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思源学校文化互动研究

2011-04-07 14:42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思源民族学校

陈 慧

海南思源学校文化互动研究

陈 慧

通过对海南民族地区思源学校的调研和深度访谈,了解思源学校整体的运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同地区成员的观念和行为存在差异,在教育中需要有一个磨合和相互适应的互动过程。

民族地区;文化;适应

一 海南思源学校的缘起与目标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目标,是教育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和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延伸和体现。[1]采取措施处理好教育公平问题,不仅可以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缓解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矛盾,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国家存在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族群差距、阶层差距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远的贫困地区,当我们的社会竞争归结为教育时,这四大差距都集中在了少数民族身上。以往少数民族地区依靠外来帮助和扶持而达到的均衡是不可持续的均衡,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方式为民族地区培植良好的造血机制,最终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走上自主发展的良性轨道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基于这一理念,在海南省昌江县王下乡整体教育移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海南省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思源学校的方式实施教育扶贫移民。教育移民是指将地处边远、贫困和生态核心保护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整体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县市城区或乡镇读书。实施教育扶贫移民,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海南的重要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计划在2008—2010年总投入3.7亿元,并得到了香港言爱基金的大力支持和资助。2008年7月,第一批10所思源实验学校在陵水、保亭等6个民族自治县和五指山、东方等4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市县开工建设,2009年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思源实验学校所采取的方式是把列入教育移民对象的中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整体接入学校就读,一直到初中毕业。学校配置的师资是采取公开招聘,或者在被撤并学校中选拔的一些具有本科学历的骨干教师和特岗教师。[2]思源学校的建立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进城读书,与城市孩子一样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给了孩子们改变命运的机会。目前实施的情况是,五指山地区民族乡镇的中学全部都集中到了位于城区的五指山中学和思源中学就读,其他市县只把最偏远地区的学生集中上来,下面还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教学点。思源学校开学一年来,新的校园和环境令人羡慕,硬件的投入基本到位,封闭式管理的模式有目共睹,而内部的文化和建设、师生的状态和需求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度访谈试图了解思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深层的原因。

二 海南思源学校的运作与文化

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及民族地区内部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从而提供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学校的教学和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学校管理、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等诸多层面,无论何种层面,价值观是影响它们最直接、最深层的因素。[3]一个学校主要由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团队、教师和学生组成。思源学校在近一年的运行中,随时都遭遇着文化的整合与碰撞,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面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1.整合。海南思源学校建立之初,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在三四百报名的人选中,三十个人参加了面试,最后挑选确定了十一位来自于内地的优秀校长,并由言爱基金为每位校长提供优厚的年薪待遇。政府在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的决心和步子之大,民众对于思源学校的厚望,给了每位校长巨大的压力和鼓励,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亮点。思源学校的教师都是通过选拔、经过考试被录用,本科以上的,包括一级以上的教师第一批上来,还有一些教师被分配到后勤等部门工作。整合完后,学校硬件有先进的配置,软件有较好的老师,新的管理模式使大部分教师具有危机意识,管理比较到位,教师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差距。通过访谈得知思源学校的校长普遍感到海南与内地教育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民族地区的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在期末考试时,有个别学科学生的平均成绩甚至不到16分。有校长曾经去过内地一个县城考察,那也是一个山区县城,路和大多数黎族地区的山路差不多,但教育水平却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业内人士分析了海南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他们认为要推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首先要增强校长的专业意识,办学思路一定要清晰,教育局抓教育要到位。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部分思源学校的校长对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还认识不足,对民族地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因此对于照搬了内地管理模式之后仍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深感失望和无奈。

3.家庭。人是文化的产物,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4]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较为严重。据教师反映,民族地区有些家长对读书重视不够,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他的价值观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关。在海南岛的黎族苗族有史以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过着原始状态的生活,对生活的期望值较低。外地来的教师强烈地感受到少数民族家长和内地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有较大的区别。虽然近年以来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产生的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有些民族地区的家长倾向于关注短期利益,长远利益考虑不足。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黎族大多居住偏僻,较少接触外界,容易满足现状。学生在校学习的表现直接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平,家庭教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4.学生。思源学校的设立,为民族地区的子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但民族地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应引起教师的关注。从自身来说,农村的孩子没有接触过城市的文化氛围,从出生到长大,文化底蕴比较欠缺,起点较低,一下子进行正规化教育有些难以适应。民族地区学生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的基础较差,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会遭受挫败感、屈辱感。除了基础的问题,还有学习方法也需要老师多加指导。有些老师认为,针对这里的学生,我们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有老师介绍说,大多数家长对学校的配合不够,对学校的纪律和管理也重视不够。可见,对学生实施教育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我们只能先适应学生,然后对学生加以促进和引导。

5.教师。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配置优秀的教师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困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思源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乡下合并上来的,有些教师还适应不了新的教学要求。过去教师们从生活上、精神上得到的关心太少,心理渐渐失去了平衡,使得教学工作越来越被动。学校内部的教师们经历着文化和情感的磨合与碰撞。有些外来的教师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比较落后,接触外面的新生事物少,缺少竞争意识;而有些民族教师觉得某些外来的人不能融入到他们里面,太过激进,性格太强。据了解,整合之后的相对严格管理使得教师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由于没有时间吃饭而挨饿的事情经常发生,教师们感到了极大的不适和压力。有些教师在乡下时基础较弱,学习的机会很少,上来以后不会用多媒体,不会上网,还需用一段学习的过程。他们正在不断地进取和挑战自我,他们说,我们已经提高了很多,我们在经历一个适应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

三 结论

思源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在民族地区尝试使用内地教育的先进管理模式。然而人和工业产品不同,无法固定在一个不变的模式中而生产出相同的产品。人和文化都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地区的人习惯于不同的行为模式。如上所述,民族地区的环境、人的观念和行为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些都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先进的理论必须联系少数民族的实际才能发挥功效,教育和管理应根据需要而加以变通。面对学生的低起点不能用发达地区的水平要求他们,包括期望值和管理方式都要有所改变。地区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管理方式就要不同,正如我们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很多种方式而取得进步一样,管理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不一定非用同一种方式才能进步,关键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的适应问题,还必须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由于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学校存在着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民族地区的教师也要对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才能实现自身更好地成长与发展。[5]不容置疑,文化的差异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磨合,管理者和教育者要研究当地最基本的文化色彩,文化的根找不到,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应该在文化适应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文化,形成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师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全体师生的目标意识,营造一个共同追求的氛围,使民族地区的教育得到高效的发展。

[1]郭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4):13-15.

[2]联合调研组.海南省“教育移民”情况的调研报告[J].琼州学院学报,2008(1):44-46.

[3]湛卫清.人学价值观: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3 -6.

[4]金志远.论科学性与人文性整合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价值观[J].西南大学学报,2007(5):53-58.

[5]陈慧.黎族地区课改中教师适应状况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2010(2):63-66.

Survey on the Internal Personnel and Culture of Hainan Siyuan School

Chen Hui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and an interview,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operation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Siyuan School.It finds that there exist some differences in notion and behavior between people in multi- national areas and people in other areas.They need some time to get to understand and adapt to each other.

multi-national areas;culture;adaptation

G640

A

1672-6758(2011)10-0022-2

陈慧,教授,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南·三亚。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和民族教育。邮政编码:572022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民族教育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8XMZ039

Class No.:G64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思源民族学校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y Dream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学校推介
Hippie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