论证可以说是比较被接受的。

实践论证说认为: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也不论其历史长短,只要它战斗过、拼搏过,它就一定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之精华——哲学思想。[22]2有学者还直接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相联系提出论证,强调“哲学不是神秘的‘玄哲’,哪里有社会生活、有生产、有社会意识,哪里就有哲学。”[5]12-13

文化核心论证说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这些众多的方面又总是由某些深层的、普遍的、核心的观念把它们贯穿和联系起来,整合、建构成为有机的文化整体。“这种贯穿各种文化形式中的深层、普遍、核心的思想观念,就是哲学思想和哲学观念。”[22]2-3“哲学观念在文化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互不相同,但是,贯穿着深层的哲学观念,这一点是各民族都相同的。”[22]3如在维吾尔族高度繁荣、发达的音乐、歌舞之中“应有深层的哲学观念”;古代傣族有繁荣、发达的叙事长诗,“其中自有某种深层的观念”;藏族的佛教、维吾尔族和回族的伊斯兰教或傣族的佛教“和哲学的密切关系”也是十分明白的事实[22]3。总之,我们“要从文化中来发掘、认识和评价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22]4

哲学事实论证说认为:经过各民族学者、专家的努力,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研究所取得的一大批引人注目的成果已让世人能够看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有悠久的历史”,“少数民族哲学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22]4至于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有无哲学史的问题,就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只要拿出实际的研究成果用事实来说话即可。[13]

哲学产生条件论证说认为:各民族能够形成哲学的基本条件是已进入阶级社会、有了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及一定发展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等。[1]4这一思想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然是被学界坚持。[4]1-2其他如有学者分析蒙古族有没有哲学思想问题时即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哲学思想产生条件的分析,基本内容与上述略同。[13]

发展水平说认为:不能因历史上的哲学原始和朴素而否认哲学思想的存在,如对古希腊哲学苛求,对少数民族哲学也不能苛求。[13]也就是说,不能把哲学发展的水平作为否定哲学存在的理由。[4]2

存在形式说认为:科学文化与理论思维较发达的民族能产生专门的哲学著作,但不能由此判断其他民族不可能有或者很少有什么哲学思想。这实质上是阐明哲学思想的载体问题,笔者认为应分两个方面,一是以什么文献形式存在,一是以什么话语或符号存在,后者包括范畴、行为。蒙古族的《蒙古秘史》及《蒙古源流》、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等都有珍贵的哲学财富[1]4-5。这一论证也为《应当重视朝鲜族哲学及社会思想研究》一文所坚守[4]2-3。总的结论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13]。

社会贡献说认为:哲学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和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不能设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竟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作指导[1]6。这正象“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9]应该说,从时代发展及其贡献的角度,认为应有哲学指导,这是以果求因的方法。

文明生活必须品说认为:哲学究竟是为人们用来干什么的学问——是一般文明生活的必须品,还是高级文明生活的奢侈品?如系前者,它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它在历史上的各该条件下形成的外表形式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可以求得本题的正确答案。[3]12作者坚持哲学是生活必须品,因而各少数民族都应有自己的哲学。这正像日本著名作家中江兆民的一句名言所说:“没有哲学的人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深沉和远大的抱负,而不免流于浅薄。”[30]

应该说,上述种种寻找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存在根据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还应看到,各自的努力都力求多种多样的论证结合,并不是单打一的,笔者也曾经从哲学的民族性、理论的适用性、哲学的特殊性、哲学的内在性等方面来论证。[2]所有这些努力都说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是存在的,根本用不着怀疑其合法性问题。当然,这正像张世宝先生在《全球化审视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31]中所论,对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应有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一观点也在其合作者的异名论文中得到体现[31]。二位先生所论,无非是强调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应持审慎的态度而已,自应得到更多的呼应。

参考文献:

[1] 佟德富.走近先民的智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 萧洪恩.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可能与现实[J].江汉论坛,2004(10):77-80.

[3] 《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论稿》编委会.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论稿[Z].内部资料,1982.

[4] 佟德富,金京振.朝鲜族哲学思想史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5] 佟德富,热依木·玉素甫,兰鸥,朝克.维吾尔族哲学思想研究[M].广州:华南科技出版社,2004.

[6] 萧洪恩.土家族哲学成立的可能与现实[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5.

[7] 佟德富,等.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8] 黄庆印.壮族哲学社会思想[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9] 萧洪恩.土家族口承文化哲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0] 肖万源,伍雄武,阿不都秀库尔.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11] (苏联)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苏联各民族的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史纲:第1卷[M].周邦应,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2] (蒙古)其·朱格德尔.封建主义形成时期的蒙古社会——政治、哲学思想[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

[13] 格·孟和.论邓小平理论与研究蒙古族哲学思想史方法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0):24-29.

[14] 萧洪恩.土家族哲学通史.导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任继愈.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M]//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6] 任继愈.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M]//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7] 伍雄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与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0):32-35.

[18]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

[19] 萧洪恩.20世纪土家族哲学社会思想史[M].北京:中国书店,2010.

[20] 李兵,吴友军.少数民族哲学何以可能——兼论民族文化的哲学基础[J].学术探索,2002(3):14-16.

[21] 宝贵贞.从合法性到新范式——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0-79.

[22] 伍雄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23] 佟德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M]//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russian buryat scientific cfenter press,2010.

[24] 伍雄武.哲学.民族精神.民族文化[M]//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

[25] 肖万源,张克武,伍雄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26] 夏里甫罕·阿布达里.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J].新疆艺术,1988(3):4-11.

[27] 张天鹏.从求善向求真的转变——兼评《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J].新疆艺术,1999(2):32-35.

[28] 蔡茂生.民族文化建设的哲学审视——“文化哲学与民族文化建设”研讨会纪要[J].广东社会科学,2001(1):156-158.

[29] 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9-220.

[30] (日)中江兆民.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M].昊藻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6.

[31] 张世宝.全球化审视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M]//西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

[32] 袁东升.全球化审视下土家族哲学研究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17.

猜你喜欢
哲学史哲学思想少数民族
《企鹅哲学史》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自由观”——庄子现代诠释的重要进路及其反思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