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花 杨龙 王娟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肠道后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病分布遍及全球,我国各地亦均有分布,农村患者多于城市,夏秋季发病较多,多呈散发性。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侵犯盲肠及升结肠后引起反复发作的脓血便、粘液便,严重病例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或肝脓肿等并发症。我科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46岁,已婚,因“反复脓血便6月余,加重20 d”,以“阿米巴痢疾:于2008年9月22日入住本科。入科后查体:神志清,体温 37.8℃,脉搏 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皮疹,眼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脐周及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入院前一周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3.48×109/L,中性粒细胞(N)79.2%,血红蛋白(HB)78 g/L。粪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粪隐血试验4+。粪培养示:无志贺菌、沙门菌生长。腹部立位片:未见梗阻或穿孔征象。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4 d后市寄生虫防治所查粪便结果示阿米巴包囊阳性,“阿米巴痢疾”诊断成立入住我科。
1.2 治疗方法 入科后给予止血敏2 g,止血芳酸0.4 g静脉滴注止血治疗8 d,给予帕珠沙星0.5 g,2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2周,给予复方氨基酸及脂溶性维生素静滴补液支持治疗1周,每日药物灌肠1次,共治疗45 d。
1.3 中药药物配制及灌肠 秦皮50 g,马齿苋50 g,黄柏50 g,白头翁50 g,云南白药胶囊0.5 g,将中药煎好,去药渣后约150 ml加入甲硝唑注射液50 ml、利多卡因注射液0.1 g混匀后使用,保持灌肠液温度39~41℃。灌肠时取右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插入深度约15~20 cm,压力为灌肠液面距肛门<30 cm。灌肠后嘱患者每隔15 min更换体位1次,并保留药液于肠内2 h以上。以上灌肠治疗1次/d,连续45 d(15 d为1个疗程)。
1.4 灌肠注意事项 (1)保持灌肠液的温度,过冷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还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物保留;温度过高可使肠黏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射。(2)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保留2 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 h以上效果最佳[1]。
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即45 d,大便已正常,解成形黄软便1~2次/d;复查3次血常规、粪常规正常;粪便检查结果示: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均阴性。
研究表明,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较大剂量时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2]。中西药保留灌肠具有不伤脾胃之气、泻火解毒、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给药途径快捷,药物充分接触病灶,有利于病变粘膜修复。我科采用中药甲硝唑混合液治疗后取得良好的疗效,杀死阿米巴孢子,抑制炎症,3个疗程结束后血粪常规复查正常,大便查阿米巴包囊、滋养体均阴性。
1 徐雅萍,王月芳.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78.
2 韩进庭.白头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212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