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忠顺
试论以人为本的新闻观
滕忠顺
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必须以表达人民心声为己任;提高新闻传媒公信力,必须保障人民享有新闻信息的公共资源;确保新闻传媒的权威性,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传播原则;提高新闻媒体承载力,必须强化受众参与新闻动态的调控能力。
以人为本;新闻传媒;科学发展
新闻的本质是客观世界最近的动态反映与变化趋势。从信息论角度讲,新闻是信息的综合传递。作为社会科学的新闻学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灵活运用到新闻构建和新闻格局发展的实践中。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依托物质动力和社会科学的交互作用而日益呈现出系统化、工程化和专业化的特征。系统化是新闻传播事业构建与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紧密相连的思维桥梁。工程化将新闻传递质量与速度牢牢地与社会矛盾社会思潮的演化融为一体,成为独立性与绵延性相对的意识形态调节工程。专业化即新闻大系统的专业与综合,综合与子系统的精致实践性,使新闻传播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依赖性、合作性越来越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这一命题的基础是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动态调节与客观把握的尺度,在新闻主体实践中的自我觉醒。
所谓的自我觉醒,是当前社会组织与社会群体面临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社会变迁而形成的受众民主性。亦即新闻主体的民主选择方式和受众对新闻领悟理解的主观需求。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讲,新闻既产生于社会实践又作用于社会主体影响其自觉的实践过程。新闻产品是否产生社会效应,关乎新闻主体的操作取向,又在于受众对信息及其资源的认知与加工。若想达到生产与需求、供给与消费的平衡与和谐,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时尚流行的市场决定一切的理念,新闻传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是当前提高新闻公信力、权威性和实用性的迫切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同时《宪法》又规定:我们的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是以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利的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是指导新闻实践,以人为本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思想。因而要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言人,客观地表达人民当家作主的心声,就成为新闻事业发展的宗旨与方向。简言之,新闻事业发展是为了人民,新闻传播成果与人民共享,新闻传播的倾向与态度与人民生活心愿憧憬相辅相承。马克思曾经说过:新闻工作者“要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情与憎恨、欢乐与痛苦,把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我们的新闻报道是否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关键是形式表达的中国化和内容品质的人民性。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客观真实。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其核心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客观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最大民主权利,排除主观性或群体性团体的独尊意识。真实性则是新闻内容所具备的再生潜力的内核,真实就是生命,真实就是力量,真实就是社会资源的再生。新闻的价值才是新闻传播及存在的意义所在。要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首先要把新闻这种公共产品,置于社会信息沟通与反馈的常态化整合的系统中予以监测和检验。监测即是调整提炼,检验即是反应与无穷大与无穷小的弥散。
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勿庸置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闻传媒业在捕捉信息和传播手段上面临着激烈竞争。曾几何时,假记者、假新闻、功利化新闻等不良倾向严重玷污了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及其形象。因此,提高新闻的公信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为人民代言,为公正直言,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公正的言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上强调:新闻传媒“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胡锦涛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包括极其深刻的社会内涵,既包括新闻主体的责任自觉,同时又包括新闻产品的人民公享与社会监督。人民公享是新闻传播的终极目的,社会监督是新闻存在的前提。假新闻给社会造成混乱,不负责任的喧器新闻导致社会哗然等等,失去自身监督又躲避社会监督,将人民民主权益置若罔闻,自然得不到广大受众的认可。唯有真实代言,保证公信力,才能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分享新闻资源,增强受众的广度。范长江先生说:“真理是新闻记者唯一的武器,忠实是新闻记者的唯一信条。”忠实的对象就是受众,忠实于广大人民的监督与检验,新闻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新闻传媒的权威性是相对的,信息知识的共享是绝对的。传媒系统的多重格局,以及新闻报道的时空变换,客观上将新闻传媒的权威性意义反复置于受众主体的评价中考量。权威性受到挑战是当前新闻传媒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要保证新闻传媒的权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占领受众市场,发挥独家传媒的社会影响力,除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高频率覆盖以外,更主要的必须坚持新闻传媒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结构和新闻传媒密切相连,中国新闻传媒体系承担着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与维护的双重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作品在整合信息资源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既是恪守世界新闻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表达方式的政治性。当前客观公正这一点我们在新闻实践中做得越来越好,而民主公开克服新闻垄断、新闻资源调和口径的滞后性仍然存在很大矛盾。其本质是固守新闻传媒权威性的同时,对权威主体与新闻社会影响力之间的条件反射缺乏自信。以至屡屡出现公众对新闻事件报道的质疑、责问、不信任等现象。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新闻传媒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新闻传播主体应当勇于坚守新闻职责的特质,坚持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敢于公开,伸张正义,将《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营造民主和谐的新闻传播机制和新闻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所阐明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念,毫无争议的也是新闻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
新闻媒体的承载力,即新闻报道所包含的信息作用于受众形成的对社会意识影响的冲击力。受众群体在民主公开的背景下,依据新闻本身的功能符合、标志、联系、推理所产生的新闻分析、评价与演绎,将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方式与策略,以至在非形态方面的物理规范生发相当量化的调整、调节与纠正。新闻传媒界的诸多典型案例已经证明了受众参与新闻动态的调控能力是不可抗拒的。它一方面反映了以人为本新闻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也忠实记录了新闻传媒在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领域日益实现的社会潮流导向的特殊功能。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观,新闻主体的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都应直面新闻传媒承载力的现实。通俗地讲既要忠实于新闻职业道德,又要秉持讲真话、讲实话、敢说话、敢披露的公正公开的气节。早在1917年列宁就曾指出:“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够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只有人民群众主动意识到参与新闻动态的评析与反馈过程中,才能将以人为本的新闻观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种背景之中,创造和谐民主的思想文化新气象。
View of journalism Under the Guide of Putting People First Concept
Teng Zhongshun
As for the view of journalism under the guide of putting people first,it refers to improvement of media credibility and sharing of the public news resources among people.It is necessary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impartiality and fairness and to strengthen the bearing capacity.
putting people first;news medium;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G210
A
1672-6758(2011)11-0136-1
滕忠顺,高级记者,鸡西日报社,黑龙江·鸡西。邮政编码:158100
Class No.:G21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