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龙跃 南开大学
最近几年在美国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美国衰退论,争论还很激烈。有人认为美国的衰退是一种必然现象,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都面临着由强盛到衰落的过程;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而且认为美国目前面临的只是一个暂时的经济困境。实际上所有关注美国衰退问题的美国专家,并不是真正认为美国在衰退,而是担心美国会出现衰退,更担心被中国超越,然而我们国内有一些人却相信美国开始衰退。如何看待美国的衰退,对于我们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美行动方案,对我们的外交战略决策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第一是如何看待美国的衰退,第二是美国最近关注中国的一些热点问题,第三是近期以及中长期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些趋势。
我们知道,关于美国的衰退论一共出现过三次,前两次分别出现于60年代和80年代。在60年代初,当年肯尼迪竞选总统的时候,曾提出前苏联在许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美国,美国怎么办?第二次衰退的讨论发生在80年代,当时有人认为日本将有可能取代美国。当然这两次美国所担心的衰退都没有真正发生,只是一场虚惊。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出现了第三次衰退论,有些美国专家认为这一次的衰退可是真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2011年第一期发表封面文章,题目是:“重新思考美国的衰退:这一次可是真的”。文章认为,虽然过去曾经两次说狼来了,狼来了,这一次狼可是真来了。狼又是谁呢,这次的狼就是中国。
关于美国衰退论,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美国的衰退是必然的,为什么是必然的呢?2009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文章“帝国的衰落”,认为美国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衰退。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例如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美国政府的巨额赤字,使美国陷入衰退;也有外部的原因,就是贸易的不平衡,严重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的衰退,而且是不可挽救的衰退,是布什政府敲响了美国的丧钟。2010年12月,美国《国家》杂志又发表了题目相似的文章“美国帝国的衰落”,认为美国的衰退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像生物发展必将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一样,每个帝国都要经过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文章列举了一系列帝国衰落的例子,当时葡萄牙帝国的衰落只用了1年的时间,前苏联的衰落用了2年的时间,法兰西帝国的衰落用了8年时间,土耳其帝国的衰落用了11年的时间,英帝国的衰落用了17年的时间。作者预测美国的衰落将需要22年的时间,即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2025年,2025年将是美国的末日,这个观点在美国影响很大。还有一位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朱迪·埃斯特琳,她在其新著《美国创新在衰退》一书中认定,美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创新能力的衰弱。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它的创新能力在衰弱,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其他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这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这就预示着美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同样反对美国衰退论的人也不少,美国著名的印裔评论家法里德·扎卡利亚在其《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一书中认为美国是相对的衰落。书中指出,“美国并没有衰落,而只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在崛起。尽管这些新兴国家正在重塑着整个世界,但未来世界美国‘一超’和诸国‘多强’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另外,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乔治·弗里德曼在其名著《未来100年:21世纪大预言》中也指出:“美国多年独大的地位却一点都不会被撼动,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作为世界主角,美国领导全球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虽然有人说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但是乔治·弗里德曼仍然认为是美国的世纪。
最近美国“软实力”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其新著《美国(大国)的未来》一书中全面否定“美国衰退论”,他的主要观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衰退论是不成立的,因为一个是国家不同于任何的生物体或者人类会有出生、成长到消亡,国家不存在生命周期的问题,不一定经历发展、衰落、最后进入死亡的过程。罗马帝国进入鼎盛时期以后,还控制世界长达300多年,以后也没有屈从于其他国家。第二,国家实力主要分布在一个综合复杂的三维空间里,最高层次是军事实力,第二个层次是经济实力,第三个层次是超国家的力量。目前,美国在军事方面仍然是超级大国,在经济方面与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形成一个多级的世界,而超国家的力量是广泛分布的,不存在超级或多级的问题。
美国兰德公司专家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军费支出、GDP和人口的增长,就绝对值而言,增长趋势仍然明显;就相对值而言,GDP份额有所下降。第一,军费开支大幅增加,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比2000年增加了55%,达到6970亿美元。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北约其它所有成员国总和的两倍多,而2000年时这一数字还只有1.7倍;2010年美国的军费支出是俄罗斯的17倍,是中国的9倍,而2000年时,这组数据分别只有6倍和7倍。第二,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GDP实际增长达到21%,但在世界上所占的相对份额有所下降。2000年,在20国集团中,美国GDP是其他19国GDP总和的61%;到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2%。2000年,美国GDP是中国的8倍还多,2010年已不到3倍,因为中国相对发展很快。在全世界的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时候,美国的通货膨胀特别的低,所以它的实际增长率比其他国家都表现得好。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就是美国人口在过去的10年中增长了10%。在所有OECD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美国人口却增加了10%,进一步改善了美国的人口结构。2000年美国总人口是2.8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6%,2010年美国总人口是3.1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增加到4.9%。2000年,美国人口相当于欧盟15个成员国人口总和的59%,2010年上升至78%(即使加上2004年至2007年新加入的12个成员国,这一比例仍高达62%)。人口数量的增加,进一步改善了美国人口的结构。以上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美国在管理、创新和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今年1月份,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在来华访问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美国由于金融危机而成为一个衰落的国家,那他们就错了”。他还说,“我有生以来已两三次听到人们谈论美国的衰落,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但我的忠告是,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那些认为美国衰落并低估美国实力的人或国家终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衰退”引发的争议呢?事实上不管美国专家是“衰退论”的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他们其实都是在担心美国的衰退,并不希望美国出现真正的衰退。只有当美国帝国不再考虑其国家衰退的可能性时,才是真正衰退的开始。金融危机给美国的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并没有动摇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也为美国加速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观念的改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奥巴马政府拯救经济衰退的政策措施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而是更加关注美国的长远目标,以确保美国永远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奥巴马总统一上台,就推出一个所谓的“创新计划”,重点是不断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产业技术更新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发展绿色经济、网络经济。这个创新计划在今年奥巴马总统的国情咨文里面讲得更详细,就是继续保持或创造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技创新和一流的基础设施。继续维持和保持美国的一流教育水平,指的不仅仅是美国的著名大学,而是美国的中学、小学,他还提到了中国、印度的学生能做到的美国的学生为什么做不到?另外,中国的学生也好,印度的学生也好,来美国学习以后,美国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留在美国,为美国服务,而不是让他们再回到中国或印度,与美国竞争。
在中美经贸关系方面,美国继续实行两手政策,一手是尽量地遏制、牵制和限制中国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另一手是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中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特别是在应对当前美国经济危机的困难时期,希望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帮助。准确把握美国长远的战略意图和目前的需求,是制定我国对美经济外交战略的关键。
奥巴马政府在对华经贸政策方面不仅完全沿袭了美国历届政府已经形成的总体框架,而且战略意图更加明确,落实步骤更加具体,对华政策更加务实,口惠而实不至,到目前为止,非市场经济问题、对华出口的限制问题都不愿意解决。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美国对华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所变化。
第一,根本问题还是经济制度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担心中国会游离于国际体制之外,而现在美国又害怕中国参与到国际体制之内。美国已经感觉到中国的份量,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影响,中国一旦参入,规则就将受到影响,甚至在无形中就改变了规则。例如国际银行体系,我们的国有银行都是特大型银行,美国现在特别担心,开始对我们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兼并收购提出了种种的疑问。另外是我国政府对市场的影响,美国最感头疼,包括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美国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迫使人民币升值,具有多重意图:首先是为了近期的利益,迫使人民币尽快升值,以扩大美国的出口,带动美国经济的复苏;其次是限制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不愿意再让美国市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服务;最终美国的长远目标,是旨在改变中国目前的汇率管理体制,建立自由兑换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削弱中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现在美国国会的共和党议员和民主党议员对待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民主党议员仍然就汇率问题大做文章,共和党议员却公开表示,人民币汇率固然重要,但是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还有更重要的问题。现在美国对人民币的升值也有一些担心,害怕影响到美国的通货膨胀。
第二是市场的准入问题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美国一方面继续严格控制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另一方面是要求中国进一步对美开放服务业和农业产品的市场。最近来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还在呼吁中国开放市场,可推动竞争,并透露美国计划向中国开禁出口1万件民用型产品,包括某些高新技术产品。这样,美国一直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将会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
第三是发展模式和产业竞争的问题。奥巴马政府不仅对华出口商品继续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的贸易补救措施,而且服务于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美国开始将中美经贸摩擦从一些单纯的商品贸易问题扩展到我国有关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投资管理、甚至经济体制等更广阔的领域。已经初露端倪的问题有关于我国稀缺资源的出口管制问题、主权财富基金的使用与管理问题、投资美国产业的收购兼并问题、汇率的政策和形成机制问题、依靠出口还是国内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问题,以及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问题等。
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而且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出口市场。2010年,美国出口中国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60%。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完全有可能在2016年左右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现在,加拿大仍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总额在2100亿美元左右;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总额在1500亿美元左右。根据美国的统计,中国超过墨西哥和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估计只需要几年时间。另一方面,美国对华出口潜力巨大。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数字,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在美国出口中国最多的5类商品中,第一位是农产品,第二位是废物和垃圾。如果按照拜登所说的,美国有1万件产品开禁出口中国,可见美国对华出口的潜力有多大?
现在美国正在努力调整进口市场的来源,向多元化的发现发展。也就是说,美国在开拓进口渠道,不希望中国永远利用美国的市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可是现在美国也没有办法,包括公司的定单,他离开中国以后就没法保证公司的效益,没法保证合同的守约率。以纺织品为例,我曾经访问过美国的零售企业,他们基本上没有库存,完全是按计划订货、上架和销售,如果与中国企业订货,合同期最短的只有20几天,而且履约率很高,不用担心违约。但是从其他国家订货,可能需要两三个月,而且履约率低,到时候可能拿不到供货而耽误销售期。
第二是美国对出口商品的控制。美国一方面在研究调整出口管制政策,另一方面仍然严格控制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因,也相信我们现在已经具备条件,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但绝不能仅仅等待美国调整对华政策,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发挥我们的优势,利用市场机制,逐渐改变目前的局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增加从美国的进口来带动美国对华的出口。增加进口,不一定只是进口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也应该包括普通消费品,以满足我国国内的需求。据美国报道,2011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了一个千人旅游团访问美国,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花费了600万美元,人均购物消费是6000美元。这个信息应该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目前我国能够直接出国采购物品的居民毕竟还是少数,为什么不研究调整有关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我国的零售产业,建立管理有序、货真价实的零售市场,疏通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渠道,既可以改善我国内外贸失衡的局面,又可以满足国内对一些中高档消费品的需求,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天津市武清区引进外国企业,建立名牌产品直销市场的做法,值得我们研究总结。
当然投资美国面临好多的问题,可是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自己可以解决一部分,不能指望由美国来解决,要美国完全取消安全审查,让中国企业来投资,这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进入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产业的选择。产业选择很重要,目前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产业的选择不能总是盯着一些资源性、高盈利、高技术、甚至是高敏感的产业,我们一去投资就控制美国的新兴产业和市场,重要通信设施,美国肯定不干。
二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从中小企业合作入手。我们有些企业依靠国家的力量,动不动财大气粗,出手不凡,人家本来值几个亿的企业,我们却开出10几个亿的竞价,很容易引起美国政界的关注。这样的收购兼并对我国也很不利,我们虽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对外投资一定要讲效益,保证国家和人民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三是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追求平等待遇。现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沟通和对话渠道,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一年一次。今后我国对话的重点要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从抽象问题的讨论转向具体问题的讨论,从应对美国的提案转向主动提出要求的方向转变,美国可以要求我们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也可以要求他们满足我们的要求,实现真正的、有实际价值的平等。我们可以谈判,今年谈不成明年再谈,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也无法答应你的要求。
最后一点就是企业自己的努力,深入研究熟悉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法律。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要真正熟悉美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去美国投资,不熟悉这些基本的东西,光有钱还不够。现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出钱,给美国律师事务所创造了双份的就业机会。代表美国的是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代表中国的也是美国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