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义胜,徐华娥,冯 琳,戴惠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00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009;.江苏省医药情报研究所,江苏 南京 000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主要靠药物控制,治疗过程长,有的甚至须终身服药,因此需要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价格合理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1代抗精神病药也称传统或经典抗精神病药,应用于临床已半个多世纪;第2代抗精神病药也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于临床也有十几年。笔者对南京地区27家医院2007年至2009年的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通用名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提供药品使用信息,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长江流域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提供的南京地区27家入网医院2007年至2009年用药信息,为3年均入网的医院。对27家医院3年间抗精神病药的用药品种、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年增长率及销售金额排序为分析指标。DDD值主要取自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未收载的药物以第16版《新编药物学》推荐的成人常规日剂量中间值或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习惯确定[1]。DDDs=年药品消耗量/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2]。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需分别计算DDDs后,将所得的DDDs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日用药金额(DDC)=某药的消耗总金额/该药的DDDs。
由表1可见,南京地区27家医院抗精神病药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平均年增长率达54.41%;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小幅上升而构成比下降;第2代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大幅上升,2009年是 2007年的2.37倍,而由于基数较大构成比仅增加1.07%。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DDDs基本稳定,增长缓慢,2009年相对2008年仅增长0.05%,DDDs构成比逐年下降;第2代抗精神病药则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42.50%,2009年DDDs是2007年的将近2倍,DDDs构成比则逐年上升。
表1 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销售总金额、DDDs及其构成比
本统计结果中,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哌利多、五氟利多、氯普噻吨、舒必利和硫必利属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和帕利哌酮属于第2代抗精神病药。从表2单个品种销售金额排序看,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稳居前4位,2007年尚有硫必利进入前6位,随着2008年齐拉西酮原研品进入国内,2008年至2009年的前6位已均属第2代抗精神病药。
DDDs反映用药人次,其值大,表示用药人数多。由表2可见,氯氮平、利培酮稳居前2位,奥氮平由2007年的第9位升至2009年的第5位;阿立哌唑由2007年的第5位升至2009年的第3位,该药对D2受体和D3受体有较强的作用,对5-羟色胺受体具有部分激动和部分阻断作用,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第2代抗精神病药,少有不良反应,用量增长较快。第1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由2007年的第3位降至2009年的第6位,只有舒必利稳中有升,这与其特点有关,舒必利虽属第1代抗精神病药,但能改善阴性症状,与第2代抗精神病药相比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由此可见,第1代抗精神病药在排序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第2代抗精神病药则逐年上升。
DDC直接反映药品的价格水平。表2显示,第1代抗精神病药价格便宜且比较稳定。最贵的前3位都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喹硫平上市多年,国产品种众多,价格已相对稳定;奥氮平受国产品种的冲击,价格下降较快,2009年的价格仅是2007年的60%;阿立哌唑价格略有上升,与其原研厂家的药品价格较高及使用量上升有关。齐拉西酮的原研品种进入国内较迟,国产品种先于其上市销售,随着原研品种使用量的上升,价格有所增长。
B/A为该药总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的比值,以反映药品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当比值接近1时,同步性良好。由表2可见,比值接近1的药品超过60%,说明南京地区抗精神病药的同步性良好。第2代抗精神病药喹硫平与阿立哌唑的比值接近1,其销售金额与DDDs同时增长且势头强劲。氯氮平的比值较大,说明用药人数众多而价格相对便宜。
表2 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DDDs排序
精神疾病存在难治愈、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等特点,已经引起关注。统计显示,抗精神病药的DDDs和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可见精神病的发病也在逐年增长。
南京地区近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第2代抗精神病药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用药人数都占主导地位,且逐年上升。这与北京[3]、广西[4]、云南[5]地区的分析结果一致,也与美国的现状一致。美国1994年只有不到5%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而现今约有90%的患者使用[6]。第1代抗精神病药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有比较稳定的用药人群,这可能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
第2代抗精神病药中,除帕利哌酮外均已过专利保护期,仿制药众多,因价格较低,迅速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利培酮仿制药与原研品种价差不大,本身原研药价格不高,仿制药无法撼动其地位。喹硫平、奥氮平和阿立哌唑的仿制药价格较原研品种低者较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也说明,精神病的长期用药甚至终生用药的性质,决定患者仍然愿选择价格较低品种。
统计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剂型较少,新剂型新药还不多,上市的更少。最近礼莱公司研制了奥氮平的新剂型——奥氮平可溶性糯米纸剂型,克服了患者不愿或不能吞服药物的困难。该药物接触唾液后即能溶解,方便了部分患者[7],但尚未进入国内。其实,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比开发一种新的化合物费用低、时间短,且能有效发挥原有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符合理想抗精神病药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现有抗精神病药,运用现代药剂技术制成新剂型,使其发挥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1代抗精神病药多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阳性症状,而新型的第2代抗精神病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或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障碍等。第1代抗精神病药最突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不同药物所致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病率并不相同。相对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要低得多。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第2代抗精神病药疗效与第1代抗精神病药相当,甚至部分疗效优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较少引起椎体外系反应,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认知缺损和生活质量有利。可见,第2代抗精神病药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以及安全性、耐受性、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第1代抗精神病药,故成为精神科医生用药的首选。尽管如此,仍应重视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第2代抗精神病药较突出的是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升高,引发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可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8]。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报告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精神疾患而是心血管疾病[6]。因此,在临床用药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躯体一般状况等,尽可能地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选择使用抗精神病药。
[1]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3-272.
[2]邹 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3]吴润伟,郭海飞,盛利霞,等.北京地区36家医院2005—2007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2):129-131.
[4]莫文先.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3):38-39.
[5]于海燕.我院2006—2008年抗精神病药物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1):63-64.
[6]陈 华,徐俊冕.传统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选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7,28(4):209-212.
[7]杨春霞,何粤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24-225.
[8]周立发,刘顺杰,李翠霞,等.第2代抗精神病药对代谢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