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苏红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骨质疏松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老年骨痛、骨折及骨折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其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骨质变薄,海绵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减少,骨髓腔增宽,骨荷载功能减弱,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产生腰背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因此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①女性绝经后及绝经期提早的女性;②饮食不当;③遗传因素;④不良生活习惯;⑤运动量少者;⑥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药、胃药、止痛药等;⑦患有肾病、肝病、糖尿病、肾结石、皮质醇增多症、癌症等。
2.1 心理干预:骨质疏松症患者除躯体感觉痛苦外,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心理,为患者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尽量多人陪护、安抚患者并与之交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膳食指导:骨质疏松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骨质丢失,而骨质形成的重要原料是钙。因此加强钙的摄入,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保证钙的良好吸收,膳食中还必须保持足够的维生素D,而且食物中的钙磷比值要高于2∶1,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保持钙、磷和维生素D的平衡非常重要。同样蛋白质摄入的增多对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十分有益,并减少盐的摄入。另外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K、钠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锰、铜、锌等。饮食主要以米、面、杂粮为主,做到食品要多样,食量要适度,粗细要搭配,食盐要限制,甜食要少吃,钙和维生素要足量,三餐合理分配。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饮浓茶、过量喝咖啡、含碳酸饮料等。
2.3 疼痛干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腰背痛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关节、肩背部、前臂,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日间减轻,负重能力减弱,活动后常导致肌肉劳损和肌肉痉挛,疼痛加重,所以缓解疼痛尤为重要。疼痛时予热敷和轻柔按摩,严重者应适当限制活动,嘱患者短期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立及肢体过度负重;指导患者做放松骨骼肌张力的方法,在膝关节下垫泡沫垫或软枕,将患肢置于屈膝功能位,用枕头、棉被支撑疼痛部位[2]。疼痛剧烈者可服用减轻肌肉痉挛的镇痛剂。
2.4 运动指导:骨质疏松的治疗上如果只强调补钙,忽略了体育锻炼,就会使预防、治疗效果甚微。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是防止骨量丢失简便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方案,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太极拳等。太极拳简单易学,能增加骨量,停训一段时间后也能使骨量保持相对稳定。运动量以身体能适应为原则,由小到大,以轻度疲劳为限。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40 min,每周3~5次。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的吸收。同时运动期间要注意预防损伤,循序渐进,提倡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疼痛或骨折长期卧床,极易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床上活动及早期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或肢体等长肌肉收缩或等张肌肉收缩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坐立训练、站立负重及步行训练。
2.5 安全干预:因为老年人生理性老化,视、听力减退,平衡功能差,自我保护应变能力减退,所以要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如居住环境应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室内灯光明亮,光线分布均匀,地板平坦,使用防滑地砖,避免碰撞、滑倒。物品摆设不宜太高。卫生间设坐厕并安置扶手,床的高低也要考虑到方便老年人,避免因居住环境因素引发跌倒。
2.6 用药护理:绝经期的骨质疏松症主要原因与绝经妇女性腺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饮食钙量不足者,服用钙片补充,钙剂服用的最佳时间是晚上临睡前,告诉患者应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结石。病情较重的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并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1]罗凯燕,喻姣花.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413-417.
[2]王容良.自理学说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6,5(5):2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