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甘应进 陈东生
服装设计中面料二次设计的表现技法研究
徐强 甘应进 陈东生
面料二次设计的目的是提升服装及其所用面料的美学艺术效果,使其最大限度发挥服装附加值的功效。面料二次设计的表现技法主要有变形设计,破坏设计,附加设计,组合设计,钩、编织设计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面料二次设计已逐渐成为服装设计转变的方向,它不仅符合服装时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设计观念转变的体现,为设计师越来越个性化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面料二次设计;现状;技法;趋势
在人们着装需求更加崇尚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面料二次设计成为设计师推陈出新的关注热点,用于服装设计时,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并与款式设计相呼应,以产生新颖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中面料的性能和外观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明确服装面料二次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空间和地位,让面料二次设计成为服装设计的新突破口,意在使面料的肌理构成多样性,既实现了在艺术上的要求,又达到了节能挖潜增加服装附加值的目标,在强化服装装饰性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拓展服装的设计空间,以及在生产领域中的特殊功能。
面料二次设计是指以设计需要为前提,以符合实际、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标,在已存在的服装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特性,运用各种服饰工艺手段对面料进行再改造,将许多元素融合和拼接,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再创造活动[1]。
随着服装业的高速发展,服装面料所呈现的面貌日益丰富多样,成衣向时装化、个性化倾向发展,服装款式和面料上都出现了夸张和创意的艺术风格,服装面料经常超出大家日常所认识的概念范围,除了普通的纺织面料之外,利用各种传统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对面料的再造,随着设计和市场的需要一一涌现,使面料具有律动感、立体感或浮雕感的新颖别致的肌理,与原来平面的面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服装公司对旧的材质进行再创造,改变服装材料原有的质感、观感及服用性能,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服装的附加值,使其成为可赚取高利润的产品;促使有些碎面料得到再利用,既节约了社会资源,又得到了面料的创新。
面料是服装设计的载体,人类服装演变的历史也正是服装材质发展演变的历史。好的服装设计除了款式和色彩外,还要有恰当的、较好的材质来加以表现。面料二次设计让服装设计师有了更广阔的创造选择空间,更能体现自己的思想风格,在款式变化受到服装功能性需求的控制时,而在材料上的再创造则正是丰富与拓展服装设计的新思路,充分发挥面料的可塑性,创造出奇妙形式质感和外观效果的一种新的手段。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不断改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纯粹的款式变化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加上现今市场上的服装面料低档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国产面料原创少,这些都制约服装多样化需求。面料的革新与再造为服装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丰富和拓展了服装设计的思路,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面料的变形设计指改变面料原有的形态特征,在造型外观上给人以新的形象,如堆积、皱褶、抽缩、缩褶等[2]。最具代表性的是皱褶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是将整匹布料通过挤、压、拧等方法成型后再定型完成,它常常形成自然的立体的肌理形态。
指通过剪切、撕扯、磨刮、镂空、抽纱、烧花、烂花等加工方法,破坏成品或半成品面料的原有结构特征,造成面料的不完整性,从而产生无规律或破烂感等特征,造成原有面料的不完整性[2]。
(1)镂空设计。
镂空是借助一些工具在面料或是制作好的服装上挖出若干个空洞,然后再填补或不填补的破坏式再造方式。也可以利用剪切手法,在皮革及一些机织面料上利用剪纸艺术处理成各种镂空的效果。
(2)抽纱设计。
抽纱是把面料当中的部分纱线横向或纵向抽出,以造成若隐若现的朦胧效果。抽纱最好选择质地粗糙的平纹面料,既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抽取,也可以无规律的抽取。
(3)做旧设计。
做旧是利用水洗、砂洗、纱纸磨毛、染色等手段,对面料或是制作好的服装进行减色、磨损等处理,使面料由新变旧,从而更加符合创意主题和情景需要。
(4)残缺设计。
残缺是指利用残破面料设计服装,或是把制作完了的服装的某些部位故意剪破、去掉、撕破的破坏设计方式,撕是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
不同的材质会形成不同的对比效果,通过改造后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体积感,也可能表现出雍容华贵和妙趣横生的风格。
(1)缀饰设计。
缀饰设计是在成品面料的表面添加同料或不同料的材料,从而改变织物原有的外观。附加装饰的手法很多,常见的是缝、贴、嵌、绘、绣、粘、热压、悬挂、吊等,涉及的附加材料多种多样,如丝带、蕾丝、缎带、珠片、羽毛、毛皮、皮革、金属、花色面料、人造花等,钉上去的缀饰除了有立体的悬垂感外,多了几分惬意和休闲。
(2)刺绣。
刺绣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图案表现手段,在面料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采用自连、互连、交织等技法,用绣迹构成花纹、图像和文字。
(3)填充设计。
填充是指在面料和里料之间添加充填物或衬料,使服装表面形成凹凸感,突出和强化服装的立体造型。填充的填料包括很多,如棉絮、丝绵、羽绒、毛皮、泡沫塑料等。
(4)二次印染设计。
二次印染设计指在服装面料表面进行的一些平面、图案的设计和处理。常用扎染、蜡染、泼染印花、镂空型版印花、手绘、拓印、喷绘和镀膜涂层等方法对面料进行表面图案的平面设计,使之呈现独特、丰富的视觉效果[3]。
(5)装饰线迹接缝。
装饰线迹缝是利用刺绣线迹将布拼接起来,形成具有蕾丝风格的一种装饰技艺。主要用于服装中分割线的装饰,特别在素色面料的情况下,丰富了织物的肌理变化,构成丰富的光影晕染的效果。
服装材质艺术不仅表现在服装材料的独特处理上,还表现在不同材质之间的贴切组合搭配上[4]。
相同材料组合,指把质地、色彩、风格一致的服装材料搭配在同一套服装中,构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的组合方式;不同材料的组合,指把质地、厚薄、粗细、色彩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材料搭配在一套服装之中,构成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的组合方式;同色异料组合,指把色彩相同,而在质地、色彩、厚薄、粗细、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材料搭配在一件服装上,构成统一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的组合方式;反向思维设计,指与正常的思维模式相反。
运用线、绳、带等通过钩织、编织或编结的方法创造出高低起伏、挫落有致、疏密相间等新颖独特的肌理效果。编饰是将面料折叠或剪切成布条或缠绕成绳状之后,再通过编织或编结等手段组成新的面料或直接构成服装的再造方式。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极大的影响着服装设计的风格趋向,在面料的开发运用上,艺术与技术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追赶时尚的服装消费者对服装式样的大同小异和似曾相识渐感厌倦,所以服装仅仅从款式造型上变化已无法满足人们对服装的新需求,无法满足人们体现个性的需要[5]。因此,设计师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服装材料的变化和创新上,通过材料的再造来展示服装的个性,材料成为服装发展的主题。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简约与繁复的形式表达,是在面料上施用更多的妙思奇造,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面料的再造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服装设计寻求变化的发展趋势。
面料二次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今天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为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机遇和挑战使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得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施展才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服装设计开辟新的思路。
[1]吴晓菁,温金等.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1):84.
[2]黄竹兰.服装设计中面料的二次设计[J].贵阳学院学报,2006(6):35.
[3]奚燕峰.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及应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7.
[4.]魏静,于国瑞.现代服装材料的的设计艺术[J].上海纺织科技,2003(10):31.
[5]陈继红.试论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J].棉纺织技术,2006(6):30.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re-design of fabric is to enhance the fabric used in apparel aesthetic effect,and to max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value-added garments.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abric re-desig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chniques of re-design of fabric,and described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 fro the clothing design.It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industry,but also provides more space for the personality of clothing design.
Key words:re-design of fabric;situation;techniques;trends
Class No.:TS941.2Document Mark:A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Re-design of Fabric in the Apparel Design
Xu Qiang Gan Yingjin Chen Dongsheng
TS941.2
A
徐强,硕士,讲师,闽江学院服装系,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108 甘应进,教授,闽江学院服装系,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108 陈东生,博士,教授,闽江学院服装系,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108
纺织服装技术与海西服饰文化应用研究(SHZ09003);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闽教高〔2009〕8号);立项单位:闽江学院服装系;福州市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福建省服装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高校纺织服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1672-6758(2011)05-0062-2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