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轶
(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处,湖南株洲412008)
穿越时空的理论旅行
——评佩里·安德森力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江轶1,2
(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处,湖南株洲412008)
作为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史家和西方左翼理论家,佩里·安德森在其著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中,对当代西方思想界左中右三翼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进行了批判性解读:既有对右翼的辛辣批评,又有对中左翼思想和学术肯定之下的遗憾。这些理论评说,正是佩里·安德森的个性和学术风格的必然体现。然笔战之余,亦有佩里·安德森对《伦敦书评》的回忆和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其文笔之优美和感情之细腻,在佩氏其他学术著述中是难得一见的。
佩里·安德森;思想谱系;西方思潮;左翼理论家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银传教授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曹荣湘研究员历时两年翻译而成的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1938-)的理论思辨大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原书英文名Spectrum——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喜添一新的学术源流和参考,同时也加强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学术交流。该译著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翻译技巧而言都属上乘的学术精品,笔者通读此著,收获颇多,略叙一二。
佩里·安德森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新左派理论家和政论家,英国新生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40年来佩里·安德森一直是国际左翼核心刊物《新左翼评论》的编辑和灵魂人物,属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学术研究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尤以政治史、英国工人运动史、欧洲社会形态发展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及文化研究见长。佩里·安德森的学术研究兼有政论和史论双重色彩,学术研究上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怀,反映了新一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新思考。佩里·安德森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在英国新左派运动、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佩氏著述颇丰,著有《后现代的起源》、《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西欧左派图谱》、《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交锋地带》等书,其人思想激进,言辞激烈,纵横学术理论界几十年,是一位让无数人折服的思想家。就连恃才傲物的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也称他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1]37
《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是佩里·安德森近些年来对西方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著作和理论体系进行理性梳理和辨析的评论集。文章大部分收集自《伦敦书评》和《新左翼评论》。在导言中,作者开宗明义,称此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可以把它看做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2]1佩里·安德森虽是左翼思想家,尽管在此书中他将这些思想界的大师们大致分为左、中、右三翼,但却没有提出明显的三翼界限,亦无强烈的扬左抑中贬右之意,这为该书在思想和学术上的争鸣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该书总的基调依然是延续近几十年来的佩氏传统风格——辛辣的批评多于温和的赞赏。
本书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债。主体是前三部分。政治学部分考察了属于右翼文献的主要作品,首先讨论迈克尔·奥克肖特、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四位思想家的著作和观点;然后关注另外两位右翼思想家费迪南德·芒特、蒂莫西·加顿·阿什,因为他们在英国的公众生活中十分著名,并解释了民主何以被认为从那时起就在走下坡路;[2]5哲学部分考察了世纪之交的三位领军性政治哲学家,他们被广泛地尊称为——且自我标榜为——温和左翼的人物: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诺贝尔托·博比奥;[2]5历史学则考察了左翼的领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爱德华·汤普森、赛巴斯蒂亚诺·廷帕纳罗、加西亚·马尔克斯、瑟伯恩、罗伯特·布伦纳、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第四部分文债是对《伦敦书评》的介绍和对自己的父亲——一位英裔爱尔兰人詹姆士·奥戈尔曼·安德森在中国的经历的回忆。
纵观此书,其内容庞大,思想深邃,在袁银传教授和曹荣湘研究员高超的翻译技巧的揭示下,可以看出,佩氏的凌厉风格犹存,思维缜密而敏捷,其成就和特色简言如下:
一是佩氏继续保持对保守主义的辛辣批评,认为无论后者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局势动荡和思潮涌动情况下如何嬗变都不能掩饰其本质。
在《思想的谱系》一书中,我们能发现佩里·安德森的左翼立场与观点依然十分鲜明。《思想的谱系》所要捍卫的是自启蒙运动以来左翼的进步观念:平等、民主、人权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信念。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密特、哈耶克,费迪南德·芒特、加顿·阿什,这些在政治学界和思想理论界响当当的右翼人物,均为其锋芒所向,其文笔之辛辣、批判之彻底,足以让人掩卷而回味不已。他首先将论辩矛头指向“顽固右翼”:奥克肖特、施密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虽然这四位思想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但是安德森清楚地梳理了他们的统一特征:反现代性。[3]无论是奥克肖特的英国式保守主义,施密特的决断政治,还是施特劳斯的古典保守主义,以及哈耶克所谓的反理性构建,都被佩里·安德森毫不客气地斥之为“巫术”,认为他们通过各种形而上学的话语,欺瞒蒙蔽大众,用所谓的传统和德行否定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最基本的现代理念。佩里·安德森曾明确指出:奥克肖特对自由主义和民主的轻蔑态度丝毫不亚于施密特;[2]7而哈耶克在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中,认为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2]16佩里·安德森对此自然无法认同。在佩里·安德森看来,施密特当了巴本的师爷,还曾被基辛格承认过;施特劳斯一班人挤进了里根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并缠住了奎尔;哈耶克在英国下议院的大堂里赚得了撒切尔夫人的致敬;而奥克肖特,在麻木不仁的梅杰时期,也进入了官方的每日必修课,故哪怕是巫师也能变成绅士,说他们“已得真传矣”。[2]34可见佩氏对他们的评价充满讽刺意味和黑色幽默。
尽管佩里·安德森也毫不客气地批判政治学家芒特和历史学家阿什这样的当代思想家,但却是另一番情意。在佩里·安德森看来,芒特并不是极右翼阵营的极端分子,甚至还对其著作《英国今日宪政》予以过部分肯定。如认为该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其对“三大简化者”的批判亦能吸引左翼眼球等。[2]37-38但佩里·安德森所不满的是作为英国保守党重要智囊的芒特,犹如18世纪的威灵顿公爵,一心想要保护一个“堪为完美”的政体,而对其问题视而不见。认为研究苏东问题的阿什,则像威灵顿的对手拿破仑,一心想把西方的政治体制完全推广到全世界,缔造一个民主资本主义的世界,这种趋向对于左翼的佩里·安德森来讲,也是不可容忍的。我们可以发现他并没有把矛头指向以赛亚·伯林、雷蒙·阿隆等更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而是专挑那些以保守主义面目出现或者以反思启蒙面目出现的右翼思想家以及抱残守缺和胆大妄为的学者为论辩对手。这充分显示了安德森作为一个左翼的思想领袖,对于现代价值的坚守和关怀。
二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即使对同一阵营的批评亦毫不吝啬。只是这种批评更多地包含着善意的遗憾,与对右翼的批判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20世纪最有名的中翼思想家,佩里·安德森似乎同样毫不客气。他将罗尔斯以及一直以马克思主义自居的哈贝马斯归到中间骑墙派,长期被认为偏左的,倡导调合冲突的思想家博比奥也被佩里·安德森划在骑墙派的范畴。在书中佩里·安德森用他快意恩仇、棱角分明的思想,对这些思想家来了个鸡蛋里头挑骨头般的褒贬、批判,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在他笔下毫无宽容可能。[4]就佩里·安德森看来,这些政治哲学家并没有尽全力捍卫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观念,在现实中有着调和妥协的倾向,特别是向他所批判的哈耶克、施特劳斯等人的立场妥协;还有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性、市民社会和民主的排他性以及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认识不够,都是佩里·安德森所不满的。理论体系的欠缺不是安德森批判的最核心内容,他要探讨的是这几位政治哲学家为什么会在现实中支持某些大国扩张主义政策。在他看来:罗尔斯沉默了一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连锁战争没有进行任何评论,[2]190当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赞成美国占领伊拉克并在巴格达设立傀儡政权时,哈贝马斯没有提出任何批评;[2]198而在数年前“沙漠风暴行动”闹哄哄开场时,博比奥却解释这是一场反侵略的合法正义保卫战。佩里·安德森认为很难再有像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这样一些具有黑格尔式思想的思想家了。[2]193佩里·安德森似乎找到这三位思想家思维和行为转向的原因:康德仍然是他们三人对于国际事务的希望的指路灯。他们最终都走到了他的反面,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了悖论,而这些悖论对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什么才是公正的观念来说,无疑具有毁灭性。[2]209
作为英国左翼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人物,佩里·安德森和爱德华·汤普森以及布伦纳、霍布斯鲍姆等人都有多年的友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批判的笔不会指向自己的朋友。相比于右翼和中翼人物,左翼学者在佩里·安德森笔下的待遇要好许多。回忆起自己的同事、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首创者爱德华·汤普森,佩里·安德森褒扬占了主流,称之为“愤怒的圣人”、“冷战的预言家”。[2]216-224但令佩里·安德森遗憾的是汤普森的英年早逝,认为如果爱德华在世,应该能在冷战结束之后帮助左翼复兴。[2]225至于意大利语言学家廷帕纳罗、著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剑桥著名社会学家瑟伯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在佩里·安德森笔下则几乎全是溢美之词。对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佩里·安德森的批判、讥讽之意虽为晦涩,但有时却明确指出了霍布斯鲍姆的学术和思想缺陷。如针对他所说的十月革命代表世界的希望,而中国从来没有过这种革命的说法予以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有过度泛化之嫌,原因是中国在霍布斯鲍姆的心目中缺少应有的位置。[2]358
从批判背景和内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佩里·安德森对于左翼阵营的批判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他认为学术的进步和胜利不能代表现实政治观念的胜利以及社会的进步。如佩里·安德森含蓄地批评了好友汤普森沉迷书斋,但却在文章的结尾提到晚年的汤普森对奥克肖特的警惕:“奥克肖特是个无赖。告诉安德森清掉他的流毒”。[2]226佩里·安德森对拉美文学巨匠马尔克斯的自传未能清楚写明哥伦比亚内战的过程,而是太过于讲个人的故事表示遗憾;而认为霍布斯鲍姆的回忆录则避开反思20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斯大林主义也不妥当。对于霍布斯鲍姆积极参与英国工党政治,佩里·安德森则是另一种不满,因为不是霍布斯鲍姆改造了工党,而是工党改造了他,纵然工党重新执政,但是英国左翼社会主义理念已经丧失了。针对霍布斯鲍姆的思想,佩里·安德森心中也许充满矛盾,在文后他不得不表示:“霍布斯鲍姆留给我们的巨大遗产,我们应该仿照他本人的心境,带着温暖、激情和苦涩一步步靠近”。[2]378
三是该书第四部分“文债”,虽非对理论和思想的专题评论,却能独立成篇,以文学追忆的手法和视角展示了佩里·安德森的学术视野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该部分由两个副记组成。其中一是评价了著名刊物《伦敦书评》;二是深情地回忆了父亲詹姆士·奥戈尔曼·安德森在中国的一生。詹姆士·安德森很早就来到中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海关度过的,曾在中国近十个海关担任税务司。笔者根据这个回忆录,大致归纳出詹姆士·安德森在中国的行进路线:上海——湖南——奉天——宁波——重庆——云南——香港——海南等,这些地区有近代中国的热点敏感地区,有帝国主义势力尚未完全进入的中西部地区,又有列强觊觎的中国边疆地区。在那个特殊时代,詹姆士·安德森以其特殊的职业背景和外人身份,得以近距离接触了很多中国政要,也留下了难得的回忆史料,如他对桂系将领李宗仁的印象:“他到我办公室坐了一会,我们随意交谈,他似乎对他的计划充满信心”;[2]429对于蒋介石和龙云,他将这两位中国极权人物和地方实力派的人物进行比较颇有幽默感:“蒋看起来非常健朗,而相比之下,他的东道主龙云将军看起来像一个鸦片鬼”。[2]441詹姆士·安德森在中国的这几十年正是中国社会在国际大动荡局势影响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他亲眼目睹和体会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如他刚到中国时,距离辛亥革命爆发不久,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又相继经历了张勋复辟、国民革命与北伐、共产党在广西的起义和九一八事变等等。这些事件,使詹姆士·安德森亲身感受到旧中国的风云变幻。可以说,佩里·安德森的父亲詹姆士·安德森在旧中国海关任职的经历,使之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对近代中国的考察之旅。当然,詹姆士·安德森的记忆主线依然是以中国海关为背景展开,书中也记载了许多旧中国海关的历史资料。佩里·安德森对父亲的回忆,饱含深情,可以看到他细腻的精神世界。其文笔之优美和感情之细腻,在佩氏其他学术著述中是难得一见的。
佩里·安德森亦以一个学者的风格来写回忆录,几乎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可查,据实而写。因此,这篇回忆录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史学著作,是研究中国近代中国海关和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资料。然而,笔战之余亦有佩里·安德森对《伦敦书评》的回忆和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掩卷遐想,这本厚实的学术专著从体例篇章、语言风格到观点论辩都集中体现了佩里·安德森学术风格和思想历程,佩里·安德森在此书中对其所认同的左、中、右三翼的思想家们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这些思想家的群象特征,带领读者们和他一起进行了跨越时空的理论旅行。佩里·安德森尽管受限于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新左派理论家的身份,但是兼具多种开阔的视角,糅合了哲学的深邃、历史学的广博、社会学的视野以及文学评论家的情感和洞察力,使这本著作具有一种超越单纯政治论著的独特魅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翻译风格和技巧也使得佩氏原著的学术思想和理念得以较好地传播。该书的两位译者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理论领域具有高度的学术素养和宽广的前沿视野。袁银传教授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曹荣湘先生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两位专家能从专业领域和研究视角较好地把握佩里·安德森的学术风格和思想观点,这些就为本书的成功译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笔者还注意到译者在译著中增加了许多译注,囊括了人物介绍、学术流派简介、学科专业术语等许多晦涩难解的的学术元素,如对自然神论、第三神权、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解释等等,[2]220-350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使得该书的学术普及性大大增强,在学术精英和普通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在当今某些学术著作已经日益世俗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
总的来说,这本专著令人赞叹不已,堪称学术佳作。由此,我相信由佩里·安德森大致勾画的现代思潮涌动的画面是众多读者所不能忘记的。
[1]甘琦.向右的时代向左的人——记佩里·安德森[J].读书,2005(6).
[2]佩里·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M].袁银传,曹荣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曹荣湘.西方学术思潮的全景指南[N].光明日报,2010-12-13.
[4]李半聪.佩里·安德森的价值坚持[N].新京报,2010-12-08.
On Theory Traveling Cross Time and Space——Review Perry Anderson's Works Spectrum-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
JIANG Yi
(1.School of History,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2.Department of Students Work,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412007,China)
As one of the British famous contemporary Marxist theorist,thoughts and western left-wing theorist,Perry Anderson in his works of Spectrum-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made critical reading to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from left,central and right wings,which including spicy criticism to right-wing,and regret to the centre-left thoughts and academic affirmation.The personality and academic style of Perry Anderson are reflected in these theories criticism.In the memories of London Review,Perry Anderson showed his missing to his father with agraceful writing and delicate emotion.
Perry Anderson;thinking pedigree;western ideological trend;left-wing theorist
B1
A
1674-117X(2011)03-0025-04
2011-03-09
江轶(1980-),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两课”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骆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