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的背后
——波特短篇小说《绳》的主题分析

2011-04-07 14:42刘雪琪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长绳婚姻生活凯瑟琳

刘雪琪

争吵的背后
——波特短篇小说《绳》的主题分析

刘雪琪

对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绳》进行主题分析。其中,在夫妻争吵的背后,彰显了宣泄、交流、理解、宽容和爱之于婚姻生活的重要。

波特;《绳》;交流;宽容;爱

凯瑟琳·安·波特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以短篇小说创作见长,一生共创作了1部长篇小说、26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结构紧致,文字洗练,寓意深远,篇篇皆为匠心之作,波特因此而广受赞誉,被誉为自薇拉·凯瑟以来最受称颂的美国女作家并先后获得过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奖、美国全国图书奖以及美国文学艺术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著名作家兼评论家罗伯特·佩恩·华伦极为欣赏波特的文学创作,盛赞其短篇小说“在现代作品中是无与伦比的”。[1]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也十分推崇波特的作品,认为她的小说“具有高度的纯净和精确,这在当代美国小说中是少见的”。[2]著名评论家保罗·罗森菲尔德则认为“凯瑟琳·安·波特已经上升到以霍桑、福楼拜和亨利·詹姆斯为首的伟大作家的行列了”。[3]

《绳》是波特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它似一张快照,记录了一对年轻夫妻婚姻生活中的一幕。为节省开支,夫妻二人按照往年惯例,从城里搬到乡下度夏。丈夫去村上采买,忘记了购买妻子想要的咖啡,却买回一捆毫无用处的长绳,争吵由此爆发。唇枪舌战之后,丈夫去补买咖啡。当他再次返家之时,买回了咖啡却没有退掉长绳,而妻子却已备好晚饭等候于路旁,两人遂和好如初,相拥回家。同波特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部短小精悍的《绳》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广大读者,引发了人们持久的关注。然而,遗憾的是,研究者们总是把目光集中于《绳》的文体特色和叙事艺术,集中于对其中以自由间接引语为主的人物话语模式、包含比喻、夸张和嘲讽的修辞手段、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及开放式情节结构的分析,抑或是集中于就上述特征与其他作家的短篇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相比之下,对于该小说的主题的研究和探讨,则鲜有人问津。众所周知,波特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的严肃的作家,素有“黝黯寓言的制造者”之称。[4]早有论者指出,波特创作的严肃性首先就体现在她作品的主题上。她勤于思索“人们心底交织的动机”并对其进行“一丝不苟的坦露”,[5]她“善于体验和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并“侧重探测生活的底蕴”,因而“篇篇作品都是对人生特殊微妙之意义的探索”。[6]显然,对于波特作品研究而言,主题探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理当是也必然是波特作品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容忽视。而《绳》当然亦不例外,在关注其文体特色和叙事艺术的同时,我们同样应注重对其主题意蕴的解读,注重挖掘其中夫妻二人争吵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注重分析波特在此真正想要传达和诠释的内容。

由于丈夫漏买咖啡并误买长绳,夫妻之间的家庭大战可谓紧张、激烈,且愈演愈烈。两人言来语往,唇枪舌战。从导火索之咖啡、长绳到压碎的鸡蛋再到晚饭的内容,从长绳的摆放到家事的繁杂再到家务的分工,两人皆随各自兴之所至、思之所及,恣意宣泄,纵情释放。然而,在丈夫补买咖啡回家后,“战争”的阴霾却已烟消云散,一切皆归于风平浪静,一切又复现安静祥和。在随风飘荡的晚饭香味中,妻子收拾一新,立于路旁等候丈夫归来。尽管先前那令人恼火的长绳依然被带了回来,但现在它在妻子眼中却已无关紧要,无伤大雅,她甚至认为:“他干吗非把它换掉不可呢,要是他真的想要这玩意的话”。[7]是什么使得妻子的态度发生了如此迥异的变化?是什么让她从此前的蛮横无理、挑剔找茬变为此刻的温婉可人、善解人意?难道就因为丈夫终于买回了她想要的咖啡?难道咖啡之于她真的如此重要?让我们不妨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来找寻问题的答案。菲薄的收入,拮据的生活,繁重的家务,现实生活中的不尽人意之处俯拾皆是。妻子勤劳能干但又情感细腻、敏感多思,生活在重压之下的她需要倾诉,需要宣泄。然而,丈夫远在城里打工,她一人在“离开铁路几英里”的空房子里独守。[7]由于只是每年夏季搬来暂住,显然她在此处只是一名过客,并无知心的朋友或邻人可以交往,可以让她排遣寂寞、述说心事。争吵,尽管非正常,尽管另类,但它在很多时候却的确是众多平凡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而这也正是妻子复归平静的真正原因。在宣泄、交流的欲求得到满足之后,原本吃苦耐劳、持家有方的妻子一如往常,还是那个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她。

早在最初刚发现忘记买回咖啡之时,尽管夏日的午后酷热难耐,丈夫还是当即决定要返回购买并以调侃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哪怕是要他的命,他也会回去的”。[7]而在一番激烈的舌战之后,尽管妻子的吹毛求疵、蛮横无理让丈夫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尽管“深蓝色的天空下午后的山坡上热得人气也透不过来”,尽管“他突然发觉脚跟上有一个水泡,感到他的衬衫象是着了火似的”,他依然未改初衷,依然决定要走上四英里去买回她想要的咖啡。[7]而另一方面,一番恣意的宣泄之后,妻子不仅准备好了晚饭,轻松解决了两人原本为之争执的牛排和鸡蛋问题,而且及时调整了情绪,干净利落地于路旁等候丈夫到来。夫妻二人的如此举动又是出于何故?答案不言而喻,唯有理解和宽容才能是他们此番所为的最好注脚。丈夫显然完全明白妻子的辛劳与不易,明白争吵时的那个她并非她的本真模样;而妻子也分明懂得漏买咖啡、误买长绳只是丈夫的无心之过,懂得他不惧暑热补买咖啡之举中所体现的包容与大度,充分理解丈夫的她还借路边酸苹果树上牢骚不停的夜鹰表明了其对自己此前过激言行的歉意与后悔。小说结尾的“她坚决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以及“当然啦,他知道她是个怎么样的人”,意蕴深长,耐人寻味,它强烈地昭示了理解与宽容之于平淡婚姻生活的重要。[7]妻子坚信丈夫虽略有粗心,但不失可爱;丈夫知道妻子虽有时暴躁蛮横,但勤劳能干且不乏情趣,不失温柔。正是这种理解和宽容才使得平凡生活中的平凡夫妻虽有时会彼此不满,相互争吵、打闹,但终将和好如初,牵手到老。

丈夫最初购物回家之时,妻子出来迎接,二人互相打趣,彼此调侃,丈夫认为妻子“看起来已经象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女人了”,妻子则指出丈夫“看上去好像戏剧中的乡巴佬角色”,气氛轻松愉悦,恩爱之情毕现。[7]后来,漏买的咖啡和误买的长绳引发了夫妻二人的争吵,随着妻子发现购物篮中的鸡蛋被压碎,两人开始就晚饭的内容和夏季食物的存放而争执不下,但这时的丈夫“轻轻地蹭蹭”妻子的肩膀并且说道:“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情,对不对,亲爱的?”这一亲昵之举并非偶然,因为在夫妻二人的婚姻生活中,“有时候,他们开玩笑,他会蹭蹭她的肩膀;她呢,会弓起身子,象猫似的高兴得喵呜喵呜叫”。[7]尽管“战争”的硝烟弥漫,尽管丈夫的举动没能熄灭妻子的怒火,但夫妻间平素的亲昵、日常的欢乐依然跃然纸上,清晰可见。在接下来的争吵中,夫妻俩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任思绪恣意挥洒,他们提及了过往的岁月,提到了每年夏季从城里搬到乡下居住的经历。而从妻子口中,人们得知,每年初到乡下,“把那所糟得没命的房子拾掇好,等他来住”对于她来讲,开心远远多于辛劳,着实是一件令她“感到快活”的事情。[7]她在忙碌中期待着,幸福着,一片爱意,满腔柔情,令人感动。美国著名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曾对波特的作品进行过总结,认为她的小说全是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有关爱和恨的故事。[1]显然,《绳》也毫不例外,它同样演绎了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在表面的争吵和冲突之下,夫妻二人素常的相亲相爱始终有踪可觅,有迹可循。正是因为彼此有爱,才能让他们面对不快时可以尽情宣泄,也正是因为彼此有爱,才能使得他们在争吵过后相互宽容、相互谅解。虽然一根有形的24码长绳引发了夫妻间激烈的争吵,但无形的爱之绳却让他们始终相惜相守,在吵过、闹过、怨过、哭过之后冰释前嫌,一如既往。

凯瑟琳·安·波特长于短篇小说创作,善于在平铺直叙中蕴含严肃、深刻的主题、于轻描淡写间发人深省、启迪人生。在《绳》中,波特撷取了生活中的点滴琐事,以小见大,“从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其对人生、爱情以及婚姻的理解与洞察如同讲述寓言一般,娓娓道来”,在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的外表下,彰显了宣泄、交流、理解、宽容和爱之于婚姻的重要。[8]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波特一贯主张:“一个作家的价值应该这样来衡量:对他所感觉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经验过的事物,是否有足够的才能把它们表达出来,使其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9]在小说《绳》中,波特同样也在践行她的此般创作宗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皆无具体姓名,而仅以“他”和“她”来指代。这寻常的“他”、“她”二字足见作者的用心,它们升华了作品的内容,拓展了小说意蕴的外延,使其更具普遍意义。诚如波特所言“我在小说中所写的每一件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对于《绳》中夫妻二人之间的如此争吵,人们丝毫也不陌生,它就真真切切地存在于你、我、他的婚姻生活之中,是人们平淡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1]然而,在这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深意。在《绳》中,波特全无主观的界定与评说,而仅以客观的“展示”行文,显然,其意在留思索的空间于你、我、他,意在启迪人们去找寻爱情婚姻的真义、启迪人们去思考如何保鲜爱情、经营婚姻。

[1]Robert Penn Warren.Katherine Anne Porter: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C].Prentice,1979:93.

[2]秦小孟.当代美国文学概述及作品选读(中)[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73.

[3]Darlene Harbour Unrue.Katherine Anne Porter’s Poetry[C].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6:5.

[4]Howard Baker.The Upward Path:Notes on the Work of Katherine Anne Porte[J].The Southern Review 1968:2.

[5]Robert Penn Warren.Uncorrupted Consciousness[J].Yale Review,1965(55):280.

[6]杨金才.凯瑟琳·安·波特创作简论[J].当代外国文学,2001(3).

[7]凯瑟琳·安·波特.波特中短篇小说集[M].鹿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75,272,274,276,277,280,281.

[8]许江媛.追求真实生活的寓言家—现代短篇文学之凯瑟琳·安·波特篇[J].英语自学,2006(10).

[9]Katherine Anne Porter.The Collected Essays and Occasional Writings of Katherine Anne Porter[C].Delacorte Press,1970:438.

On the Theme of The Rope Written by Porter

Liu Xueqi

This essay aims at exploring the theme of Rope written by Katherine Anne Porter.There are many implications behind the quarrel between the couples.It indicates that those quarrels can be seen as one of the channels to unleash one’s feelings,to communicate with someone and to understand with each other between the wife and the husband.They are of great value for the marriage life.

Porter;the Rope;communication;tolerance;love

I106.4

A

1672-6758( 2011) 10-0107-2

刘雪琪,副教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邮政编码:235000

Class No.:I106.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长绳婚姻生活凯瑟琳
完美的鲨鱼
跳长绳
跳长绳
从高雅中来 到世俗中去
跳长绳
王海鸰作品中的婚姻生活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激光3D长绳
贾宝玉与凯瑟琳·恩肖的三角恋比较研究
浅析《毒木圣经》中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