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平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略论漆侠先生的宋学研究
张剑平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宋学”是漆侠先生晚年专注的重要学术领域,《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这部学术力作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对宋代学术思想和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学术界对宋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书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广阔的学术视野,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风格;二是对宋代学术思想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深入研究;三是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扎实求实的学风。漆侠先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研究,是他成就学术事业的重要因素,这对新世纪的学人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漆侠;宋代学术思想;学术影响
漆侠先生以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宋代经济史而蜚声中外,成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晚年,他又致力于宋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2002年10月,在漆侠先生遽然去世一年之后,他的宋学研究代表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2008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12卷本的《漆侠全集》第6卷。《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这部学术力作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对宋代学术思想和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学术界对宋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
宋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是20世纪中国学者关注的重要学术领域。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193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设专章论述了周濂溪、邵康节、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冯先生晚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也以八章的厚重篇幅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宋代“道学”及其代表学者的哲学思想,包括:通论道学,道学出现的政治条件,道学的先驱:周敦颐和邵雍,道学的奠基者:二程、朱熹,陆王心学的兴起,道学外的思想家:陈亮和叶适。冯友兰早年的哲学史研究著作,是中国学者运用西方近代的哲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思想研究的代表之作。1950年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专家侯外庐率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一些学者,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写出了《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下册),奠定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唐代至明代思想的重要基础。该书第八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论述宋代的思想成就,除了对朱熹、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南宋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予以阐述之外,也花了很大篇幅论述了北宋的李觏、王安石,以及司马光、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三苏”的思想。该书注意对王安石、叶适的唯物思想,洛学、蜀学和陆象山的唯心思想,以及朱熹、陈亮的思辨哲学思想的论述,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显著风格。此外,该书对宋明思想史的论述范围也大大超出了“理学”。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出版了50余万字的《宋明理学研究》,涉及宋代学术的章节有:宋明理学概述,濂学——周敦颐思想研究 ,关学 ——张载的道学思想 ,洛学 ——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闽学——朱熹的道学思想,陆学——陆九渊的心学,该书对宋代的理学思想作了深入细致的阐发。
在一般学者看来,宋代思想史的研究已经有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学术成果,似乎没有必要再专注于这一领域,但漆侠先生却在他的晚年致力于宋学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
从194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漆侠先生主要专注于宋史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宋代政治、经济史的研究,这为他进一步从事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漆侠先生晚年之所以专注于宋学的研究,一是在于他早年的学术积淀和老师的启迪,二是由于他对宋代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的自觉意识,三是因为他对长期以来学术界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不满意。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冯友兰先生开《中国哲学史》课,我选修了。冯先生上课也不怎么有讲稿,那么多材料,都是用脑子记住的。了不起!冯先生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做了很详细的笔记。期末考试,冯先生判我的考试卷,给了95分。我现在看他的书,只看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我对哲学史一直都感兴趣,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两册,《隋唐佛教史稿》、《魏晋玄学论稿》、《续高僧传》、《五灯会元》等书,抄了好多卡片,很可惜,文革中都给我抄走了。”[1]“到了投老之年,我又对宋代的学术思想产生浓厚的兴趣,驱使我于投老余年向宋学等新的领域进行探索的,是这样二个想法:一是我觉得自己的知识太少,也总是希望从不断的探索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而只有这样做,精神上才能得到最大的慰藉,生活得更加愉快。一句话是,探索新知,充实暮年。二是宋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虽然占有重要地位,受到许多学者如陈寅恪这样学者的重视。但在学术的研究上还没放在它应当放在的位置上,特别是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2]漆侠先生下决心开展宋学的研究,与陈寅恪、邓广铭对宋学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长期以来学术界仅局限于宋明理学研究的不足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1984年,宋史泰斗邓广铭教授提出了“应该把宋学和理学加以区别”的重要认识。他指出:“理学是从宋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支派,我们却不应该把理学等同于宋学。”“宋学是作为汉学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它乃是汉学引起的一种反动。宋学又是儒释道三家的学说,经过长时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斗争、互相排斥、互相渗透、互相摄取的一个产物。他们从佛道两家所摄取的,笼统说来是偏重在义理方面和心性修养方面的一些东西,而对儒家的主张一直坚持不变的,则是那个经世致用的原则。理学家则是专讲求修养身心性命之学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甚至把经世致用的原理原则也弃之不用了。”同时,邓广铭还论述了佛教佛学在晚唐和北宋时期对儒家的影响,以及胡瑗、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李觏、司马光、三苏和南宋浙东学派在宋学中的地位,及其他们的思想与理学的区别。此外,邓广铭先生还撰写了《宋代文化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北宋儒学家们的觉醒》《北宋的学风》等论述宋代文化的文稿[3]400-459。在邓广铭老师学术思想影响下,结合多年的宋代政治、经济和历史人物的研究,1994年漆侠教授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开始了他的宋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工作。
二
1995年发表在《文史哲》上的《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力作,表达了漆侠先生对宋学的基本认识,该文后来作为《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著作的总论。漆侠先生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宋学的研究具有两个偏向,一是用“理学”代替“宋学”,二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贬低了荆公学派。他同时指出:七八十年来,我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有着突出的成就,但其中也有不少的弱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与政治的脱节、习惯于从思想到思想的认识路线,结果只能寻找到思想之间的联系,而找不到形成这种思想的政治经济诸关系,最后,思想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宋学,他强调指出:汉学是章句之学,宋学是义理之学,理学只是宋学的一部分。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宋仁宗统治期间(庆历前后)为宋学的形成阶段,其代表人物为宋初三先生胡瑗、孙福、介石和李觏、欧阳修,而以范仲淹为核心人物。宋仁宗晚年(嘉祐)到宋神宗初是宋学的大发展阶段,形成为各具特色的荆公学派、温公学派、苏蜀学派和以洛(二程)关(张载)为代表的理学派等四大学派,其中荆公学派影响最大。到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形成了在社会上拥有一定势力的道学(即理学),整个南宋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居统治地位,与之对立的则是以吕祖谦、陈亮、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这些重要观点,突破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将“理学”等同于“宋学”的认识局限性,使得人们对宋代学术思想的认识大大扩展和深化了。
漆侠先生宋学研究的代表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以近50万字共20章的厚重篇幅,详细而深入地论述了宋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宋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时期的重要代表性学者的思想。这部论著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阔的学术视野,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风格。《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第一编“唐中叶以来经济文化思想领域的变化”,以三万多字的篇幅,论述了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唐中叶以来文化思想领域的变化,这使得人们对宋代学术思想变化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渊源有了深入的理解。在对唐宋之际封建土地所有制、赋税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集团的显著变化论述的基础上,漆侠先生指出:“由于山东士族及其所代表的礼学的衰亡,数百年来社会压迫气流一朝消散,人们的思想、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在相应程度上得到解脱,这对于一代新人及其所代表的新思想、新学风的形成,是完全有利的。说到底,经济领域里的变革,为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带来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一点是值得研究和阐明的。”漆侠先生将唐中叶以来思想文化的变革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儒佛道三家的矛盾和斗争;二是儒家遇到佛道两家的严重挑战;三是汉儒章句之学日益陷于繁琐的哲学,啖助、赵匡等学者提出的从大的纲领上把握《春秋》的思想给宋儒提供了可贵的启示。他进而指出:“如果从经济、文化思想领域作一整体全面的考察,唐中叶是我国古代真正变革的历史时代。……如果从宋学发展加以推断,更可以看出唐中叶文化思想变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今后对这些问题应作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4]80-8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在此得以充分的展现。漆侠先生又以两章的厚重篇幅,详细地论述了唐中叶以来思想领域的变化,包括:汉章句之学的衰落,唐中叶春秋之学的突破;韩李柳刘为代表的士大夫对复兴儒学所作出的努力。宋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文化的根源,通过漆侠先生的上述论述,得到了详细而深入地阐发。注重社会经济因素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注重将思想文化与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相联系,这些都得益于漆侠先生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自觉的运用。正如漆侠先生所言:“由于我有研究宋代社会经济史的基础,所以我在研究宋代学术思想史的时候,就能够摆脱以往研究思想史的局限,把思想史的研究与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按照一个新的路径去研究。”[5]76
第二,对宋代学术思想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深入研究。在形成著作之前,漆侠先生已经撰写和先期发表了“释智圆与宋学”“晁迥与宋学”“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荆公学派与辩证哲学”“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等13篇力作,正是由于有这些深入的个案研究,使得漆侠先生宋学研究论著表现出材料扎实、论述深刻的显著特点,这些也表现了《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著述的重要学术价值。如果说漆侠关于宋学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老师邓广铭先生,那么,他对宋学深入系统探讨的学术思想则缘于老师冯友兰和陈寅恪二位先生。陈寅恪在审查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下册的报告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儒释道的相互吸收和融合问题的卓识。他指出:“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烦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的产生,及其传衍而已。”“凡新儒家之学说,似无不有道教或与道教有关之佛教为之先导。如天台宗,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其宗徒梁敬之与李习之之关系,实启新儒家开创之动机。北宋之智圆提倡《中庸》,甚至以僧徒而号中庸子,并自为传以述其义。其年代犹在司马君实作《中庸广义》之前。似亦于宋代新儒家之先觉。”[6]489-490陈寅恪先生的上述认识,直接启发了漆侠对释智圆思想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并将其做为宋学形成前儒学与佛教过渡时期的重要中间环节。漆侠深入地阐述了《中庸》在宋代儒经中的地位、释智圆所理解的儒家中庸与佛家中道义的关系、释智圆的儒家道统观和文艺观、儒佛的渗透等重要问题。第三编宋学的发展阶段,是全书的重点,共有六章,深入地论述了宋学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学派”的辩证哲学、王安石与张载哲学的比较,中庸之道与司马光的哲学,苏蜀学派及其对《易》《老子》哲学思想的阐发,程颢程颐的洛学,“蜀学”与“洛学”在思想上的对立。在多年研究王安石变法以及王安石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漆侠先生对处于官学地位影响最大的“荆公学派”给予了深入的论述。关于王安石辨证法哲学的基本内容,漆侠先生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认识上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相反事物结成的“耦”普遍存在,它们相互依存和依赖;强调“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存在于万事万物的变化之中;“致一”是认识事物至理的根本方法。关于王安石的社会思想,漆侠指出:“王安石以辩证法思想观察社会历史,同样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杰出的思想家王安石也就以辩证法思想为武器,叩开了变法革新的大门。”“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学派则继承了庆历时期宋学形成阶段中务实的学风,用这种富有变革的思想进行革新。称熙宁一代的变法与这种辩证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说是辩证法的产物,也并不过分。”“正是在变法实践过程中,社会各个层面都不能‘袭故而守常’的情况下,辩证法思想随着变法革新而得到发展。”[4]322-335在阐发王安石哲学思想社会思想的同时,漆侠先生的思想史研究风格得以体现,即注意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注意对辩证法思想的研究,也正是这种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风格,使得他的宋学研究摆脱了长期以来思想史研究的局限,他的宋学研究也因之达到了很高的学术境界。
第三,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扎实求实的学风。与漆侠的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表现出的扎实求实的学风一样,他的学术思想史研究也建立在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之上。除了一般人常见的材料之外,他大量采用了“四库影印本”“四库丛刊本”“四部备要”等大型丛书和类书中保留的诸多学者的文集资料。对王雱思想的研究,是漆侠先生宋学研究的重要创获。他之所以能对这位重要思想家做深入的个案研究,得益于他深厚的历史文献学功底。漆侠先生从“四库影印本”引用的著作有:彭乘的《墨客挥犀》,周煇的《清波杂志》,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蔡絛的《铁围山丛谈》,陆佃的《陶山集》,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林希逸的《庄子口义》,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从“四库丛刊”本中引用了陆游的《渭南文集》。此外,他又从《道藏》中引用了:梁迵的《道德真经集注》,彭耜的《道德真经集注》。正是由于对这些常人很少接触的材料的发掘,漆侠先生最终为后人揭示了这位早慧的才华横溢的思想家的卓越思想,澄清了反变法派对他的种种诬蔑,为宋学研究的深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漆侠先生对释智圆和晁迥的研究,得益于他在新加坡阅读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论》等重要珍贵典籍。他从《续藏经》中转引了释智圆的《闲居编》,从《中华大藏经》中转引了鸠摩罗什翻译的《中论》,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他又从“四库影印本”中转引了《法藏碎金录》《道院集要》等重要典籍,正是这些佛教典籍的研读,使他对于佛教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有了深刻的体会。此外,他对青年学者张跃的《唐代后期儒学》著作的重视,也显示了一位史学“大家”谦逊的学术风范。
三
漆侠先生从1948年发表“李觏与孟子”等宋代学术史论文,到临去世前以每天两千字的速度撰著《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书稿,虽然最后还是有几章内容缺失的遗憾,但是,他对宋代学术史研究的杰出贡献,与他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经济史”研究一样,成为宋史研究的又一座丰碑。正如学者所言:“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突破了此前以理学为主体的思想史旧框架,建立了包括荆公新学等在内、全面涵盖宋代学术的全新理论框架。同时从思想与写作方法上对以往思想史研究的模式提出了批评,开辟了宋学研究的一条新路。”[7]漆侠先生的宋学研究,不仅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国外得以传播。1994年4-5月份,漆侠先生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做了“宋学在北宋的形成和发展”“宋代理学的兴衰”学术报告;他也曾在新加坡和美国讲学和访问,培养过韩国的博士生,这些使得他的学术在国外也得以弘扬。
漆侠先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研究,这是他成就学术事业的重要因素,这对新世纪的学人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漆侠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论》《德国的农民战争》《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历史学研究,他的农民战争史、宋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无不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自觉运用。在1990年代,当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受到严峻挑战的时候,他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涉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著作,给研究生开设了“历史研究法”课程,要求他的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针对历史学界出现的偏向,漆侠强调指出:“由于历史科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又是一门与许多学科有着错综关系的学科,所以它的研究方法不能不是多层次的,而绝不是单一的,从通常使用的方法看,大约有考据方法、比较方法、统计计量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近十多年来人们还引进了所谓的老三论、新三论等等,五花八门,眩人眼目。尽管研究方法是如此之多,研究方法的效用也很不一样,却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科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研究方法,考据方法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8]78“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始终认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深入认识历史的最有效、最有力的理论工具。”[5]76
晚年的宋学研究,为漆侠先生的学术生涯匆匆画上了一个句号,尽管他的宋学研究犹如断臂的维纳斯,尽管他还有许多要完成的学术事业,但天不随人愿,一代学术大师却因医疗事故,在2001年11月寒冷的冬天来临时遽然离开人世,这是中国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遗憾。尽管如此,作为一位历经坎坷的学者,他经过自己一生不懈的努力,辛勤的耕耘,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其丰厚的史学遗产,12卷500余万字的《漆侠全集》,已经足以使他成为一代史学大师。正如他的《宋代经济史》已经成为新中国历史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一样,漆侠,这个响亮的名字,也已经载入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画卷之中!漆侠先生在中国现代史学中的地位,诚如学者所言:“他承继了中国新史学开始阶段两大流派的渊源,是中国新史学第二代的突出代表。”“作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漆侠并不能超脱他们时代,但他却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立思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9]
[1]漆侠,刁培俊.漆侠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问题,2000(1):25-28.
[2]李华瑞.漆侠先生访谈录[J].史学史研究,2001(3):11-17.
[3]邓广铭.邓广铭全集:第7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5]邹兆辰.变革时代的学问人生——对话当代历史学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王晓薇.凝晚年心血,炼宋学巨著——读漆侠先生的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J].中国文化研究,2003(1):99-101.
[8]漆侠.漆侠全集:第1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9]刘永佶.自缘身在最高层——悼老友漆侠先生[J].社会科学论坛,2002(5):54-57.
On Qi Xia’s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Song Dynasty
ZHANGJian-ping
(College of History,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Academic thought of Song is an important academic areas in Mr.Qi Xia later years.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Song Academic Thought,the publication of this scholarly masterpiece,greatly promoted the culture of the Song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making the academic Song thought an entirely new understanding.This book ha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first,a broad academic perspective,and a significant history of Marxist thought style;second,the academic thought of Song-depth study of micro and macro;third,this work is based on solid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alistic style of study.Mr.Qi Xia paid attention to Marxist theory and method in historical studies,which achieved an important factor in his academic career.In the new century,Marxist theory and method aslo give scholar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Qi Xia;academic thought of Song dynasty;academic influence
K244
A
1005-6378(2011)05-0009-05
2011-07-11
“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CPRC006)
张剑平(1964-),男,陕西咸阳市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暨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 卢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