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衡艳荣,刘亚平,张永敏,朱 贵
(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河北 丰宁 068350)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56%,在全国2300多个县中有1500多个县是山区。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496个分布在山区,山区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区,也是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和难点区。所以如何推进山区经济发展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在贫困山区大力发展栽桑养蚕走生态经济之路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意义。
桑树是生长快,适应性强,枝叶茂盛的生态经济树种。在我国的南北方都可以大量发展。由于它的深根性,能大力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生长快、叶大枝茂,年生长量达1~2m,根系是枝条生长的2~3倍,又是肉质根,是贮水器,水多能吞水少能吐,在桑林地带土壤永保湿润疏松状态。又由于它的叶大、枝茂,是空气的净化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保持凉爽清新。所以说桑树具有蓄水、保土、净气的强大功能。可在荒山、田硬、河边、路旁、庭院、旅游景点栽培,既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点缀景观,给暄闹的世界以清新,也使农村建设锦上添花。
由于栽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是一项较好的惠农富农产业,易被人们所接受,是山、老、边、贫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可靠途径,大力栽桑养蚕,可吸收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辅助劳力、妇女、儿童、老人都能投身于采桑喂蚕中去,也起到了保水源、阻沙源、增资源、拓财源的作用,增长了山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栽桑养蚕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栽1hm2桑,可产54000~60000kg鲜叶,可养15张蚕,只需28d时间就可产茧见效益,每张蚕可产茧40~60kg,收益2000元左右,蚕砂是牲畜的好饲料,作物的好肥料。蚕茧缫丝织绸,为高档纺织品,也是工业、国防的重要原料,如飞机上的降落伞。中国的丝绸为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曾开辟了中国丝绸之路打开了世贸大门。
桑条可编织筐耧及手工艺品,桑皮为造纸上等原料,桑葚更是美味佳肴,那乳白、紫黑、玉清、粉红的果实招人喜食,可以说桑树全身都是宝,综合利用效益高。
山区地域广大,土地资源丰富,栽桑养蚕大有潜力可挖。我国是世界第一栽桑养蚕大国。桑蚕生产广布于中国的26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桑园面积约达80.5万hm2,年产蚕茧62000万kg,涉及农户2000多万户,蚕农直接收入120多亿元。是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到2006年底发展桑园面积12万hm2,养蚕505万张,蚕茧产量18万t。特别是广西实施了“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以来,桑树优良品种已占到全区育苗总量的80%,桑蚕优良品种示范应用占项目区养蚕量95%以上,实现新增产值8亿多元,利润2.7亿元,新增税收6761万元,跃居全国的第一位。又如河北省的承德市各县都有栽桑养蚕生产习惯,取得了一定经验。在60~70年代国家曾在承德市双塔山镇建立了拥有1000余名员工的丝绸厂。特别是接坝的丰宁县在1971年栽桑面积曾达 2.24万 hm2,改接大叶桑266.7hm2,养蚕730张,产茧12167kg,按现价每千克34.8元计算,产值45.38万元。还试养柞蚕27把,产茧2350kg。在当时河北省承德市二道河蚕研所研究员刘庭印试养蓖麻蚕成功,扩大了养蚕的来源。总之山区有广阔天然山桑,柞树资源,有广阔的山场,土地资源,栽桑养蚕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做为我国桑蚕的主产区东部地区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快,土地资源减少,劳力成本提高,桑蚕产业空间缩小。因此栽桑养蚕向地域广阔、气候和土壤适宜植桑养蚕的中西部内陆省分山区转移,显得势在必行。
在2006年3月,商务部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重点选在广西、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等15个省(区、市)50个县,拟定到2010年末在全国建设200个万亩以上桑蚕基地。
据统计至2006年底在中西部地区50个桑蚕基地栽桑面积占全国的7.3%,蚕茧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9%,工程规划的50个龙头企业在投资桑蚕基地的同时,一半以上就地发展缫丝。每个企业平均为农民提供800~1200个就业岗位。据初步统计,这50个桑蚕基地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带动15万户农民增收4.5亿元,户均实现收入5600元。如广西蒙山县华虹丝绸有限公司,原是个乡镇企业小厂,现已发展为广西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缫丝产量400t,产值9800万元。并不断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待技改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白厂丝,捻线丝各600t的生产能力。加上利用缫丝副产品、双宫茧、下茧生产绡纺产品,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目前正全面展开“桑蚕科技入户”工程,计划年内培训蚕农40万人次。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房爱卿曾指出“东桑西移”工程是以提高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使桑蚕生产成为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即绿化了荒山荒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山区农民增加了财源,对推进山区经济持续和谐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