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格坤 梧州学院
近年来,国际技术贸易壁垒以其形式的多样化、影响的深度化一直广受各国所关注,国际单证标准化问题尤为突出。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商业单据、金融单据、文件、证书等统称国际贸易单证,在实务操作中,我们往往借助这些结算单证来处理国际货物的支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相关测算显示,当前国际贸易单证的费用相当惊人,由于当前缺乏一套世界通用或可借鉴的单证标准,而且与国内贸易相比较,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其费用平均是世界贸易总额的8%左右,一笔进出口业务就要包括生产企业、商贸部门、银行、保险、税务、运输、检验、海关等45个机构出具的将近360份单证。
1981年以来,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陆续推出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等33格建议书、7套标准和5套技术,单证的获得有其应当达到的标准,世界己进入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新时代。
目前,我国现有的6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居多,可由于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产生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其中涉及农产品、机电、纺织服装、玩具产品、食品、灯具等产品的进出口,而且还有不断扩大影响范围的发展趋势。以我国遭受标准技术贸易壁垒的重灾区——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按照国家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在高达近300亿美元贸易损失中因单证标准操作方面造成的贸易损失竟占将近三分之一。作为我国外贸前沿阵地的广东省,根据2009年广东省外经贸协会针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该省每年进出口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缺乏对国际贸易标准的良好掌握而造成货款无法回收的比例就达5%,总额约200亿美元,是其他国家的平均单证误差率20倍。举例说明,一笔贸易方案中计划盈利10万美元的一批出口灯具,由于我国出口企业没有按照联合国国家码单证标准规定的两位数将发货单的国家码写成了三位数,某国海关计算机系统便不允许该批货物的通关,导致货物长时间挤压长达三个月,出口企业在这笔业务中由于单证非标准的错误导致整个出口方案的失败,这是深刻的教训。我国单证费超外贸企业全部利润高达2000亿美元,我国外贸因标准问题年损失超万亿人民币。
目前,单证标准化壁垒成为阻碍中国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贸易壁垒。对常规的实务操作而言,化解这种单证标准化壁垒远比破解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壁垒容易得多,成本要低得多,只要我国出口企业操作人员重视和遵循当前我国逐渐开始推广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或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国家标准,要化解这种技术壁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关注相关单证标准制定问题,90年代已经陆续将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UN/CEFACT)的标准全部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其中的一些标准经过修订后再次发布实施。但为什么经过国家这么多年的单证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我国出口贸易每年还会有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呢?
1.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的认识和重视都不够。在UN/CEFACT建议下,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简化机构,而新加坡于1994年率先使用《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标准,在该国每笔进出口业务的报关时间仅为12分钟(原来80分钟),使得商贸效率和通关效率都得到大大的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强国。虽然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尝试在原对外经贸部计算中心下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单证标准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但由于该机构并没有在政府机构和民间企业之间能够起到良好的协调沟通作用,也没有发挥将我国进出口单证标准与国际对接和进行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发布、维护、推广应用和对国际标准进行跟踪研究等作用,故早在10多年前我国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就将该机构撤销了。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很重视单证标准化问题,每年UN/CEFACT都会召开一到两次论坛,甚至还每年不间断地召开一次全会。相比较国外,我国国内贸易标准化工作就显得相当滞后,十几年来政府的单证标准化工作一直难言成效,直到2010年我国标准化研究院才派员参加UN/CEFACT的一次年会。相比较联合国对其33格标准建议书进行时时发布、时时维护而言,我国出口企业可以遵循的很多标准显得相当滞后,大多数都是10年、20年修改的版本,与当今国际竞争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迄今为止,在我国的《职业资质标准》和《中国职业大典》这两部重要的标准与法典当中,还没有涉及有关进出口业务的内容。
2.外贸从业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国际单证操作技能。当前我国大约有100万左右的单证从业人员,每年外贸部门以及涉外企业组织的单证人员资格培训人次仅有约5万~10万人,这对于位列世界首位的贸易大国来说,能得到专业化的人才供给简直是杯水车薪,加之采用的培训教材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料,培训内容也偏简单,仅仅涉及一些基础性知识:如制单、填单、审单、验单等,对贸易单证标准化内容根本没有涉及。我国很多的单证员甚至连什么是标准的单证都没有基本的概念,更加不用说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区分标准单证与非标准单证了。迄今为止我国高校教育中仍然没有一本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的教材,也没有一所院校设有国际贸易标准化教学科目,即使对外经贸大学或中山大学这些在国际贸易专业建设中处于我国前列的高等院校,其相关出版社发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材已经广为被我国各经贸专业所采纳,但这些教材仍与国际贸易的现实操作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教材在介绍商品特定化方式的时候依然用“唛头”这个词,而唛头其实是由地方语言演变成为行业术语的,如果沿用这个词进行制单,单据都会由于不符合标准而被拒绝而导致数据无法传输。加上很多单证都是由我国外贸企业自己设计和缮制,其格式纷杂,统一和协调性相当低,存在大量潜在的国际贸易纠纷和风险隐患,万一出现问题,将造成不可估算的重大经济损失。
3.外贸企业单证管理不健全、企业利润太低。我国2003年新的《对外贸易法》颁布后,任何企业都可以做国际贸易,但由于业务程序的繁琐与过时、单证存在严重的非标准性,导致交易成本连年攀升,货物运输延误情况严重。这些对于很多规模小、竞争力差、承担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来说,一笔损失就有可能是灭顶之灾,沉重的成本负担使得它们每年的业务量很少,也难以留住素质高的专职单证员,有的中小企业只能花高代价干脆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让专业人员填制单证,这就犹如雪上加霜了。有的企业常年依赖出口退税来弥补因为单证非标准造成的损失,虽然企业账面的亏算是扎平了,但实际上是由国家来承担了这些亏损。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国家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很多由于标签、装箱单不规范及规格品名等填写不规范导致货物退的案例。这些问题的频发造成的损失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不是因为我们生产企业的水平低、不是因为商品质量问题,而只是因为一个手续或程序上出现小问题,导致全盘皆输,让人痛心。
4.单证的繁杂性也导致国际贸易信息传递的呆滞和错误。以汽车零配件的报关单证掌握为例,汽车零配件因为型号不同,作用不同,商品编码归类肯定不同。基本每一个零配件都有对应的HS编码,要整理出所有的汽配HS编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且每一个汽配因为不同的HS,其申报方式也会不同。按长期经验来说,企业必须弄清楚汽配零件HS再去清关,不然改来改去时间耽误很多。申报时品名不能合并的,必须一一列明,这就是汽配报关最麻烦的地方,一次进口,可能品名就有几十个,这就大大增加了业务员取得完整外贸单证的难度。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尽量减少各项投入,包括人才投入,很多企业都严重缺乏既懂国际贸易规则又了解国家对进出口业务要求的专业人才,甚至连很多外贸企业的老板都不熟悉相关知识,因此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会将具体的通关办理委托给国内一些报关公司或国际物流企业去做,这就大量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成本费用。另外,本来简化国际贸易程序是UN/CEFACT制定系列标准的目的所在,但该机构发布的保障国际贸易程序简化的国际标准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使得要掌握该系列标准就显得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第一,政府应细化外经贸政策,提高相关服务质量。目前我国海关、质检等领域的常规制度仍与企业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建议政府加强了解企业长期反映而得不到落实的问题,完善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努力推进继续贸易便利化。各海关、税务、商检的各项程序法规应具体根据不同企业类型的特定情况有适应性的规定,细化出口产品、海关代码,从企业需求出发梳理各个环节,大力推进国际贸易标准化工作,降低法检收费标准,切实简化各个部门相关手续,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努力实现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四个基本要素,即:单证格式、贸易数据元、贸易数据元代码、标准EDI报文,这是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单证突破国际林立的技术壁垒的基础条件。
第二,企业应加强外贸单证员的技能培训。由于联合国关于国际贸易标准化的建议书和标准众多,又都是英文版的,对于中国使用者来说非常困难。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经将这些建议书、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了科学分类,编制出版了《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指南》、《国际贸易简化与标准化实务》、《国际贸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实务》等书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已经也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发起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推广应用项目。但单证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按照我国外经贸的发展需要,至少在五年内能为外贸企业培养输送约10000名涉外人才、两三年内培养300-500名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高管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为了实现此目标,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教育部门与企业应走联合办学的道路。分别针对政府企业和贸易主管部门中高级管理人员、一线专业人员、高校的学习对刚进入或者准备进入这个行业里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开设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实训练习。目前,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省外经贸厅着手相关工作,签署文件指定省外贸学院负责先在福建15个重点出口基地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标准,然后在全省推广。广东省外贸学院也已与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联系,开展单证人才合作培养。
第三,企业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单证管理。企业除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之外,还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单证管理和流转制度,建立一套适合涉外企业的单证工作专人负责/单独部门负责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通过制度建设,促进经营机制转型或与国际贸易标准按轨,实施服务标准化,才可能改变现状,规避单证标准化壁垒风险。另外,企业必须及时更新外贸单证管理软件。随着外贸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进出口业务处理过程为直接对象的进出口业务管理系统开始出现,系统由制单软件的功能扩充发展,最初表现为单纯的“进口业务”、“出口业务”管理软件。其特点为:以外销合同、发票为主线,以数据录入为手段,以统计分析为目标。但合同、发票、收付、库存等数据仅能录入保存信息,以满足全公司业务数据的统计查询,缺少对各种业务的管理控制方法和手段,进、出口系统与其他MIS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我国企业必须加大对管理软件的更新力度,适应外经贸形势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要求外贸企业要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数量和速度发展为主的思路,改变外贸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规模经营和集约型增长之路。企业要化解单证标准化壁垒造成的影响,既要与国际企业接轨,更要加快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1]吴国新:国际贸易中标准化问题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7,12
[2]谢国旺:国际贸易中的标准问题解决方略的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8
[3]王晓:浅谈新贸易壁垒及其应对措施.经济论坛,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