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创作刍议①

2011-04-07 21:03聂鑫森
关键词:短篇小说作家小说

聂鑫森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长沙410005)

短篇小说创作刍议①

聂鑫森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长沙410005)

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是我最为钟情的文体。这些小说的背景,多为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湘潭,或是散发芬芳文化气息的某个场地;小说中的人物,多是闪烁传统文化光辉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以及蕴含文化精神特质的各个阶层的人物;文字注意张驰有度,善用“闲笔”描人写物,烘托文化氛围。小说立志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弘扬,表现出深厚的古典主义人文关怀。

聂鑫森;短篇小说;传统文化;人文关怀

时至今日,我已六十有三。粗粗算来,从事文学创作已达40余年,但只能称为业余作家,因为我没有当过一天专业作家。究正业而言,先为工人,再为报纸的副刊编辑。以创作而言,先是写新诗,尔后是诗和小说兼写,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小说创作方成为我的主项。

我出版过长篇小说4部,也出版过中篇小说集,但最为钟情的则是短篇小说(包括小小说)的涂写,发表过数百篇作品,结集出版的有《太平洋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奏》《镖头杨三》《小说方阵·聂鑫森卷》《诱惑》《都市江湖》《生死一局》《情局》《紫绡帘》《最后的绝招》《大师》等。

这些小说的背景,多为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湘潭,或是散发芬芳文化气息的某个场地。小说中的人物,多是闪烁传统文化光辉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以及蕴含文化精神特质的各个阶层的人物。贯穿此中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人文关怀,所要表述的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弘扬,企图为现代生活展示可供借鉴和矫正的文化、道德标识。故许多评论家称这些小说为“文化小说”。

我的《逍遥游》《大师》《治印》《赠印》《暗记》《吉先生》……获“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时,专家所撰的颁奖辞中,有过这样的评判:“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芬芳……从中开掘出他们(小说人物)身上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特质和磊落胸怀。”

我之所以喜欢选取具有这种质地的素材,与生养我的千年古城湘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到处存留着各朝各代的遗迹,随时可见古雅的楼台亭阁如一页页苍灰色的历史。特别是晚清以后,名人辈出,曾国藩、王闿运、杨度、齐白石、黎锦熙、黎锦明、黎锦辉……我自小浸淫其间,不能自拔。我的父亲曾是一个中医,他的朋辈中,有不少饱学之士和身怀绝技的人,耳闻目濡,常令我砰然心动。当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与古城各种人物多有交往,特别是一些湘军后裔,他们之中有学者、书画家、名医、企业家、贩夫走卒,每与之交谈,便得到许多精彩的故事及人物。

我当然首肯小说是要有一个好故事的,当然要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但我关注的是这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如何强化和丰富他(她)的文化品格。我在描写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时,琴、棋、诗、画、茶、酒、民俗、风情……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形式,或曰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我着力从中去开掘他们身上的文化特质,多侧面地去展示他们的逼人才气、磊落胸怀、高贵操守和审美趋向。

短篇小说的文化品格,还表现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悟上。我试图在有限的文字中,腾挪出一定的空间,来安排对情节、人物有着观照作用的“闲笔”,以显现密集的文化信息。“闲笔”决非赘言,运用得当,既可增添情节的韵律感,又可揭示人物的多重性,使整个小说笼罩在赏心悦目的文化气氛之中。这一点,老作家汪曾祺做得最为精纯,堪为表率。

短篇小说因文字的有限,其文化品格往往表现在文体的简洁和文字的张驰有度上。

朋友间常论及短篇小说的创作,总觉得我们往昔的写法,实在有点儿“累”。取材求其完整,演绎人物的历史力图首尾兼顾,情节起落有致,叙述详尽不遗,非万言以上不足以尽其意。当然,这也是一法。但除此一法外,岂无它法?有些作家便摒弃完整情节的安排,细节一个连一个,从外形到内在,无不求其毕肖,“见骨、见肉、见血”,此亦是一法。

幸好,尽管自己没有探索出什么新玩艺来,而前人的著作倒尽可去观瞻品嚼,随手便可以拾取几个例证,足以佐验“条条道路可通罗马”,短篇小说的写法原来还有如此之多!

短篇小说是可以写一种情境的,一种充满着强烈情绪色彩的境界。这种情绪是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显现,形成了一个与人物息息相关的氛围,两者融乎一体,难解难分。它有点近似于诗的意境。俄国作家蒲宁的短篇小说《新年的钟声》,写一对贵族夫妇平日关系极不和谐,在一个除夕的夜晚,偶然住宿在一座破败的庄园里,月光,风声,四周是一片无尽的寂寞,两个人忽然感到了孤独,彼此需要慰籍,变得温情脉脉起来。这个情境(氛围)作家是造得极好的,与他们平日的生活氛围造成了情绪的“落差”。结尾处写到他们在天亮后,乘坐马车回城里去,隐隐透出旧有的生活在等待他们,和谐是暂时的,不和谐是长久的。小说并没有去叙说这一对夫妇的生活经历,而只是通过这个特有的情境中的短暂的亲昵,去反衬往日生活中浓重的悲剧气氛。还有一例,便是沈从文的《菜园》,作家没有正面去写一对年轻人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壮烈牺牲,而是着意写了王家菜园的种种情形,写这一对年轻人从北京返乡,在菜园中栽种菊花,母亲亲切的幻梦,儿子、媳妇对于栽培菊花的描述;然后笔锋一转,简约交代年轻人的被捕和牺牲,以及母亲的悲恸,而结尾几笔,作家仍回到他所创造的王家菜园这个氛围里,着意于菊花:

秋天来时菊花开遍了一地。

主人对花无语。

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作家所创造的情境,极富有象征意义,完全是一个更广袤的世界的浓缩,是一种具有人生思辩的社会情绪的集结。

短篇小说似乎还可以写一个极短暂的印象。这印象自然很具有诗的特质,而重要的是通过这极典型的一瞬,透出对人生、对社会的无限感慨。这一瞬是人物活动历史的“定格”与凝固。苏联作家舒克申的《老人·少女·夕阳》,便是一个明证。小说写一盲老人对于夕阳坠落时的感受,以及少女充满活力的情愫与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完全融入黄昏这—刹那间的印象中,从此中生发的内蕴是够人咀嚼的。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于是引起了种种联想,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法庭上的诉讼程序,最后又回到那个斑点本身——原来是爬在墙上的蜗牛。人物通过斑点投给她的印象,引起意识的流动,生发出许多极富内张力的思辩。它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依仗演衍全篇的只是一个印象。

短篇小说是一种最能体现作家机智的文学样式,它一般(不是全部)不以演绎事件的全过程见长,剪裁的功夫表现在片断的截取,即“截面”。在一个较小的时空范畴里,演绎一个较大的时空概念,使人物在一个恰如其分的“片断”里,展示自己的历史、性格和命运。白先勇对于这一点,似乎来得格外敏捷。如他的《国葬》,以陆军一级上将李浩然的葬礼作为小说的“截面”,塑造了秦副官和将军的三个部下的形象,把四个人的命运,由盛而衰,自荣而卑,一一凸现出来,通篇透出一派悲怆的气氛。他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选取了老舞女金大班出嫁前舞厅最后一夜的情景,把她和她们(另一些舞女)的人性、际遇从从容容地雕画出来。撷一片断,以概述全体,似乎是短篇小说的专长,许多有造诣的作家,常在这上面下工夫,如意大利的莫拉维亚,如舒克申、契柯夫等,随手翻开他们的著作,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短篇小说还可以写得极有抒情特色,在小小的篇幅内,让情绪尽意地流动,无情节,甚至并不着意地使用细节,完全借助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读者。如契柯夫的《万卡》,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借助写信,对着远在乡下的爷爷倾诉衷肠,那童心纯真的向往,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悲切,重重叩击着我们的心弦。还有他的《苦恼》,写马车夫在儿子死后,很想找人诉说心中的苦痛,而世人皆冷淡,只好对着那匹马倾诉:

就是这样,乖乖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告了别。……他一下子就平白无故地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个小崽子的亲妈了。……忽然间,假定说,这个小崽子告了别。……你不是要难过吗?

马固无言以答,但读者却不能不为之下泪,笼罩在通篇的凄切抒情意蕴里,令人不忍卒读。

这些短篇小说文体结构的方法,我是经常运用的。短篇小说不以演绎一个故事(尽管精彩)的全部全长,必须对故事进行艺术的处理。我小说中的故事,很少按时间顺序或事件演进顺序来叙述,但我会在小说各处安排好故事的线索,或明或暗勾勒出故事的轮廓,然后着力去写的只是一个片断(切片)、一个情境、一个印象或几个细节。在中国的古籍中,如《世说新语》《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中的作品,长则数百字,短则数十字,却让人读后余味绵长。

短篇小说的文字,我力图做到既讲究它的张力,同时又注重对它的“控制”,尽力使其古典、隽雅、简洁,不艰涩,不匆促,亦潇洒亦从容,具备诗的韵趣。

拉拉杂杂,写了这篇创作谈,其实是一篇关于读书体会的文章,请方家不吝赐教。

Analysis on Short Novels Creation

NIE Xinsen
(Research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in 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005,China)

I am fond of short stories,especially short-short story.The background of novels,which is mostly with stro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ancient Xiangtan city,distributes a site of cultural atmosphere of fragrance.The characters of novels are also full of brilliant flash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literati,craftsmen,contains the cultural ethos of all levels characters.Furthermore,the text shows a degree of relaxation by using“free pen”to write things and people,which reflects a cultural atmosphere.The novels which showing a strong classical humanistic care,determined to watch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e.

Nie Xinsen;short story;traditional culture;humane care

I207.425

A

1674-117X(2011)06-0001-03

【主持人语】湖南省作协荣誉主席聂鑫森先生,中学时代就开始文学创作,40多年以来,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50余部。聂鑫森先生尤其钟爱短篇小说创作,他以这种小说样式,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古典崇高精神的人物形象,让他们以动人的品德和情操展示人世间的真善美,表达出作家所理想的世风和人格。其作品结构精致,叙述张弛有度,善于在有限的篇幅中,腾挪出一定的空间,来安排对情节、人物有着观照作用的“闲笔”,以增添情节的韵律感,揭示人物的多重性,使整个小说笼罩在赏心悦目的文化气氛之中。这些作品亦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学界称为“文化小说”。聂鑫森先生的创作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风格独异,蜚声文坛,获誉良多,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载,20多篇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日、俄、越南等国文字荐介到海外,出版过英文小说集《镖头杨三》,并先后获过“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以及“《北京文学》奖”等数十次。本期聂鑫森研究专辑,特邀作家本人和4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聂鑫森创作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内涵,以期增进人们对这位甘于寂寞,始终执着于短篇小说创作并卓然成家的本土作家的了解与认识。

2011-10-18

聂鑫森(1948-),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责任编辑:黄声波

猜你喜欢
短篇小说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怎样写短篇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