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栋
(湖南科技学院 纪委,湖南 永州 425100)
国防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选择
黄 栋
(湖南科技学院 纪委,湖南 永州 425100)
国防教育不仅具有强大的国防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高校通过更新国防教育理念,优化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强化国防教育实践平台,创新国防教育方法,搭建校园国防文化平台,建设国防教育基地等途径的选择和整合,可以有效实现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
国防教育是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以及地区和平为目标,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有计划、有1组织的教育活动。实践已充分证明,国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国防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高校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充分挖掘、整合优势资源,以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实现途径进行探究。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莱德雷、施瓦茨科普夫等众多世人耳熟能详的世界名将,仅二战以来,该校还为美国金融界造就了1000多名董事长、5000多名高级管理者。一所普通军校,为何能培养出如此众多影响世界的精英人物?通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研究、讨论和实践,我们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一种共识: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可供人们操作的具体规程,而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所以,我们要实现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就必然要把开拓创新,更新国防教育理念放在首位,使之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精神相适应。《国防教育法》已颁布10年,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应牢牢把握“三协调”原则,即“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协调的原则;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相协调的原则”,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弘扬时代精神为使命,以培养强烈的未来意识为重点,以军、校融合的教育资源为支撑的国防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三种意识”, 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大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理论教育方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主导性基本方法。”优化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就是对这一方法的直接运用,并通过这一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彰显国防教育课程的独特优势。高校国防教育课是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防教育课的课程目标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具有共通性。通过教学,除了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提高他们的基本军事技能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和培养他们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度的国家认同感、义务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他们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学习我国国防史,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国防的兴盛,近代国防的孱弱,现代国防的振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从而坚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了解了我国周边复杂的周边环境,使学生自然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树立起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提升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强化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课堂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不完全等同于军事院校的军事课程,我们应从课程建设、师资和教法的角度加以优化和完善,突出教育培养功能,促进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强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军事训练中要科学施训,从严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不畏困难的意志,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讲授当代科学的许多高新技术在国防建设领域的应用,以及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们在接受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学到许多在其他学科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使他们拓宽视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当代大学生在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国防教育在这些方面的改善却恰恰具有它独到的功效,尤其是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其组织形式,无论是实施教育的环境条件,还是其方法措施,都将对大学生克服自身不足,促进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在国防教育实践平台方面,军地共建已成为一种最为普遍且有效的形式,也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一方面,高校可以邀请共建部队指战员和人武部干部来校参与、指导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学活动,他们可以把军队开展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优秀素材带到学校来交流与共享,让学生别开生面,从而感同身受,更容易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可依托共建部队和人武部训练基地,组织大学生走进部队营房参观学习,或在部队训练基地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部队生活,学习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好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军事主题夏令营,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磨练意志品质,规范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完美人格的良好平台。还可以利用特殊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场所,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国防教育等等,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场所载体和节日载体作用。这样既增强了国防意识,又开拓学生视野,还让学生体验了部队生活,促进了素质拓展。
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道德认知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区分层次,做到因材施教。譬如,大一新生应突出抓好入校后的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在此基础上,依托国防教育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大一、大二学生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要突出自我养成教育,讲求教育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要将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投影、录像、挂图、模型和多媒体等辅助措施,提高视听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校国防教育更应注重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加强网络平台的互动教育,推动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的最优化。
加强校园课外活动及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必要方法。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国防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民族意识的聚焦和民族精神的彰显,都是为本国、本民族的安全需要而产生、存在、发展并为之服务的。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熏陶人的情感、造就人的性格、培养人的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将校园文化与国防文化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国防文化,使之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校园国防文化制度建设,也要强化校园国防文化渗透作用,同时还要突出学校特色、地域特色等。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各地社情整理挖掘历史相关资料,汲取中华传统国防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内核,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现代国防相适应;也可以开展一些国防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不断融入国防文化建设活动的过程中,构建了一种爱国主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这种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品格的塑造。
国防教育基地既是民族民族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拓展综合素质的主要平台。目前,传统的办法是通过军校共建的方式到军营体验生活或到校外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传统的方式一方面受基地数量少的限制,教育面不宽;另一方面教育方式大多局限于参观,实践体验性不强。因此,高校根据各自实际,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条件,建设国防教育基地,是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补充。根据高校目前实际,通过建立高校国防教育大众传媒基地和模拟仿真基地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事业,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对此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和实现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育人功能,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1]陶然.浅论人学生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科教文汇,2008,11.
[2]廖济忠,胡代松.论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国防,2008(2):52-53.
[3]成岩龙,王成奎.论国防教育的动力性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2009,(3).
G410
A
1673-2219(2011)08-0087-02
2011-04-10
2009年度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09 XKYTC047。
黄栋(1980-),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国防教育)。
(责任编校:何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