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 马富珍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神经外科 宁夏 银川 750004)
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而其机体又处于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有所增加。此时肠外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需要安置胃管鼻饲食物及药物,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我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85例,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患者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6~76岁,平均39岁。弥漫性轴索损伤19例,重型脑挫裂伤23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28例,脑出血15例。入院时格拉斯(GCS)评分均≤8分。留置鼻饲管时间14~90天胃管。
1.2 方法
1.2.1 留置胃管的方法。患者平卧或颈下垫一软枕,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一侧鼻孔胃管插入16~18cm,感阻力增加时,由辅助人员拔出气管套管0.5~1.0cm。操作者将胃管顺势往下插入,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辅助人员再将气管套管返回原位[1]。操作者继续插管至50~65cm处(常规长度增加5~10cm),然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1.2.2 鼻饲方法。采用注射器分次灌注法。2~3h灌注200~350mL,每日总量1500~2000mL或遵医嘱流质饮食。鼻饲液温度38~40℃,管饲后给10~20mL温开水冲洗导管,以防食物在管中腐败、发酵或堵塞。每2次之间补充水150~300mL。
2.1 腹泻护理 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患者被动饮食及饮食的数量、质量、温度等有关。灌注速度过快、温度过低、食物污染都会引起腹泻。在鼻饲时要把握好温度及每次进食量、输入方式、速度等。鼻饲液温度一般为37~42℃,冷时加用恒温器控制温度,以保证肠内营养液所需的恒定温度。鼻饲量要循序渐进,使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从100~150mL开始,2h鼻饲1次,每次增加50~70mL,经2~4次,每次鼻饲量增加至250~400mL。每日进食量视病情而定,原则上应在1000~2000mL;鼻饲液要现配现用,或存放在4℃以下的冰箱内,24h内用完,防止营养液被细菌污染,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如果患者发生腹泻时应记录粪便性质、排便次数和量,同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2.2 食物反流的护理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鼻饲误吸的危险,咳嗽、呕吐有可能会使胃管变更位置,增加误吸可能性。护理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鼻饲前将气管内痰液及口鼻分泌物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min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引起呕吐,防止胃内容物反流。②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或严重减弱。因此,插胃管要防止误入呼吸道。常规插入长度是45~55cm,目前常用的硅胶胃管最末端侧孔距顶端8cm,若按常规插入,此孔位于食管内,易发生反流,应延长插入8~10cm。胃管插入55~65cm时,前端达空肠,可以明显降低反流率[2]。③保持正确体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3]。意识障碍患者抬高床头30°~40°,也可减少痰液蓄积。鼻饲后应保持床头抬高30~60min,以利于食物消化和胃排空,防止体位过低导致食物逆流。为预防压疮,重症患者翻身叩背应在鼻饲前30min进行,以避免反流误吸。④一旦发现气管内少量反流,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每次注入气套管内5~10mL,2~3min后吸出,以清洗气管内异物,刺激患者咳嗽,咯出深部异物。无咳嗽反应者,应多次冲洗、及时吸净。患者一旦出现大量反流误吸,应立即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出气道内异物,并抽尽胃内容物。
2.3 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处理 因颅脑损伤(特别是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时间长,再加上该类常因丘脑下部、脑干损伤,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所以应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如出现血性或褐色胃液应停止鼻饲。按医嘱注入止血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洛塞克等药物,直到胃液转为正常颜色才能鼻饲流质。另外还应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 胃潴留 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缺氧,胃肠黏膜也会出现缺氧水肿,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使胃肠蠕动减慢,灌注的营养液潴留于胃肠内。在每次灌注溶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若残留量>100mL,提示有胃潴留,需延长灌注间隔,或行胃负压引流。可加服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灭吐灵等,促进胃排空。通过对鼻饲的有效干预,增加了患者的抗病能力,没有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同时减少了鼻饲时腹泻、食物反流,以及消化道出血和胃潴留的发生率,又给患者带来必需的营养要素,是目前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吸取营养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
[1]沈发凤.新型胃管的临床应用与观察[J].现代护理,2002,8(8):616
[2]林建萍,李 琦.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食道反流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474
[3]史俊平.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