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呼唤科技期刊实名审稿

2011-04-08 16:05吴学军王亚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科学性科技期刊稿件

吴学军,王亚秋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闵行 200240;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社,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网络时代呼唤科技期刊实名审稿

吴学军,王亚秋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闵行 200240;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社,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科技期刊;匿名审稿;实名审稿,网络

审稿从字面意义上讲是审查稿件,这里是指期刊审稿。期刊审稿是期刊根据自己期刊要求对准备选用刊登的稿件进行学术判定与评价工作的过程,是界定稿件能否刊用的关键工作。审稿的目的是对稿件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审稿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客观性。科学性主要指稿件有无科学创新性,稿件的学术水平与学术价值,是稿件内在的学术质量;客观性是指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是审稿人的工作原则与态度的体现。

审稿是所有刊物编辑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多数期刊的做法是责任编辑在对稿件初审合格的基础上,将稿件匿名处理,从审稿专家库中找出相应的学科专家,将匿名稿件与审稿意见单一并送学科审稿专家,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期刊发表要求,对此稿件进行学术评价,即审稿。严谨的审稿制度是期刊学术质量的保证,是期刊发展的基础。

1 匿名审稿方式及其弊端

1.1 匿名审稿方式为严肃学术道德,杜绝关系稿、人情稿以及学术不端问题,确保审稿的科学性、客观性,期刊普遍实行同行专家的匿名审稿制度[1]。匿名审稿方式有双向匿名、单向匿名两种方式。

1)双向匿名审稿方式。双向匿名审稿是指行业审稿专家不知道作者情况,作者同时也不知道审稿专家情况,审稿专家、作者是通过编辑这个中间环节来交流信息,经过编辑“收发器”双向交流而最终达成共识的。整个审稿流程由编辑撑控,编辑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行业审稿专家、转述审稿意见等编辑的角色至关重要。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是学术期刊目前普遍采用的审稿制度[2],高校期刊更是遵循教育部教社政[2002]10号文规定:“实行同行专家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切实保证审稿的科学性和公正性。”2)单向匿名审稿方式。该审稿方式是指行业审稿专家知道作者信息,作者不知道行业专家信息,同样也是由编辑选取行业专家进行审稿,审稿后由编辑转述专家审稿意见。另外,由于学科原因,有的期刊编辑部会要求作者自行推荐审稿人,为求客观、公正,编辑往往会匿名作者信息,送作者推荐的专家进行学术审稿。

1.2 匿名审稿方式的不足审稿实际上是由编辑、专家共同对作者稿件进行评判的活动。在审稿过程中包含了作者、编辑、专家三者关系。从信息流通看,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完全不对称的,在不对称的信息交流中要做到公平是不可信的。首先,在这一审稿流程中,作者最为弱势,除了投稿是主动外,其余都是被告之做什么,只有接收的功能;其次是专家,虽然从表面上看有论文刊用与否的决定权,实际上也是被要求之怎么做;最为强势的是编辑,对专家他可选取,对作者他可以“理”相告。不仅专家是常人,编辑更是常人,靠编辑来选取审稿人,确保稿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做到公正、公平,而不是靠客观事实来界定衡量,学术风险日渐突显。

整个审稿过程是在编辑所谓“暗箱”操作中完成,这种“暗箱”操作的理由是确保审稿过程的科学与客观,给专家学术自由。实则给广大作者以无限猜忌空间,极容易滋生编辑的学术腐败;同时,专家的评判是否科学与公正,专家的学术造诣都终将见光。无论是期刊还是审稿人,他的尊严不是匿名出来的,而是正大光明做出来的,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尊重。

发表论文的目的是通过期刊平台,以交流学术为契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些科研活动都不可能在“暗箱”中完成,“透明”是学术交流的根本要求,也是杜绝学术腐败与不公的良策。

2 网络时代呼唤新的审稿制度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网络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近几年,期刊论文的在线投稿、审稿系统也日渐为编辑所用[3-5]。在技术支撑下编辑部的工作可由“暗箱”操作走向公开透明。

1)从科学性看:编辑可利用网络,查出审稿专家的学术造诣、研究领域,也可查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时准确地锁定相关专业的学科专家对相关稿件进行审稿;同时,审稿专家与作者也可对不属自己专业的审稿,提出异议,使学术交流更为专业科学,改变过去由编辑独断处理的局面,真正的变为双向沟通。2)从公平原则看:用事实说话,对论文的各项指标,如参考文献、论文重复率、学术不端等问题,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实名制的客观界定,让学科审稿专家有据可依,让作者看到真实的结果,让编辑工作走向阳光。网络的发展,需要编辑工作的发展,网络资源催生了功能日渐完善网络审稿,编辑主观性的“暗箱”操作必将为现代化的、科学性的、先进的、客观的网络手段所淘汰,专家实名审稿制也必将为各期刊所接受。3)从实名审稿制看:实名审稿体现了学术交流的客观公平性,还学术以自由交流的空间,给专家、作者应有的知情权,让专家学者更有尊严[6],让作者在公平的平台彰显学术水平;同时,利于发现和培养新人,打击学术腐败,规范编辑职业道德,杜绝人为腐败。

3 实名审稿制操作

期刊编辑部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网络条件下的实名审稿制,在网络的帮忙下完成各环节的工作。

1)初审:稿件在线投稿后,由责任编辑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然后查找相关学科专家将稿件实名送审;同时,在作者查询中注明此稿件送审专家,让专家、作者均享有知情权。2)审稿:在专家、作者无异议的情况下,由专家对其稿件进行学术审稿。专家可用编辑部给出的数据库访问权限,对论文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客观的学术界定,并向编辑部提交相关评审报告。3)争议:专家、作者都可通过网络手段检测对不合理的审稿方式提出异议,对这种言之有理的争议稿件,责任编辑只能本着科学、客观的要求进行重新匹配。专家可拒绝审理自己不熟悉专业的稿件,作者也有权要求审稿专家具有相关的学术水平。4)水平:首先,实名审稿对编辑的专业知识要求严格,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乱点“鸳鸯谱”行不通了;其次是对专家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的考量;再者,对作者研究成果的界定更为科学与客观。

由匿名审稿向实名审稿的转变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科学性、客观性的体现。学术是严谨而严肃的,在公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与评定,对提高编辑水平、期刊质量并遏制学术腐败十分有益。但是,实名制审稿并非完美无缺,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有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1]霍丽.试论匿名审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2008,35(6):109-111.

[2]林士平.同行专家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辨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9):164-167.

[3]胡春霞.Elsevier Science期刊网络审稿系统的使用与启示[J].科技与出版,2007(5):54-55.

[4]刘伦刚.完善网络审稿方法,促进科技自主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691-695.

[5]张欣欣,张纯洁,林汉枫,等.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Editorial Manager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31-335.

[6]杨丽君.关于审稿制度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 14(1):87-89.

G23;G232.3

A

1008-4118(2011)02-0094-02

2011-05-18

上海市科协课题(编号1009)

10.3969/j.issn.1008-4118.2011.02.50

猜你喜欢
科学性科技期刊稿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