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泽文
(南华大学 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山寨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的理论依据
崔泽文
(南华大学 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并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山寨文化满足了人们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张扬人的个性。因此,需求层次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为山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山寨文化;需求层次论;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山寨风潮从制造业产业链尾端的电子元件制造发端,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神州大地,从单纯的经济事件,上升为社会现象,甚至形成了山寨文化。各类专家学者对山寨文化的解读和评述不一而足。面对炙手可热的山寨文化,一个严肃而根本的问题:山寨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给山寨文化下定义,既有意义,又困难重重。说有意义,是因为无论研究山寨文化的形式、成因和性质,还是用其他的理论视角审视山寨文化,以期获得更新更深的认识,一旦界定了山寨文化的内涵,也就能顺理成章地运用自己的话语和概念体系阐释和评析其相关问题。说困难,是因为山寨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一日千变,而个人看待山寨文化的视角及立场又千差万别,以至对山寨文化的内涵难以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界定。可如今“山寨”林立,鱼目混珠,而“多方意见的参与以及网络表达的暧昧性,将山寨文化带入了一个混沌的话语场域”,[1]当下厘清山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属必要。笔者就在总结当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些共性将就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准确地廓清山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山寨文化的兴起已经引起了学界高度重视,更多的学者是从经济学、传播学、文化学等视域去看待山寨文化。由于山寨文化最初发轫于经济领域,部分学者积极主张在经济学范畴里定义山寨文化。山寨文化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不断创新,在外观、功能和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现象。[2]山寨一词最初、最本质的含义,是指导致某种产品此前垄断局面的关键壁垒被打破,出现了对该产品大规模、低成本的复制和模仿,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山寨文化现象。[3]这些解释既紧抓住山寨文化的基本特点——模仿,又突出经济领域的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客观性。然而山寨文化是一个变化、动态、开放的系统,它们不能揭示出山寨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其中的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山寨文化就是在网络媒介中出现的一种以仿造为基本特征的大众实践活动,是对普通认可的大众流行文化符合的重塑,是对娱乐精神在网络媒介下的演绎。[4]这种观点结合文化的传播中介、娱乐功能及山寨文化的“仿造”特点定义山寨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整合性,但仅仅把山寨文化当作网络时代的产物,人的主体地位及山寨文化的独立性无形中被消弱。大多数学者都赞成将山寨文化看作为依附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或者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山寨文化发轫于山寨现象,是年轻的草根群体通过符号和实物模仿的形式,以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追求多元价值为目的的一种网络亚文化。[5]山寨文化是指在大众传播文化领域或非主流的、非正统的、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6]这些定义是从狭义文化的角度提出来的,将山寨文化定格在人类精神活动的领域,折射出普罗大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凸显了山寨文化戏谑主流的特征,但它们又恰恰忽略了在山寨文化生成和兴起中网络媒介的重要作用,不能揭示出山寨文化的动态过程。
下定义不仅是归纳出某个事物的本质特点,明确与其它事物的界线,更是定义者对此事物作出的价值评判。学者们定义山寨文化也是如此。上述学者定义山寨文化的同时也对它作出了积极、肯定和正面的判断。也有部分学者是从负面和否定的角度去看待山寨文化,结果是大相径庭。学者葛剑雄指出,“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核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7]“山寨”本质上即为侵权与盗版,是纯粹的娱乐与仿制。[8]这些观点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将山寨文化等同于盗版文化、侵权文化。
我们不难看出,学术界对于“山寨文化”的定义并不是单纯用言语对其字面意义进行解释,而是从其历史根源入手,描述了山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过程,并结合其性质和特点来界定的。从学者的观点中,我们至少可以达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山寨文化主要存在于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第二,山寨文化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模仿上,但也不乏创新之处;第三,山寨文化是从经济行为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
鉴于现代话语里常常出现将经济领域的山寨化与精神领域的山寨化混为一谈的现象,笔者将山寨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基本层面分别进行界定,力争使得山寨文化的定义日趋准确化、清晰化。最广义的说法,就是指一种泛意义的山寨文化,包括经济、文化以及可能的其他领域。用一个学者的话来概括,“山寨文化是在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民间、非正规化领域,社会大众对于品牌产品和主流文化进行模仿或戏谑,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特点,并不乏创新之处的一种动态的社会现象。”[9]这种解释太宽泛,必然将导致一些打着“山寨”旗号,干着盗版、假冒勾当的侵权行为及其产品也混入其中,为批判山寨文化的各行精英落下口实。狭义的说法,就是将山寨文化视为精神活动的成果,看成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大众文化的特殊形式。笔者所取的就是山寨文化的狭义: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这种界定正如吉登斯所言,“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的界限模糊化,因果性和规律性为偶然性和机遇性所取代,休闲和消费优先于生产,娱乐和游戏取代规则化和组织化的活动,生活形式日益多元化。”[10]山寨文化的外延为:从文化主体看,无论是创造者还是受众,主要指不掌握话语权的民众,尤其是80后年轻一代;从传播媒介看,主要指依靠网络来生成或传播的部分;从目的要求看,主要指争夺话语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部分;从功能作用看,主要指那些用于愉悦身心、调节情绪的部分。山寨文化的内涵为:大众在非正规领域模仿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切形式的总和。山寨文化的具体形式包括山寨影视、山寨歌曲、山寨话剧、山寨广告、山寨美术等等。
山寨文化是从单纯的经济行为逐渐演变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在非正规或非主流领域里模仿、戏谑主流文化产品,大多借助网络媒介传播,主要满足大众娱乐或创新需求的一种动态的大众文化形态。
1、 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求结构的一种理论,为美国著名心理学马斯洛(Abraham h.Maslow)首创。他在 1943年 7月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论文中提出了这个理论,也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要求,主要涉及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需求。若它们(除性外)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寻求其它需求的满足就是一句空话。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的需求。当安全需求未能得到相应的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全部指向安全。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性亲密及隶属关系的需求。若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和极其痛苦的体验。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基于这种需要,人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为你能够成为的那个人。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地体验生活,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或者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11]后来,马斯洛又在这五种需要的基础上增加了求知和审美,这二者被他排列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构成了人的七个需求层次。
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到了人的本质,人是一个经济动物,归根结底是一个拥有精神需要的动物。换句话说,对于人类而言,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还是远远不够的,达到了精神需求的满足才算真正实现人的本质。然而,当今我国的主流文化并未彻底摆脱内容空泛、形式单一、说教方式的弊病,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另外,主流文化影响的高度集中,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基层民众参与和话语表达的空间,限制了大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主流文化杰出代表的央视春晚,在这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自1983年开播以来,它为国人在每年的除夕夜献上了一席文化盛宴。可是央视春晚的一枝独秀,不仅压缩了地方电视台的节目,而且强烈冲击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春晚的垄断已无形中扼杀了除夕之夜丰富的民俗文化。再加上,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旧信念破碎,而新生意识又没完全确立,人们的精神家园犹如浮萍,随风依附。由此可见,大多民众爱与归属、尊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未得到充分和真正的满足,他们对于多元文化生活和归属的需求以及自由表达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文化就是对于身份的一种认同感,不具有超验性。”[12]当主流文化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社交、尊重或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他们便会无法产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乎草根大众只能选择“山寨”这样一种既无伤大雅,又可以表达不满态度的反抗模式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山寨春晚、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红楼梦》等山寨文化产品的出现,可以说是基层民众争夺文化话语权和努力追求精神需要满足的结果,更是温家宝总理的“与民尊严”说[13]的生动和具体阐述。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曾经将人的发展概括为三大历史阶段:第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是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三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自由个性阶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出了最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本质的论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4]将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关系和个性)作为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逻辑起点,马克思给我们明确了方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目标,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指个人体力和智力、能力和素质、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等诸方面的发展,又指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得到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既指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每个人的特长和才智得到自由发挥,又指人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从而达到人类的自由发展。人的充分发展是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发展状态达到了理想境界。人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的有机统一。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前提,而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趋势。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是互为条件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这同马克思所提出的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15]马克思、恩格斯高瞻远瞩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人类的自身发展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但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并没有给我们很多具体的现成的答案。后继者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而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6]人的发展与文化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必须以人类解放为最高理想,同时又要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人的完善、优化和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完善、优化和发展。文化越发达,人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程度就越高。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当今多元背景下兴起的特殊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助于人的素质提高。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必备条件。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政治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内涵。虽然山寨文化是模仿主流文化产品而生成,但其中不乏新的元素和想象的延伸。这些创造因子是生产者不断创新,力保山寨文化独立性的结果。同时,主流文化面对山寨文化的竞争和挑战,其产品也必须从形式到内容进行革新。而受众在欣赏山寨文化产品的轻松氛围中,释放了压力,宣泄了不满,平衡了心态。比如不同版本(沙石、核桃、竹子)的山寨鸟巢凸显的是制作者们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山寨歌曲《说句心里话》中汉语式的英文歌词、“塑料型”的美声唱法以及《阿甘正传》的背景画面足以让人捧腹。由此说来,山寨文化提升了个体的创新素质和心理素质。山寨文化还有助于人的个性发展。个性自由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当今标榜自由其实不很自由的时代,财富分配不公和资源占有不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导致大多民众的表达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他们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其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阎崇年被掌掴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然而,低门槛准入的山寨文化为大众构建了一座自由表达的平台。有了这座平台,只要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人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韩江雪屡遭央视拒绝后,自筹经费拍摄“靖康耻”,成就山寨百家讲坛,展示了他那洒脱和不折不挠的个性。
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为山寨文化的存在奠定合法性基础,还为山寨文化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源泉。因此,如果离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宏伟目标,述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山寨文化的发展是盲目的、空洞的、无力的。
[1]方旭东:诠释学视阈中的“山寨文化”[J].兰州学刊,2009,(11):169 .
[2]徐占品:山寨文化的起源、现状及发展的趋势[J].新闻爱好者2009,(6):23.
[3]汤铎铎.山寨文化现象的经济学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9,(2):73.
[4]李要师.娱乐:网络媒介下的“山寨”的本质[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34.
[5]解迎春.山寨文化的流行成因与社会思考[J].东南传播,2009,(3):23.
[6]瞿真.山寨文化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7):36.
[7]汪晓东.对“山寨”不能过于宽容[N].人民日报,2008-12-24.
[8]曹倩.从山寨现象看网络媒体的释义功能[J].青年记者,2009,(2):82.
[9]马丽.知识产权视野下的“山寨”现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10]Giddens, A. Reflexive Modernization: Politics, Traditi 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 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4.
[11]马斯洛,刘烨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26-29.
[12]Terry Eagleton: TheideaofCulture,Oxford,Blackwell,2000.[A].文化研究关键词[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3]温家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Z].www.gov.cn,2010-2-12 .
[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周晓阳,张多来.现代文化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G0
A
1673-2219(2011)08-0106-03
2011-04-11
崔泽文(1975-),男,汉族,湖南宁乡人,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何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