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自觉文化意识的提升及其基本策略

2011-04-03 14:46碚,黄
当代教师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意识文化

沈 小 碚,黄 雨 恒

(西南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承认不同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共同产生影响的事实,同时也需要使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来促进教学质量。这些观念和措施都基于教师自觉的文化意识。自觉的文化意识处于教师文化知识观念的最高层次,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今天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很多教师的文化意识水平还比较低,不能够适应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教师的文化意识进行分析,并且找到将教师的文化意识提升至自觉层次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的文化意识及其层次分析

“意识”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叶奕乾等人认为“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1]意识和认识是不同的,“意识中不仅包含有认识,而且也包含着人的体验,如满意或不满意、爱或恨等”。[1]从根本上来说,意识是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文化意识则是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对文化的认识有完整和不完整之分,而对文化的体验则有喜欢和厌恶之分。

文化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多元文化教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虽然不同的著作、不同的学者观点存在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及增强理解可以确认的不同团体的文化”[2]的目标上,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旨在促进文化理解的多元文化教育,无论其理论建构多么的严密,在实践层面上都不能忽视教师在实现多元文化教育任务和目标上的作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呼吁我们关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之下教师的文化意识,研究者认为:“多元文化时代的来临,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须具有多元民族的态度和价值,对学生的不同文化及各民族、群体的文化与历史因素有充分的了解,能从多元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的诸多问题”。[3]140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但其核心是文化意识的问题。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建立在对文化的清晰认识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取向上。

对于教师来说,身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之下,面临多种文化的冲击,自身会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的看法和认识,也会相应的形成对不同文化的价值判断。总体来说,教师的文化意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是模糊的文化意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无论是对教育中的人还是物都有一种文化上的控制力。身处在教育教学中心的教师,时刻都处在文化控制的场域下,只是不同的人对于文化的感知力不同而已。处在文化意识模糊阶段的教师,由于对日常教育生活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思考,往往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他们之中有些人能够意识到多元文化教育中个别的文化现象,如教材中很少提到少数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村落的儿童学业成绩不太相同等现象,但是缺乏逻辑地联系和思考,不能够将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他们将教材缺乏少数民族文化归结为教材编制者的个人行为,或者将不同民族村落儿童的学业成就归因为他们的学习刻苦程度。文化意识模糊阶段的教师对于文化的思考是片段的、零散的、感性的,他们身处学校教育中,长期受到一种固定模式的文化浸染,已经失去了对于不同族群文化差异的反思和批判,即使能够发现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也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认识当中。

第二是偏激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教育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族群运动中,其本质是对于不同族群文化的态度问题。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多种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的场域中相遇,不可避免的要有所冲突、有所选择。目前,在多元文化教育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的比例是不相同的。教师们对于学校当中传承的主流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两者的认识和感受有所区别,这就形成了教师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偏激的文化意识是指教师在看待主流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不能够理性地判断两者的优劣,而是凭借主观的感受和片面的认识来评价。处于文化意识偏激阶段的教师,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不强,往往单方面地去看待不同文化。比如有的教师盲目地抬高主流文化,认为主流文化是先进、优秀的,而少数民族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拒绝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害怕少数民族文化因此会消失和变质。以上观点,无论是文化的自负还是文化的自卑,都是偏激的,都会对学校教育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三是自觉的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在他看来,“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4]自觉的文化意识是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文化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正如费孝通所言,自觉的文化意识建立在对多种多样的文化的认知基础上,要知道文化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这是理解一种文化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升华到感情和价值观上,不偏不倚地对待各种文化的存在,认识到民族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方式,对各种文化抱有尊敬和理解的态度。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文化意识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民族地区和不同的教师个体身上表现不一致。三个发展阶段呈上升态势,模糊的文化意识是因为对文化没有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也无价值判断,偏激的文化意识具备了文化的知识但却缺乏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判断,只有自觉的文化意识才具备了文化认识的完整性和文化情感的理性。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文化意识都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而能够达到文化自觉程度的教师是十分稀少的。由此可见,在多元文化教育日益重要的今天,教师的文化意识需要得到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重视。

二、指向自觉的文化意识的基本特征

如上所述,自觉的文化意识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是对主流文化、民族文化和世界多样文化完整而广泛的认识,二是对多种文化的存在持有理解、尊重的情感态度和理性的判断。多元文化教育的特殊环境,使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种文化的冲击,在对文化的认识和判断中,教师的文化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是多元文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总体来说,自觉的文化意识有三个特征:理性、多元性和个性。

(一)理性

理性特征是指教师文化意识的深度。首先,理性是对感性的升华,理性作为人的一种自由判断、选择和反思的思维,是人们驾驭非理性和感性的能力。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多元文化教育不可避免的问题。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师身处于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之中,需要对身边形形色色的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判断。这种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性、零散的阶段,还要上升到理性的阶段。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片段、零碎的文化现象,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觉察和思考,并采取相关的文化理论和教育理论来处理。石中英认为:“作为一种推理或认识的能力,‘理性’不仅关涉到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涉到行为目的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辩护。”[5]可以说,对于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是教师处理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各种文化问题的依据,也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合理辩护,否则,多元文化教育就会失去实践上的支持。其次,理性建立在逻辑思考的基础上。“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6]“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以及依据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理性的文化意识需要对文化的本质和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将文化作为一种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到文化的传统、文化在今日的影响以及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元文化教育需要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在主流社会生活的能力,还需要传承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任何对两种文化带有偏向的教学行为都有悖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初衷。多元文化教育的任务和目标需要教师具有理性的文化意识。

(二)多元性

文化意识的多元性特征是指教师文化意识的广度。文化自觉指向文化的多元性,首先是由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所决定的。一方面,教师作为国家意志在教育中的代言人,需要深入的了解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教师作为本土知识的专家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精英分子,需要对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担负起责任。教师的双重角色,需要教师具有文化沟通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要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交流和互动,教师对待多种文化的态度上就需要客观,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的意识。其次,文化自觉指向文化的多元性是由多元文化教育维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任务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中指出,“文化多样性带给人类的福祉正如生物多样性一样。文化多样性注意到人类以往所有经验、智慧和实践的精华。”[7]文化多样性与人类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文化是人类知识与文明的来源,文化多元性与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是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所必需的要素。多元文化的存在使人类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多样,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至于模式化和单一化。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深入认识主流文化的同时自觉传承本民族文化。在对学生的培养当中,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

(三)个性

文化意识的个性特征是指教师文化意识的差异。文化意识作为对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在不同的教师群体和个体中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文化意识上升到自觉的程度。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尊重教师文化意识的差异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诉求。多元文化,不仅包括不同民族族群的文化多样性,也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文化多样性。文化意识是构成教师文化的一部分,尊重教师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是尊重教师的文化意识的多样性。文化意识体现在不同教师的身上,会带有教师自身的文化判断,只不过这种判断并不带有偏见,而是对客观文化的一种认识和看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育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化都选择进教学当中,因此多元文化教育也是需要对文化进行取舍的。哪些文化形式合适进入学校教育,哪些文化形式应该在社区当中传承,不同的文化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不同方面发展等等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思考和选择。处在多元文化教育实践中心的教师,需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对多样的文化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教育的材料。这个时候,教师对文化的认识和判断就是带有个性色彩的。只要教师对文化的认识和选择不是带有偏见的,而是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进行的客观取舍,那这种文化意识就是合理的。教师的文化意识的个性表现,正是对文化责任的一种承担,是一种文化的自觉。

理性、多元性和个性分别从深度、广度和差异性三个维度对教师自觉的文化意识进行规定,但是三者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紧密协调的。理性、多元性和个性是自觉的文化意识的特征,也是教师文化意识水平评判的标准。理性对非理性、多元性对单一性、个性对普遍性,清楚地认识文化意识的三对矛盾,才能够对症下药,采取有利于教师文化意识提升的措施。

三、教师自觉文化意识提升的 基本策略

教师的文化意识受到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受到自我的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也受到身处的教育环境的制约。要使教师的文化意识提升到自觉程度,就需要以理性、多元性和个性为标准,以影响教师文化意识的原因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创设有利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影响人的认识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教育环境也同样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文化意识。从宏观上分,教育环境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环境是指外在环境,如校园设施、教室、教科书等;无形的环境是指精神、文化、制度等软环境,如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评价方式等。从有形环境上说,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盲目追求城市化、现代化,缺乏自身的民族特色;学校教科书对少数民族文化重视不足。研究表明:目前学校所使用教科书“以汉民族的主流文化为主,主流文化的体现,少数民族文化被忽视和边缘化。”[8]从无形环境方面来看,“内地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评估与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基本是一样的,都是实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府)主义的管理模式。”[9]这种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和单一管理的模式也制约着教师的文化意识。

要促使教师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需要创设有利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教育环境,从有形和无形的环境上唤醒教师自觉的多元文化意识。在教育评价上,应该抛弃以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增加多元文化知识水平的评价,鼓励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有特色的人才观;在课程上,应该促进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使用多元文化教材,或在国家统编教材中增加多元文化的内容,如美国在高中开设“民族学习”课程,介绍各种族在音乐、艺术和文学方面的文化贡献;[10]在教育教学上,应该允许教师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促进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另外,充分听取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建议,使教师的观点能够受到真正的重视也是促进教师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校园和教室环境中,应该形成多元文化的特色,把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共同带进学校中来,形成多元文化的氛围。通过这些措施,多元文化教育有了环境和制度上的保障,多元文化知识、体验与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自觉的文化意识也将得到提升。

(二)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教育环境唤醒教师的文化意识,而要使这种文化意识能够得到深化,还需要增加教师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教师的文化认识来源于自身经历等直接经验,也来源于书籍和培训等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认识会相对深入但会比较主观。间接经验是一种广泛的、客观的认识,比较系统但是却不一定深入。目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文化认识主要有两个偏差:一是文化认识不够深入,二是文化认识不够客观。对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可能导致片面和浅薄的认识,就无法把握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就会影响教师对教育中各种文化现象的判断;对文化的认识不客观,就可能会不理性的去看待文化,导致文化的自负或者文化的自卑。对于文化认识的不足、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匮乏,都直接影响教师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因此,应当在教师培训中增加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论的内容。

首先,在培训当中增加多元文化的知识,培训教师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不同文化。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策略,如对少数民族的教师,重点促进他们系统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文化,同时多了解主流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对外来的教师,重点在培训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去除文化的偏见。在文化的体验上,应该为教师提供体验其他民族文化的机会,如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或者到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学校进行教学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也应该主动进行合作,创设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加教师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其次,教师自觉的文化意识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提升的,在增加教师的多元文化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提供多元文化的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的文化认识和文化意识能够在实践当中得到肯定和升华。在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成为了师资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在制订的许多师范教育修业计划中,有诸如多元文化教育、文化多元论、多元民族意识、人际关系的标题。”[3]163对其他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也有利于教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思自身所处的文化。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使得教师对于不同文化的思考更加科学,在教育教学更能够自如地实施多元文化教育。这也是教师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互动

文化意识是对文化的认识与感知,它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来源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很大影响。要使教师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经历。从一种文化的视角去看待另外一种文化,难免会产生偏差,“在一般情况下,局外人难免会以一种优越者的姿态通过自己的文化‘镜片’来观察异族的社会生活。他们所看到的更多是与自己文化不同的或者‘落后’的东西。”[11]即使是成长于本地区的教师,如果不能对自身的文化有正确的理解,也同样会陷入文化偏见的境地。[12]要想在这种情况下,使教师超越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需要增加教师对于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文化环境也应为教师的自觉文化意识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条件。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和社区应该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学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交流。这种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将有效地促进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的提升和自觉文化意识的形成。例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可以将少数民族的社区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来源;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听取社区领导者、学生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正确意见;学校与社区开展文化的展示,共同促进多元文化思想的传播。这些措施看似与教师的意识关系不大,实际上却能够为教师的文化意识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致力于促进学校多元文化教育效果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将不断深化对学校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理解,不断地思考如何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的思想。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看待文化的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文化意识也将得到促进。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

[2] 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99.

[3] 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94.

[5]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5.

[6] (东汉)许慎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1:45.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6-17.

[8]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9] 迈克尔·艾普尔.市场、标准与不平等[J].教育研究,2004(7):71-77.

[10] 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实践[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5:117.

[11] 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74.

[12] 朱志勇.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90-9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意识文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