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融通:城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基于文化资本视角

2011-04-07 06:47丁贞权
关键词:城乡价值观差异

丁贞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隔离与融通:城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资本视角

丁贞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目前,城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他们群体之间的隔离。从文化资本上来看,城乡家庭文化氛围、城乡孩子被关爱的程度、城乡家长的文化存在差异是主要原因。在分析以上原因基础上,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城乡生源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以及培育城乡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和利用网络等载体拓展价值观教育手段方面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城乡;大学生;价值观;隔离;融通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内涵、过程、方式、意义、目的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其基本成分是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亚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1],且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常常首先在大学生中出现。由于城乡的差别,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本文试图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的方法。

一、城乡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

大学生价值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体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家明采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黄希庭等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从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两个维度对大学生调查,发现城乡大学生价值观人生价值目标和人生价值手段上的选择总体来说是一致的,但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加注重物质享受,在个人精神上更加追求和谐,乡镇、农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取向强于城市大学生、乡镇农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强于城市大学生,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富于冒险、创新精神,乡镇和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加循规蹈矩,遵守规范[2]。苏贤聚等先生经过调查认为,城乡两种生源大学生思想状况也存在差异:对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农村大学生高于城市大学生,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不满意的,城市生源低于农村生源;在确立人生价值目标上,乡村生源较城市生源对象更强调集体利益;在实现人生价值目标上,乡村大学生更强调个人因素[3]。

笔者也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了调研,主要分为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四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政治价值观上城乡大学生区别不大,差异主要表现为:

在人生价值观上,农村学生强调集体利益,城市学生强调个人利益和索取的相对要多;在人生实现价值目标上,农村学生更强调的是靠个人的奋斗。

在经济观上,农村学生节俭超过城市大学生,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其消费结构也存在着差异。

在职业价值观上,城镇大学生把符合自己的兴趣,而农村大学生则把学以致用发挥特长放在首位。说明农村大学生始终把做好工作看得很重,其次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道德价值观上,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同比例农村大学生要高于城市大学生。

城乡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会导致他们之间存在社会距离而产生间隔和疏离的现象,从而会导致他们群体之间的隔离。这种隔离会使一些农村学生走向自卑、不满和孤僻,甚至可能会产生仇恨心理——仇视同学、老师、城市、社会。另外,这种差异对城市学生来说也并不是好事。所以,消除隔离,加以融通是教育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大学生价值观差异的文化资本分析

“人作为社会动物通常以社会风尚指导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人作为文化动物通常以既成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但无论是社会风尚、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其一定的物质文化背景。城乡大学生虽同在一个校园生活,但对未来和价值的评价却总是以自己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作为评价的依据。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认为,文化作为人类生存的本质特征是我们理解自我与本我、个我和世界关系的必经之途,文化是社会等级区隔的标志。在其著作《资本形式》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个体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和体制化的文化资本。个体化的文化资本是以精神和身体持久的“性情”的形式存在,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是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存在的(如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体制化的文化资本是一种客观化的形式,如学术资格和文化能力的证书。他发现在剔除了经济位置和社会出身的因素影响后,那些来自更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的学生,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家庭文化资本,主要指的是家庭成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修养和文化商品等特定的社会资源。布尔迪厄认为,继承而来的家庭文化差异即家庭文化资本,例如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文化氛围、家庭藏书等影响着子女学习成绩及职业成就。个体通过家庭获得文化资本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逐渐被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性情、兴趣、价值等逐渐被内化的过程,它能转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同时,个体依赖于家庭给予的优势,可以通过学校延长其文化资本的积累优势,从而延续了家庭文化资本传承的不平等性。城乡大学生文化资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家庭文化氛围存在差异

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从小能否正确培养竞争意识和树立自我管理观念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事实上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这就使得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农村文化是由农村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它所具有的师法自然、务实精神、恒久变易、安土乐天、中庸思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孝涕为仁之本、诚实守信等特质,无不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持久的影响。

我国农村有着农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加之几千年来已在农民的大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相对自主自由、且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活的影响,农民多为自由耕种,竞争意识不强,这样相对松散的生活状态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我国,城市既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同时又是文化中心。城市孩子的家长能够较早较多地接受到工业和信息文明所带来的影响,这成为城市家庭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文化影响及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城市社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元的文化思想,尤其是较为现代的思想对其影响较大。城市学生能经常去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拥有的文化资源相对较多,而农村学生却相对较少。由此可见,城乡大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氛围不同,观念、意识的养成就有差异。

(二)城乡孩子被关爱的程度存在差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期望值相对较低。他们潜意识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另外,许多农村家长背井离乡,见到孩子的机会都不多,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了。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都长期缺乏家长的关爱,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亚健康”的性格特征和我行我素的心理特质。有一则顺口溜形象反映这点“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而多数城市家长就近在本城市工作,基本上每天都能和孩子见面,从而有效地兼顾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情感方面。

另外,农村每户家庭中子女的平均人数较城市家庭为多,较多的兄弟姐妹,使子女成长过程中,衣服等物品使用率较高,较大的孩子用完后较小的孩子继续利用。这样的成长经历也使城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

(三)城乡家长的文化存在差异

城乡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农村家长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几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业,更谈不上教育关心孩子心理的成长。由于外出务工,把孩子丢在家里。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即便少数农村家长注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城市家长又先进一步,要求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特长爱好培训,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农村家长自身都严重缺乏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更无法将人类的文明很好地传承给孩子。

鉴于此,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同在大学的一个班里上学,从表象上看同在一条起跑线上,然而他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现城乡大学生价值观的融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真正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即他们所共同具有的观念和准则。他认为,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自己感觉因文化的差异而有很大的距离,“在文化中情况也是这样,我们必须想象有那么一条巨大的弓形弧,在这条弧中罗列着许多由人的生命周期、环境或是由人的各种不同的活动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有用的事物”。城乡大学生同在一个校园,这条弧就有了可融通的平台,作为教育者要循循善诱,推倒横亘在城乡大学生心灵间的隔离之墙。

(一)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现时期正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过去的社会规范、制度、伦理思想已经瓦解,进入思想的融通碰撞时期,是思想、社会秩序混乱的时期,又是新的社会规范产生的时期。在这个大变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当今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学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开放性,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稳定的价值观,其价值观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引导学生。

(二)适当增强城乡生源教育的针对性

强调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接受接受教育水平,有助于用有限的教育条件传授更多的知识,提高教育的效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生源情况适当强调城乡两个生源群体接受教育的独立性,强调相应的教育内容、途径和具体方法。如激发城市学生的进取精神。城市学生生活相对较好,因此进取精神相对较弱,因此要积极引导城市大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农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农村大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农村观念影响,其创新精神相对较弱,因此要鼓励他们勇于突破旧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断创新,勇于创新。

(三)强调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城乡生源群体间的差异,不同群体需要不同的教育侧重面,但在教育实践中不可能对两个群体完全地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案;再者,分别实施教育方案不利于两个群体的相互交流、融合、促进,除了在一定情况下,如对独立群体表征的个体教育等,必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之外,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则必须增强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做到兼具两个生源群体都需要的内容。

(四)培育城乡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培养他们准确知觉、理解和表达情趣的能力,善于用积极健康的情趣直面环境。帮助高校农村学生熟练掌握交往技巧,教育城市学生用尊重、信任、有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农村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积极投身社会、参与竞争。尤其要加强对农村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关怀,促进他们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

(五)利用网络等载体,拓展价值观教育手段

网络文化在我国深入发展,它以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兴文化,具有正负效应,一方面由于其传播信息的无限制性,使各种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不断腐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加剧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相对化与世俗化。而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具有开阔大学生的视野等积极影响。所以,价值观教育要适应网络时代传播手段的发展,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就某些特殊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利用Email、QQ、BBS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

[1]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212.

[2] 许家明.城乡大学生价值观差异的初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1):150-153.

[3] 苏贤聚.城乡两种生源大学生思想状况差异的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3):61-67.

[4] 摩罗.寻找确定性体验与稳定的价格-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自我塑造[J].东方艺术,1997(5): 37-38.

[5] 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58-63.

[7] 冯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sh/ 2010/12-02/2694188.shtm l

[8]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J].张燕,傅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3.

Isolation and fus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alu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pital of culture

DING Zhen-quan

(Anhui Institute of A rchitecture&Industry,Hefei 230601)

A t present,values of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are different.Thi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led to their gap.From the cultural capital perspective,the urban and rural families and cultural atmosphere,the extent of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are caring,cultural differences in urban and rural parents is the main reason.On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reasons,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enhancing the edu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targeted,means are put fo rw ard fo r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to have healthy mental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areas;students view of values;isolation fusion

G 641

A

1008-6927(2011)01-0041-04

2010-12-2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教育部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培训基地)项目“城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2009sk454)阶段性成果。

丁贞权(1968-),男,安徽长丰人,历史学硕士,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编辑:潘秀华)

猜你喜欢
城乡价值观差异
相似与差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城乡涌动创业潮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