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 李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者消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症状[1]。萎缩性胃炎患者容易出现嗳气、上腹部饱胀或者钝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严重时出现消瘦、贫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2],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本文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78例,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测以及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78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2例,年龄39~76岁,平均(56.3±21.6)岁。
1.2 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出现嗳气、恶心、胃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腹部饱胀、钝痛、黑色粪便等临床症状。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窥镜进行诊断检测,并对患者进行确诊[3]。
1.4 治疗方法 1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西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奥美拉挫20mg/次,一日2次,四环素0.5g/次,每日2次,阿莫西林0.5g/次,一日3次,治疗周期为2周。另一组采用中药组方进行治疗,具体组方为:焦白术20g、柴胡15g、枳壳15g、白芍20g、炙甘草10g、炒麦芽10g、厚朴20g、郁金10g、炙苍术10g、鸡内金10g、蒲公英20g。煎煮后服用,一日一副,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对慢性萎缩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为89例,除治疗方法不同外,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5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4],分为临床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为:患者症状消除,半年内无复发;有效为患者症状基本消除或部分消除,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为症状无好转。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结果[例(%)]
由表1可知,两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9.74%,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的70.5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导致胃部分泌胃液以及分泌胃蛋白酶的能力降低,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5]。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一般的胃炎演变而来、遗传因素、与金属接触过量、细菌感染等[6]。
本组实验中,所用中药组方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等多种功效,因此,其总体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治疗组。西药主要是针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欠佳[7]。因此,合适的中药组方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1] 朱雪琼,翁雪健,吴松涛,等.“健胃消萎灵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医药学报,2010,38(6):84-85.
[2] 蔡和利,郑卫,马善美,等.胃复春、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2):106-107.
[3] 薛振龙.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胃镜与病理的对照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53-54.
[4] 唐友明.香砂六君子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2):48-49.
[5] 戴海东,郑孟林,张正才.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2):775.
[6] 程红杰,牛少强,张乃卫,等.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1):851-853.
[7] 石桂香.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