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桂荣 韩群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NAFTA)的成功整合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许多国家和地区转而签订双边和诸边区域经济协议,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据WTO统计,截止到2010年2月共有462个区域贸易协定通知到GATT/WTO,其中有271个已经生效实施,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稳步增加。近几年来东亚地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内地和港澳签订的CEPA协议不仅使香港摆脱了经济的低迷,恢复了生机,而且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产业分工合作,提高了区域企业竞争活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东盟和中日韩10+3,东盟+X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台湾在东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面临“边缘化”和“被孤立”的不利局面。
陈水扁执政8年,在两岸关系上奉行“台独”政策,其“一边一国”、“去中国化”和“入联公投”等“台独”行径严重危害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陈水扁消极封闭的两岸经贸政策,如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实现,设置赴大陆投资上限,禁止陆资来台,限制大陆产品的进口等不仅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也降低了台湾经济的开放性。陈水扁的“台独”政策严重危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加上为了选举大搞政党斗争和政治操弄,使台湾投资环境恶化,外商投资不断减少,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全球经济体竞争力排行榜上由1999年第4名降到了2007年第13名。台湾经济每况愈下,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政府赤字巨大。未来随着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在区域整合之外的台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由政治孤岛变成经济孤岛。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的萧条使各国减少了进口,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大陆呼吁两岸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帮助台商渡过难关,同时加大采购台湾产品。在危机面前,台湾对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签订ECFA是台湾经济唯一的机会,只有签订ECFA才能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避免台湾“边缘化”,实现台湾经济国际化。台湾新执政的马英九当局希望签订ECFA,建立两岸经济合作的固定机制,实现两岸区域经济整合,以摆脱“边缘化”和“被孤立”的不利局面。
日前,两岸已于2010年6月底签订ECFA,签订ECFA对台湾经济有诸多影响,也将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
台湾经济属于海岛型经济,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首先,台湾岛内一些重要资源、能源比较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其次,台湾岛内受地域和人口限制,市场有限,产品绝大部分出口。2003年大陆首次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台湾主要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大陆、日本、东盟、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
从两岸贸易依存度看,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两岸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尤其是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有很大幅度的上升。197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只有0.1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不断攀升,到200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高达42.1%。台湾对大陆进口依存度也从1979年的0.38%上升到2009年11.7%。截至2009年底,大陆仍是台湾第一贸易伙伴,第一产品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可见,两岸贸易在台湾对外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台商到大陆投资建厂,所需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配件等大多是从台湾回购,增加了台湾对大陆的出口。而台湾又对进口大陆产品限制较多,导致台湾在两岸贸易中享有巨额贸易顺差。台商对大陆投资对两岸贸易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台湾向大陆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得台湾更集中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了台湾产业结构的升级。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大陆的转移,台湾传统制造业领域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到服务业,使得台湾服务业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同时,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湾原材料和半成品零配件的需求促进了台湾对大陆出口,获得巨额贸易顺差,为台湾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资本,促进了技术研发和升级。2009年,台湾第三产业在台湾GDP所占比重高达68.59%,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一般认为,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成员会产生贸易创造的效果,而对区外的经济体则产生贸易排挤的效果。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位于区外的台湾自然不可避免受到贸易排挤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增长速度相较于两岸贸易增长速度更大。
尽管两岸贸易也在不断增长,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曲线更陡峭,增长幅度较大。2002年中国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为8.8%,到2009年上升为9.65%,而台湾与大陆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则由2002年的7.2%下降到2009年的4.81%。这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扩大,显现出相当可观的贸易创造效果。201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为9.8%,东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而台湾同类产品进入大陆则面临9.8%的关税门槛,产品竞争力因而受到削弱。同样,在东盟市场上,台湾和大陆有竞争关系的产品也会因无法享受优惠税率而使其竞争力受到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会对台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投资转移效应。
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和台湾都是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而且二者在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海关统计显示,韩国和台湾对大陆出口商品结构前五类完全相同,合计高达八成,说明韩国和台湾在对大陆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可以说韩国是台湾在大陆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台湾岛内政局以及和大陆关系不稳定,加之台湾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台湾经济在四小龙里边表现最差,2009年台湾人均GDP落后于韩国,位列四小龙末位。
自2000年以来,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就一直高于两岸进出口总额,而且呈逐渐拉开差距的趋势,2005年,韩国对华出口首次超过台湾对大陆出口,而且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从2002年的12.9%下降到2009年的8.5%。与此同时,韩国的情况恰好相反,由1993年5.2%上升到2009年10.2%。这正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所导致的结果,由于台湾和韩国在产品结构上的相似性,台湾产品在大陆进口总额中所占份额部分被韩国产品所取代。
这说明,台湾陈水扁执政时期长期执行谨慎消极的大陆经贸政策,甚至为两岸经贸合作设置障碍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台湾的对外贸易,对大陆出口被韩国赶超。台湾原先具有的在语言、文化、大陆政策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而是被台湾当局执行的消极的大陆经贸政策所抵消。随着大陆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对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韩国的产品在这些方面都领先于台湾。
台湾经济是浅碟形的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进口减少,台湾出口受挫,2009年全年出口只有2037亿美元,同比减少20.3%,进口也只有1746.6亿美元,同比减少27.4%,进出口减少幅度是历年来最大的。而大陆由于执行了迅速有效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使得经济避免了大波动,并实现了8.7%的增长。进入2010年,受益于大陆进口需求增长强劲和ECFA的宣传效应,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猛,一季度,两岸进出口总额为314.41亿美元,同比增长72.8%,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2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76%。ECFA签订后,两岸进出口关税迅速降低或削减为零,则会引起更大的贸易增长,拉动台湾航运、物流、制造业等行业的增长,大陆赴台投资和ECFA引起的外商投资增加也会拉动相关行业发展。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表现在扩大的贸易和投资会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零关税或低关税产品的进口减少了购买产品的支付,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表明,两岸签订ECFA将促使台湾GDP上升1.65%~1.72%、总出口上升4.87%~4.99%、总进口上升6.95%~7.07%、社会福利增加77.1亿~77.7亿美元、贸易余额增加17.6亿~17.8亿美元,就业增加25.7~26.3万人。
ECFA的签订和实施将会促进台湾对大陆出口增加,提高台湾产品在大陆的市场份额。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彼此达成共识的产品实行零关税或低关税,并简化检验通关等手续,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将会产生贸易创造效果。尤其是大陆和台湾在经济规模、产业优势、关税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这种贸易创造效果会更明显。例如,大陆目前关税的平均水平为9.8%,较高于台湾关税水平4.5%,这样,当两岸签订ECFA对大量产品实行零关税或低关税的时候,台湾相对于大陆在出口增加方面,效果会更明显。
ECFA的签订和实施将使台商投资大陆更便利,投资行业更多元,巩固台商在大陆的竞争地位。两岸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对台湾开放比向WTO承诺更多的行业和市场,使得台商投资行业更广泛,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更好地利用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台商在大陆兴建厂房,利用大陆优势资源生产产品,并将产品投放大陆市场。有助于培育出优秀品牌,同时将经营所得投入技术升级和研发又可保持台商产品生命力,延长台商企业和台商产品的生命周期。ECFA签订后,台商企业相对于其他外资企业享有更优惠的措施,同时两岸投资保障机制又使台商到大陆投资无后顾之忧,台商在大陆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
ECFA有助于台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台湾经济国际化。ECFA签订后,两岸经贸关系实现正常化,就会降低外商来台湾投资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增强外商来台湾投资信心。另一方面,ECFA规定原产于大陆和台湾的产品在两岸之间进出口实行零关税或低关税,这样一些目标瞄向大陆市场的跨国公司就会来台湾投资,一方面利用台湾高水平的服务业如货物航运、金融业、管理咨询和会计等为自己服务,一方面又可以以台湾产品名义进入大陆市场,享受国民待遇,而不会面临关税门槛。在这个微利时代,零关税的待遇可以使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增加市场占有占有率。台湾市场化程度较高,外汇支付方便,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强,而且台湾具有与大陆距离近,文化语言相通的优势,使得台湾较受跨国公司青睐。2009年,美国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发布《投资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其中,台湾投资环境总体水平名列世界第五,亚洲第二。
东亚是近年来世界上最热衷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地区,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FTA数据库资料显示,目前在东亚共有45个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2010年已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覆盖人口达19亿,是世界上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不断深化,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台湾只有先同大陆签订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实现两岸经贸正常化,才有可能与其他国家商谈签订区域经济协议事宜。许多国家如美国、新加坡等明确表明只有两岸签订类似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合作协议后,才能考虑与台湾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台湾目前已签订的几个自由贸易协定对台湾经济利益不大,与这些伙伴国的贸易额只占到台湾对外贸易的0.18%。因此,台湾同大陆签订ECFA后,两岸关系风险降低,在大陆释放善意的情况下,台湾也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保证台湾经济继续与国际接轨,而不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