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韦天全,欧连春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西 柳州 545001)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具有出血突然、出血量大、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等特点,因此快速准确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进行快速输血输液是抢救产妇生命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极易在短时间内进入失血性休克症状,颈动脉搏动不明显,传统穿刺定位有困难,失败率较高。锁骨上切迹为一个骨性标志,颈内静脉正好经此切迹处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1],因此在颈动脉搏动不明显时也可以此为穿刺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本研究主要比较锁骨上切迹定位法与传统前侧径路法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颈内静脉穿刺中的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差异性。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需紧急行颈内静脉穿刺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30例。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n=15):传统穿刺组(A组)和锁骨上切迹组(B组)。A组采用传统前侧径路法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甲状软骨水平、颈动脉搏动外侧处向同侧乳头方向进行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60°角进针约1.5 cm[2]。B组在锁骨上切迹上方1~2 cm处垂直锁骨进行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25°~30°角。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穿刺成功例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误入动脉例数及其他并发症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1.0软件进行分析,两样本间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穿刺成例数、误入动脉例数及其他并发症例数比较 A组成功穿刺10例,有5例因动脉搏动细速,定位不清导致穿刺失败,改用其他方法进行穿刺,B组成功穿刺15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误入动脉例数分别为2例、1例;其他并发症两组均为0例。两组误入动脉例数及其他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穿刺定位时间及穿刺置管时间比较 A组与B组穿刺定位时间分别为(38.33±5.52)s和(5.40±1.12)s;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665.07±130.96)s和(392.60±73.64)s。B组与A组穿刺定位时间及穿刺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手术较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产科一旦发生大出血,则病情凶险,延误诊治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3]。因此如何简便快捷并成功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以便快速输血输液,是有效抢救产妇生命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较多,但仍以前侧径路、中间径路及后侧径路为主要路径[4]。传统前侧径路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最为广泛,穿刺难度也较低,但此法常以颈动脉搏动为穿刺点定位参照,在剖宫产大出血产妇行紧急颈内静脉穿刺时往往因颈动脉搏动不明显而容易导致穿刺失败。锁骨上切迹作为一个骨性标志,其位置具有相对固定性,颈内静脉正好经此切迹处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因此在剖宫产大出血产妇颈动脉搏动微弱时以此点为穿刺点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能使颈内静脉穿刺定位比传统前侧径路法更加简捷、快速、准确,并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锁骨上切迹在剖宫产大出血产妇紧急颈内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使颈内静脉穿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使产妇迅速得以补充血容量,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失血性休克对产妇器官功能的不良影响,保障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柯敬东,郭志荣.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1997,27(11):33.
[2]杭燕南,庄心良,蒋 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89.
[3]郭景霞.急症子宫切除在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08,19(8):116-117.
[4]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56-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