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22200)孙卫文
金银花,又名金花、银花、忍冬花。据有关文献分析,我国是金银花的原产地之一。早在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忍冬,称其“凌冬不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也提到忍冬“处处有之”;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金银花的历史、名称、形态、特征等作了详细阐述。可见金银花在我国历史悠久,分布极广。
隆回县种植金银花有很长历史,但以前金银花都是野生,很少有人工专门种植的。1980年全县人工种植面积仅24公顷,产量6250公斤。1990年代初期,隆回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金银花产业的扶持力度。2001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9133公顷,年产干花近7300吨,产值逾0.81亿元,生产规模成为全国第一。隆回县于2001年被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4年,隆回金银花的主栽品种灰毡毛忍冬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并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2005年,隆回优质金银花品种“金翠蕾”、“银翠蕾”和“白云”被评为“国家级良种”,并获良种证书;2006年,隆回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列为“金银花产业化开发科
技富民强县”试点县;2009年,隆回金银花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县共有96个村、2.2万户、8.2万人从事金银花生产。小沙江、虎形山、麻塘山等金银花主产区也由过去全县最贫困的乡镇跃升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乡镇。
岩儿塘村是虎形山瑶族乡最偏僻的一个村子,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1980年代初,生活在这里的瑶汉同胞人均年纯收入还不到400元。“南瓜汤,木炭火,3个包谷(玉米)当2餐”,这首民谣是当时瑶汉同胞生活的真实写照。2002年,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2010年,该村户平纯收入仅金银花一项就达到了1.5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如今,金银花这个昔日山沟野涧里的萋萋小花,已经迅速成为隆回县北部乡镇几十万人民群众的致富花、吉祥花、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