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笔者2008~2010年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5例,并与西医治疗组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1]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①有典型或不典型反流症状,有胃灼热和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证实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食管粘膜下段有红斑、渗出或糜烂、溃疡、狭窄。③通过PH测定,LES压力,滴酸试验及X线吞钡检查证实有反流表现。
1.2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来源于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39.2±3.0)岁;病程5个月~10年。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2~63岁,平均(40.1±3.1)岁;病程6个月~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药方组成:柴胡15克、郁金20克、枳壳(枳实)15克、陈皮15克、白芍15克、黄芩12克、大黄(后下)6克、槟榔12克,半夏12克、生姜9克,甘草9克,随症加减:呕恶重,加旋覆花(另包)15克,代赫石(先煎)30克;口苦重,加丹皮15克,栀子12克;泛酸重,加煅瓦楞子30克,煅乌贼骨15克;胸痛重,加元胡15克、川楝予15克;每天1剂,水煎2次,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吗丁啉片,每次10mg,每天3次;枸缘酸铋钾颗粒,每次1袋,每天3次;饭前半小时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禁食油腻、辛辣、酸性食物,疗程结束后胃镜复查。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糜烂病灶减轻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糜烂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表1所示。
表1 治疗结果[例(%)]
胃食管反流病多归属中医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使胃失和降,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运化失司,或肝气久郁化火,肝火犯胃,肝胃郁热,胃热蕴蒸所引起。本病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肝胆互为表里,胃胆同属六腑,均以通降为顺。治疗应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方中柴胡疏肝利胆;枳壳、郁金行气解郁,疏脾利胆;陈皮理气调中;黄芩清胆和胃;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止呕;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收敛胃气,调和肝脾,柔肝止痛。槟榔行气导滞;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攻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功。
现代药物理论研究证实,柴胡、枳壳能促进平滑肌收缩,加强胃、十二指肠排空和小肠推进速度,防止十二指肠液潴留[3]。柴胡具有抗菌、抗渗出、保护胃粘膜、促进细胞再生作用。甘草能增加胃粘液合成,保护胃食管粘膜,减轻胆汁损害,促进溃疡愈合。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和胃食管黏膜保护剂等。其中吗丁啉为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胃肠排空,加强并协调胃肠道运动,防止胆汁反流;枸缘酸铋钾可保护食管黏膜,防止反流的胆汁损伤食管黏膜。临床虽可改善症状,但疗效一般且容易复发。本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峻,陆凤翔,主编.内科学[M].科学出版社,2002,347.
[2] 李乾构,王自立.中医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