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丹萍,莫智力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318000;2.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组织部,浙江 台州 318050)
·党建园地·
非公企业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模式探讨
——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
邵丹萍1,莫智力2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318000;2.中共台州市路桥区委组织部,浙江 台州 318050)
随着现代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发展,异地分支机构不断增多,导致传统的党建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在党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许多问题。以路桥区为研究样本,梳理非公企业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的建立、管理现状,对比分析分支机构党组织已有管理方式的优缺点,并从有利于分支机构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利于促进分支机构发展、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非公企业;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模式
当前,非公企业投资发展的领域、地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企业在总部以外的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分(子)公司、生产基地、研发销售部门等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异地分支机构”)。同时,外地企业也在本地不断设立类似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来单位”)。这些都使得按条块划分的属地管理(即外来单位党组织隶属于本地党委进行管理)或总部管理(即企业总部党组织对所属分支机构党组织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的传统党建管理模式,特别是组织设置模式的单一性、封闭性,既不利于异地分支机构及时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也不利于促进异地分支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目前,路桥区有33家非公企业(特指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在异地有分支机构,共有异地分支机构156个(其中党员数3人以上的异地分支机构有36个);8家非公企业的异地分支机构建立党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分支机构有18个(均为党支部建制),其中:浙江省外的7个,台州市外、浙江省内的6个,路桥区外、台州市内的5个。另外有3家分支机构建立了党小组。从8家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来看,其中4家是实行属地管理,3家是实行总部管理,另有1家是属地和总部管理并存,即对一部分异地分支机构进行属地管理,对另一部分异地分支机构进行总部管理,对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个体来说也是与前两种方式是一致的,并没有进行其他管理模式的探索。
从对外地单位党组织的管理模式来分析,全区建立党组织的外来单位5家,属地管理4家,总部管理1家。其中党委建制的1家(该企业原总部在路桥,后总部外迁),党支部建制的4家。因此,无论对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的管理,还是对外来单位党组织的管理,主要是属地管理和总部管理两种模式。另外调查也发现,7家非公企业(占异地分支机构已建立党组织非公企业的88%)对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模式没有变更的计划,这些非公企业大多没有对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定期进行联系指导,其中5家企业对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是遇到具体事情再沟通或基本不联系沟通。
总部和属地管理这两种传统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对于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从便于企业领导和监督的角度来说,由作为出资者的企业总部党组织管理比较顺。但以资产为纽带进行管理,往往造成鞭长莫及的局面,特别是对流动性较强的跨地区分支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监督往往难以到位,甚至在实际上管不了。而从便于活动开展和党员教育管理的角度看,似乎又是属地管理比较好,但属地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很可能似管非管,实际上又管不好,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具体来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方面
关于党组织的组建。实行属地管理,优点是对党员人数较少的机构,可先采取联合组建等方式将党员纳入管理,待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单独组建。但由于地方党委对外来单位的约束力小,要求外来单位建立党组织的工作难度往往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刚成立的外来单位,首要任务是立足,想到的是“先生存发展再规范”,对建立党组织等先放置一边,会出现“热脸贴了冷屁股”的现象。实行总部管理,优点是容易得到支持。一方面容易得到企业总部的支持。企业总部通常都掌握着异地分支机构的人事权、财权,在达到组建条件的情况下,只要企业总部党组织要求建立党组织,一般都能够顺利组建。如路桥区一家汽车4S店,组建党组织一直不太积极,后来其控股总公司要求下属企业均建立党组织,这家4S店也马上建立了党组织。另一方面容易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外来企业成立初期,党员管理层通常由上级公司下派,一般希望组织关系留在原公司,实行总部管理显然比属地管理更有利。但如果企业总部没有及时要求建立党组织,特别是企业总部本身都没有建立党组织,就更不可能指导要求异地分支机构开展党建工作。如路桥区异地分支机构未建立党组织的25家非公企业中,有8家非公企业15个异地分支机构党员数3人以上,其中3家企业总部党建工作不太规范。同时,部分分支机构不是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对这些投资多元、相对松散的分支机构,是否该由企业集团总部党组织来负责筹建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在总部管理的情况下,一些党员人数较少的分支机构就无法建立党组织。因此,总部管理模式也需要本地党委主动介入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到各个外来单位。
关于党组织的领导管理。实行总部管理,由于管理半径过大,会增大管理难度。部分原来只建立党(总)支部的集团公司,其自身党建工作不太规范,在跨地区兼并或收购设有党委的企业,就会出现党(总)支部领导和指导党委工作的不正常情况。实行属地管理,比较符合扁平化这一组织进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地方党委对分支机构党组织的领导管理,既避免了总部管理“鞭长莫及”的不足;也能得到当地党委的及时指导和帮助,避免“支部领导党委”的不正常现象。
关于党组织的归属划分。实行属地管理,需将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委建制的外来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交给地方,究竟是交给村居、行业协会党组织、镇(街道)党(工)委还是区委直接管理,抑或是属于更高级别党委管理,目前还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同时,部分分支机构党组织和党员认为,实行所在地管理后失去了公司总部党组织的依靠,自身“级别”、“待遇”会下降。而实行总部管理能较好避免上述问题。
(二)与其他企业、经济体融合方面
实行总部管理,总部党组织能对分支机构党组织通盘考虑和统一管理,通过定期举行各分支机构党组织书记例会等方式,以党建工作的融合带动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理念和职工之间融合。但与地方党委联系相对少一些。实行属地管理。对地方党委来说,有利于打破各党组织各自为战的工作局面,整合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对外来单位党组织来说,有利于扎根于地方,增加与地方经济融合的机会,也有利于和本地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如方林汽车城两家细分市场接近的汽车4S店,其党组织1家隶属路南街道党工委,1家隶属上级公司党委,平时沟通交流较少,出现了恶意竞争等行为。今年两家党组织加入方林汽车城党总支,增加了沟通交流,促进良性竞争。
(三)异地分支机构中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方面
关于对党员教育管理。先分析党员在公司内A地分支机构流动到B地分支机构情况。实行总部管理,因同一公司党组织内党员的教育管理基本相同,从而确保了教育管理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实行属地管理,隶属关系从A地党委变为B地党委,由于各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就难以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得到延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再分析党员从外部进入企业或从企业内部流出情况。实行属地管理,党员的流动能保持党员教育管理的延续性、稳定性。实行总部管理,不但组织关系要外迁,教育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出现不愿意接转组织关系的情况。如路桥区某公司党组织隶属于杭州总部党委,部分党员因跨地区接转麻烦,担心因此进行“卡人”等原因,不愿意将党员关系迁到杭州公司。
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行属地管理。因地方党委管理的党组织较多、受众面较大,出台的相关措施宏观性较强,有共性缺乏个性,对指导外来单位党建工作的针对性较小,指导工作很可能会流于形式,有的还纯粹只是照顾性,因此,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简单化、工作要求上的一般化,最后变成部分地方党委只是负责传达文件,发放学习材料,有的甚至除收缴党费外,基本不过问、不关心外来单位党建工作,影响了这些外来单位的党建工作,从而产生“地方党委觉得外来单位党组织不听从指导,反过来外来单位党组织却又觉得得到地方党委的工作指导不够多”的恶性循环。实行总部管理。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公司总部党组织可以结合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活动。
关于党员教育管理成本。相对属地管理,实行总部管理使异地分支机构党员的教育管理成本上升。在党员个人层面,如申请入党需总部所在地党委审批,仅审批前的入党谈话,就耗时耗费。开开电缆公司江西分公司的一名职工入党,螺洋街道党工委找谈话,来回一次费用600多元,再加上因工作忙,约定的谈话时间推迟了好几次,可能给街道党工委造成该同志对入党不太重视的错觉。入党谈话只是发展党员中的一个程序,还需要很多必要程序,如果逐一来回参加,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层面,为了教育管理党员,需要单独配置党建阵地、设备等资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组织外地党员赶回总部参加党员大会,占用了工作时间,增加了成本。
(四)对地方党委带来的挑战方面
实行属地管理可能给基层党委造成较大的承载压力。目前路桥区实行属地管理的4家外来单位,1家(党委建制)属于区社工委,3家(党支部建制)由镇(街道)党(工)委管理,由外来单位党组织不多,接收管理的难度并不十分明显。随着外来单位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而现有基层党委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保障措施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要求,党务工作者力量比较薄弱表现最为突出。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减少了党委副书记和委员职数,专职副书记分管工作比较多;组织工作战线越来越长,组织委员部分精力放在其他中心工作上。如果实行属地管理,无疑会加重基层党委的负担。此外,由于企业所地与纳税地不一致等原因,也造成了基层党委管理的动力不足。
如何根据企业特点不断加强党的工作,需要创新党建理念与思路,对基层组织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既符合党章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的实际。
(一)适当改进传统管理方式
对于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管理方式未作出调整前,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弥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实行总部管理的,采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工作手段,使之适应分支机构分散性、流动性的党员布局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如通过开设“网上党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视频等方式来开展入党谈话、召开党员大会、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以降低异地分支机构党员的管理成本。企业总部党组织要研究制定加强整个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划,抓好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落实,以提高异地分支机构党组织自运能力。
2.对于实行属地管理的,地方党委要及时与企业总部党组织加强联系,了解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和生产经营情况,提高对其分支机构党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企业总部党组织要通过党建信息简报、党建工作会议、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强分支机构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交流,促进各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统一、协调发展。
(二)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1.区域式。该模式以海南航空党委为代表。2004年以来,海航党委在企业内部设立了三亚、北京、上海等13个区域党委,对各成员企业党组织实行行业性垂直式管理,负责管理该区域内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包括区域内公共事务协调、企业文化培训和干部监督等职责。这种模式适合异地分支机构较多、规模较大、党员较多,而且相对集中于某个区域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既有利于上级党组织精神的贯彻,也加快各子公司和重组企业的融入。
2.集约式。以成都百联天府购物中心党委为代表。进驻该购物中心的世纪联华天府店、申城友谊百货、今亚金店、四川友谊购物中心4家企业,分别隶属于上海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专业专卖、购物中心事业部。按照党组织设置惯例,4家企业将分别建立党组织。2005年,由集团党委牵头,组建了百联天府购物中心党委,授权购物中心事业部党委负责日常管理,实行集约化管理。该管理模式通过横向互动,推进各基层党组织共享资源,适用于集团异地组团式发展的跨地区、跨事业部的“双跨”企业。
3.共管式。上海好美家华中区域党总支是该模式的代表。公司在武汉开设好美家武胜店,建立好美家华中区域党总支,由好美家公司党委主管,挂靠武汉市商委协管,进行共同管理。该模式比较适用于企业集团在一个地区的单一业态企业。
4.联合式。该模式以南京百联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为代表。百联集团在南京地区有联华、华联等企业,各自建有党组织。集团党委于2006年4月建立南京地区百联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以会议为纽带,实行松散型管理,为南京地区百联企业搭建了联系的平台。
5.双重式。以传化集团为例,集团党委除年初目标、年终考核外,党委领导定期走访驻外党支部,定期编辑党建信息下发驻外党支部。驻外党支部组织外出党员参加当地各项活动,配合当地党组织搞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当地党组织则把分支机构党支部、党员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传化集团党委。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思路,总部党委和地方党委明确分工,各有侧重,通过属地管理解决企业党建的共性问题,而总部管理则解决企业党建的个性问题,较好适应了当前一些大型跨地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双重管理模式是一种发展方向,但究竟以企业总部党组织管理为主、地方党组织管理为辅,还是由地方党组织管理为主、企业总部党组织管理为辅,则需要企业总部党组织和地方党组织共同商量协商,视分支机构实际情况而定。
[1]庄跃成.党建创新看浙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共台州市委组织部.台州党建战略报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蔡伟.区域化党建模式探析——基于台州市路桥区的实证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1).
[4]中共中央党校海航课题组.从海航实践看现代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新华航空,2009,(7).
[5]属地、授权、凝聚、双赢——好美家华中区域党总支党建创新促发展[EB/OL].http://www.bailiangroup.cn/NewsText.php?dlsh=400700,2007 -08 -03.
D267.1
A
1008-8520(2011)05-0056-04
2011-07-05
邵丹萍(1977-),女,浙江温岭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那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