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红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中医院中药房,江苏 无锡 214121)
临床上,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副作用及毒性作用。中医学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药物各自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所致。因而,任何药物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历来被认为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乌普萨那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收到近万份疑为植物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主要为银杏制剂、晚报春花油、欧车前、薄荷油、槲寄生、石蚕等[1],而中药注射剂如清开灵针、双黄连针、刺五加针、穿琥宁针、复方丹参针、脉络宁针、葛根素针等的不良反应也多有报道。亦有报道将含广防己等中草药用于减肥(主含马兜铃酸,Arislolochia Acid,AA)1年后诱发泌尿系癌和严重肾衰竭,称之为中草药肾病[2]。实验研究表明,AA不仅有明显的肾脏毒性[3],而且还有显著的致癌作用[4]。目前,已知含有AA的中草药主要有细辛属、青金藤属、木通属、千藤属、木防己属、木香属、铁线莲属、蝙蝠葛属等[2]。动物类药物,如全蝎具有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为治疗中风口㖞、半身不遂、惊痫抽搐等病症的常用药。但其有效成分蝎毒素是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也是全蝎的主要有毒成分,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神经中毒,使血压下降[5],为临床上产生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
2.1 中药产地不同 同一中药因产地不同,含有的有效成分亦不完全相同,作用也各有差别。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和朝鲜、日本的园参,产地不同,人参总皂甙含量不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相同。
2.2 药物污染 中药材在种植、生长、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常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增高、放射性元素和微生物污染等现象;或中药材在种植、收购、贮藏、转运流通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当容易造成虫蛀、发霉、变质、鼠噬、泛油等现象。这些都能使中药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水蛭由于生活在水田河流中,会受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污染[6]。中药发霉会使中药有效成分降低、失效,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同时霉菌产生毒素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甚至产生致癌物质[7]。
2.3 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的差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则因肝肾功能衰退,对某些药物易发生中毒[8]。少数敏感体质及特异性遗传体质患者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及用法、用量等无关。例如胖大海本身无毒,却有患者因咽喉疼痛泡服胖大海后出现血尿[9]。
2.4 蓄积中毒 一些矿物药如轻粉、朱砂、铅丹等排泄较慢,如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易在体内蓄积导致慢性中毒。如失眠患者长期服用朱砂可导致慢性肾衰竭[10]。
2.5 配伍不当 配伍不当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有些中药或中西药注射剂同时使用可产生化学反应,引起沉淀、浑浊等。有报道显示阿奇霉素与痰热清注射液同时应用可产生白色絮状沉淀[11]。
2.6 剂量过大 中药的使用剂量过大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关木通煎剂内服常规用量为1.5~4.5 g,但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有的病例用量超过常用量的数倍,这就导致了肾损害的必然性。
3.1 加强中药质量管理 我国对中药材的培育、采集、加工炮制、贮藏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和要求,所以应严格控制药材的采收、加工、炮制和贮藏条件。严格规定中药饮片的采集时间、地点及部位,保证其所含成分的稳定性,杜绝中草药品种混乱现象。加强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避免外界环境污染。
3.2 提高诊疗水平 临床医师应不断加强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坚持辨证论治进行组方,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和配伍禁忌,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合理用药及配伍,以减毒增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3.3 加强中药现代研究 加强中药现代药理、毒理研究,建立药理、毒理研究模型。寻找新的检测手段,健全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从药材外观性状到活性成分的含量等各方面控制其质量。对常用中药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3.4 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只有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逐级申报、管理、分析系统,才能及时发现有害和不良事件,获得全面有效的信息,及时分析和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卫生资源的浪费,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1]孙忠实.当代药物不良反应新动向(二)[J].中国执业药师,2004,(12):15-17.
[2]周莉,年春志.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8):747-748.
[3]乔莉,许健.青木香水煎剂所含马兜铃酸对大鼠肾损害的实验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3):47-48.
[4]高艳丽,邹万忠,董鸿瑞,等.关木通对大鼠致癌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4):250-253.
[5]陈秀敏.全蝎不良反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35.
[6]郭巧生,刘飞,史红专.水蛭及其养殖基地农药与重金属残留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63-1765.
[7]谢军.浅谈中药霉变的防范与处理[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0):57-58.
[8]靳秀芳.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J].河北中医,2010,32(8):1224-1225.
[9]贺达楚.沸水泡服胖大海致血尿一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1):55-56.
[10]郭相伦,李金风.食用朱砂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1,4(3):139.
[11]刘亚芹.阿奇霉素与痰热清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