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哲学与思辨·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育人功能
李新市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河北廊坊 065000)
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独特的育人价值应进行重新审视并积极地运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要通过人追求全面发展中的审美情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注意在人们生活世界的美感生成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主体能动的建设活动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基本素材,通过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美的规律的认识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能
马克主义创始人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劳动创造了美”,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使劳动者“变成畸形”[1]。社会主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废除了异化劳动的根源,同时也废除了美感和美的生产的异化的根源,实现了具有真正的人的特征的诸感觉包括美感的回归。社会主义是美的创造、保持和发展的社会,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据以充分发挥功能的基本依据及核心话语。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较少,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人的全面发展观念始终是与审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旺盛的生命力所在[2]。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和保证,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注意。
1.要通过人追求全面发展中的审美情结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在某一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自己的全面性”[3]。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蕴涵着强烈的审美情结,包含着由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性的反思和改造的思路应该以此作为起点。在马克思的终极关怀系统里,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人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充实完善了自己,而且使自己成为他人发展的条件,据此获得了审美享受,既获得了全面发展,又感受到了人际的和谐,这是从“应然”的维度规定现实生活的理想。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注意在以下方面强化育人功能:一是要注意全面发展的审美情结。人的全面发展是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这样发展的境界就会高远,发展的质量就会符合美的要求。二是要注意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的和谐之美。在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要自觉地使自己的发展成为他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是要注意发展过程的审美意蕴,在追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过程的每个环节之美是必须充分考量的条件,要同各种丑恶现象作坚决的斗争,排除各种非美的干扰。
2.要通过在人们生活世界中美感的生成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美的实现就是人的实践感受的彻底解放,“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4]37,美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一。人类正是置身于“生活世界”里并与“生活世界”互动的一种感性生成的现实存在,为美的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生活实践的基石,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精神和境界。当前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一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人们生活世界的互动本身充满了美感,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要求,在人们生活世界的互动中发现美,保持美,弘扬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要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意人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审美意识作为人们的一种感性活动,是实践过程中人自身的完善化、审美化,它不是对象性的预成,而是非对象性的生成。对象性的预成是静态实体化的,而非对象性的生成则是动态非实体化的,就是说审美精神是人的一种感性认识,正是这种动态的非实体化的美的生成,才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实践过程中感性活动的完善性的思维进路相契合。所以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的时候,要注意人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要强化主体通过实践感受美、保持美和发展美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美学把主体的能动的建设活动作为社会审美范畴的重要领域。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建设,创新方式方法,也要关注主体能动的建设活动,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要通过深化对美的规律的认识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美学将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表达为“劳动”或“实践”,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关于美的规定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的:一方面,美学视野里的人与动物的区分。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的生命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而人的活动是自由的,人的活动是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就是说,人们创造美的活动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上,并通过人类审美境界即通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另一方面,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的区分。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和作为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者的人具有显著区别。社会主义建设者是自由的,而雇佣劳动者是不自由的。通过这些关系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建构的,但是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们才真正按美的规律来建构并且成为美的建造者,换言之,只有人类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才真正进入了美的社会。据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发挥教育功能的时候,要注意以下诸点:一是让人们注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感受美的氛围和旋律,要注意发现美、保持美、创造美。二是让人们注意社会主义建设是人们有意识的生命建设活动。这种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这种美的规律散见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在自己的建设活动中,要注意保持审美意识和风范,善于探索和揭示创造美的规律。
2.要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良好的美的关系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使用工具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在社会主义时代,真实的他人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力量,也是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人要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要关爱自然、关爱环境,使自然和环境构成一个现实的、审美的世界,这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能动的关系。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这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审美精神”:第一,人们在实现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自然关系、与环境关系的审美感受,注意用发展美的心态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第二,要注意在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让每一个个体成为自然的、他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说要促进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利共赢。
3.要通过对道德人格的修养的美的回报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4]120。这说明,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崭新的时代,人们进行美的创造已经提到了日程上来。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人们审美意识所依据的另一内在尺度就是伦理的尺度,因为善与美是相生相存的[5],美的道德人格和修养必定会有美的回报。这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第一,要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与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完美结合,在进行经济社会建设时,要注意融入美感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要使人们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审美要求。第二,还要通过“道德人格的修养的美的回报”这一善与美的交互作用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这种道德人格的修养,不仅对社会、对自己是一种境界,而且是一种美的创造和收获,人们按照这种要求进行建设活动,既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又能实现美的创造,享受美的回归。
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精神,从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既有的手段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一个崭新的维度。
1.要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满足人们需要出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是区分层次的,应从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去理解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要以人们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感性材料,增强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这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第一,通过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来彰显人的美感和社会的美感。所谓“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把它称之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服务和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解决人们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中彰显时代的和社会的关爱之美。第二,通过解决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彰显时代和社会之美。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享受的需要”,是指在劳动使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需要,这种“享受”,在社会主义时代是共享,要具有共同的和普遍的美感。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彰显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反对任何意义上的损人利己行为的审美之妙。第三,通过解决人们发展需求面临的种种问题彰显时代和社会之美。所谓“发展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人类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建设的最高层次,即表现为人的更高境界、更高理想的追求,它是以生命力的张扬为根基的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的终极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解决人们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将时代和社会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要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改造世界的特质出发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改造世界的基本思路洋溢着独到的美感,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从中吸收营养。第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实世界的强烈的改造期待及功能。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6]这说明,革命导师强调世界的变化的特性。马克思也把人看做是“感性活动”的存在,即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人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依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发挥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功能的时候,要注意使人的自然属性充分社会化,强调人的感官完美化,积极地创造和彰显人自身的美和美的世界。
3.要从对现实事物的美感和理性把握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现实事物气象万千,美无处不在,问题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启发人们去发掘和创造,并且进行理性的把握。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要求,注意在流动的现实中发现美、保持美和弘扬美。马克思主义美学将美的产生和创造看做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所凝聚和呈现的,正是在广义的劳动创造的实践过程中,让人意象性地感受到熠熠生辉的流动之美。第二,还要从不同的认识主体、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多重维度来寻找美、发现美和宏扬美。就是说,既要注意认识主体的差异性,又要注意认识时间和地点的差异性。
概言之,我们在现时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使之成为增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能的主流话语之一,就要对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充分开掘。这种审美感觉的体验,既蕴涵着现实性的内容,又蕴涵着理想性的内容。通过对美的追求,既捕捉到了无处不在的美的灵性,又进而更加准确地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程中的人生价值坐标,使人们愈益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世俗的精神魅力。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中[G].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151.
[2]郑涌.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5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张道一.精神的美食——艺术与人生[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9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D64
A
1008-8520(2011)04-0027-03
2011-06-10
李新市(1958-),男,河南安阳人,政治工作教研室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赵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