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宜,陈明山
(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陕西 洛南 726100)
烟草每个叶腋都有腋芽,所有腋芽都能萌发成枝、开花,但是只有打顶后,顶端优势解除,腋芽才会快速萌发,并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到烟叶的产量和品质,[1~2]因此,打顶抹芽是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的重要措施。[3]但是人工抹芽既费工又麻烦,且不及时、不彻底,易造成烟杈丛生、烟花满田,也易传染病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推广化学药剂抑制烟草腋芽。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除芽具有省时省工、增产提质等优点,我国各烟区也正在大力研究推广化学抑芽的方法,[4~6]为了筛选出对烤烟腋芽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抑芽剂,2009年在陕西洛南烟区进行了几种烟草抑芽剂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设在洛南县景村镇刘涧村,试验田土壤黄壤,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地面平整,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前茬作物为烤烟,供试烟草品种为秦烟96。
供试药剂为:绿士止芽素(山东省绿士农药有限公司)、仲丁灵(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氟节胺(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
试验设7个处理,每小区100株(60 m2)。各小区田间随机区组排列。施肥方案为2009年洛南县平衡施肥方案。
表1 施肥方案
各处理在顶叶长度达20 cm以上,烟田50%烟株中心花开放时打顶抹芽,并在24 h内用药(药后24 h内无降雨)。杯淋法处理,每株用药液量为20 mL;涂抹法处理,用毛笔将配制成的药液涂抹在每一个腋芽上;手工抹芽处理,每调查一次抹芽一次。试验田间管理执行《云蒙山烤烟综合标准体系》。
每小区取3点,每点10株,在施药后14 d、28 d、42 d各调查一次超过2 cm的活芽数,并采活芽称重,统计抑芽剂防治效果。在烟株施药以后调查烟株的农艺性状,烟叶烘烤期间采用单采单收的方法,进行分级计产,研究抑芽剂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抑芽率=(对照活芽数-处理活芽数)/对照活芽数×100%
施药后14 d、28 d、42 d调查各处理对烟株腋芽的抑芽效果见表2、表3。
表2 抑芽剂试验防治效果
(1)各处理施药14 d后,对烟草腋芽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防效都在70%以上;28 d后,药效均有稍微下降的趋势;但42 d后,除了氟节胺杯淋法外,防效都达到90%以上。
(2)从表2可得出,三种参试的烟草腋芽抑芽剂,对烟草腋芽数量和重量的平均防效表明,氟节胺、止芽素在使用方法上,涂抹的效果明显优于杯淋;而仲丁灵在使用方法上,杯淋的效果明显优于涂抹。
表3 参试药剂使用后烟株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从农艺性状方面比较,氟节胺、止芽素两种农药,在使用方法上杯淋的效果优于涂抹;而仲丁灵适宜于涂抹施药。
表4 抑芽剂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2.3.1 亩产量
由表4可以看出,手工抹芽和化学抑芽,对烟叶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手工抹芽费工费时,烟农的劳动强度较大,不利于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2.3.2 亩产值
与手工抹芽相比较,化学抑芽同样可以得到理想的亩产值。
2.3.3 均价
使用化学抑芽剂和手工抹芽相比,所产烟叶均价除止芽素较低以外,其余几个处理差异不大。
2.3.4 上等烟比例
上等烟比例以手工抹芽和氟节胺涂抹最高,仲丁灵次之,止芽素较低。从使用方法看,同样是氟节胺涂抹优于杯淋,止芽素杯淋优于涂抹,仲丁灵使用方法对上等烟比例关系不大。
2.3.5 上中等烟比例
上中等烟比例以仲丁灵杯淋的效果最好,达 98.2%,其次是手工抹芽和氟节胺涂抹,以仲丁灵杯淋的上等烟比例最低。就同一种化学抑芽剂的不同使用方法而言,氟节胺使用方法对上等烟比例无差异,止芽素涂抹明显优于杯淋,仲丁灵杯淋的上等烟比例明显优于涂抹。
2.3.6 各处理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氟节胺涂抹法和仲丁灵杯淋法的各项指标均最高,与手工抹芽对照无异,止芽素涂抹法和杯淋法的各项指标均最低。
(1)参试的三种化学抑芽剂,对烟草腋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手工抹芽相比,充分显示出其对烟草腋芽抑制的优越性,省工省时,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2)通过对参试烟草化学抑芽剂的不同使用方法比较得出:绿士止芽素(山东省绿士农药有限公司)和氟节胺(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在使用时,以涂抹用药的效果较好,仲丁灵(山东鸿汇烟草用药有限公司)以杯淋的效果较好。
(3)三种烟草腋芽抑制剂,在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方面,仲丁灵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其次,是绿士止芽素的效果。
烟草抑芽剂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物性状比较结果与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结果不一致的结论,这与烟草抑芽剂使用时间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抑芽剂使用时间,大多数都是在烟株打顶以后用药,此时烟株高度、叶片大小、茎围、节距等生物学指标已变化不大,如果以此时的比较结果为依据,进行抑芽剂抑制效果确定,可能会有误差,所以应以抑芽剂使用后的抑芽效果和烟叶的经济指标为依据。
1 黄石旺、周向平、王兵万等.两类烟草抑芽剂田间抑芽效果[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56~158
2 王凤龙、时焦、杨德廉.烟草抑芽剂进展与应用[J].中国烟草,1996(3):34~38
3 邓海滨、陈永明、刘小平等.几种抑芽剂对烤烟腋芽的控制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8~20
4 陈德鑫、王凤龙、杨清林等.烟草抑芽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2(5):792~796
5 张永春、王玉平、石俊雄.几种抑芽剂的抑芽效果及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3(2):41~42
6 巢进、田明慧、田峰等.烟草抑芽剂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学,2009(1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