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义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315100)
2010年,宁波市政府实施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服务“百家社区、千家企业”民生实事工程。笔者所在单位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作为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成员馆,秉承高校服务地方的理念,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承担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医学文献信息服务推广任务。笔者结合自身服务实践,拟就地方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医学文献信息社会化服务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带来些许启示,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建议。
始建于2007年的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是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四大公共平台之一、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信息设施,是由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宁波地区15所高校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及广大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的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平台。从建设之初,其目标定位就非常清晰,即为广大宁波市民提供公益性文献信息服务,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服务推广则是使数字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必经之路,是让广大市民了解、认识、熟悉和利用数字图书馆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建设的初衷与根本要求所在。因此,在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总体规划建设方案中,明确把服务推广项目建设作为其三大组成部分之一。2010年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前期的基础项目建设转向后期的社会服务推广,进入实质性的社会服务实践阶段。
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建设创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模式。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高校图书馆应当有所作为。近几年来,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曾于2008年参与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课题项目,同时课题组发表了文献[1],期间做了大量的医学信息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工作。从掌握的现实情况看,大部分社会医学信息用户对医学文献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缺乏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加之信息检索技能欠缺,其信息需求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满足,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医学信息用户素质提升,阻碍医药卫生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为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应该对自己的功能和定位进行重新思考,把开展社会服务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能之一,为地区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区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提供信息支持。鉴于此,2010年,我馆主动面向社会开展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医学文献信息服务推广项目,积极进行基于区域数字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有益探索。
根据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要求,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导向,把服务贯穿建设全过程,把服务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实现在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这与宁波市政府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即通过建成宁波市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开展培训和服务推广,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推广项目建设,鼓励各成员馆积极拓展服务社会功能,开展校(图)企合作,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技术水平和信息服务素养,并将其列为民生工程,同时配套专项财政经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高素质的队伍是实现高水平服务的关键。我校图书馆通过联合本校广大师生共同组建成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为高水平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负责本次服务推广项目的团队主要由四类人员组成:(1)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我校图书馆拥有一支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信息服务队伍。其中90%人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占近30%,他们中的多数人员具有医学知识与图情知识交叉的综合知识结构,并在长期实践中熟练掌握了各种信息源的利用方法和文献信息利用指导培训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处理能力与信息鉴别评价能力,能够提供广泛的、专业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2)卫生信息专业教师。我校拥有一支高学历的卫生信息专业教师队伍,他们长期从事卫生信息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专业背景优势,对卫生领域内各种信息资源的挖掘、组织、利用具有很好的驾驭能力,同时他们在业务进修和对外学术交流中掌握着大量的情报信息,是一支重要的情报服务队伍。(3)医学学科专家、教授。我校拥有医学专业教授、副教授50余人,学科分布广泛,基本覆盖了护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药理学等医学专业学科。他们作为信息服务的兼职顾问,能够帮助图书馆开展深度咨询服务和重大专项信息服务。(4)卫生信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我校拥有一定数量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他们通过卫生信息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熟练掌握各种卫生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查询指导利用能力,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加盟服务团队,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丰富的医学信息资源是开展医学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通过我校图书馆与宁波市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力共享,已经建成一套内容相对完备、功能相对完善的多类型中外文医学信息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其中包括生物医学专业纸质图书30余万册(均实现OPAC查询)、电子图书系统(中数图、超星、书生)、医学专业考试数据库(银符在线、智联起点)、三大中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CNKI)、维普医药数据库、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中国医学科普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医学精品课程数据库、宁波市医药产销特色数据库、台湾科学期刊数据库、台湾科学学位论文库、MEDLINE WITH FULLl TEXT、MD Consult、EBSCO、Springer Link、ProQuest学位论文库等信息资源群。利用元数据技术对这些分散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提供统一检索服务,并采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支持用户通过直接下载、远程登录下载、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形式来获取信息资源[3]。此外,还可以享受NSTL、国家图书馆等重要国内外文献信息联盟提供的服务,能够较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边际需求。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多年办学历史,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与宁波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1)教学工作的融合。学院在宁波地区拥有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单位,并从各医疗机构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我校兼职教师,同时我校教师也经常下基地实践,双方在长期的共建实践教学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2)继续教育服务。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宁波市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任务。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点、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宁波分中心、宁波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等均设在该院,这是一个通往社会服务的大平台。(3)校友网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校友遍布省内各医疗单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我校特别重视与校友的联系,开设“校友课堂”,用来加强与校友的交流合作。(4)学院重视校企合作。2008年11月由我校牵头,联合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成立宁波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成员已有68家。2010年9月,学院单独设立“科技管理与地方合作处”,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综上所述,此次服务推广项目必然能够得到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从而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全面做好面向社会的服务工作,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紧密围绕医学信息服务品牌,我馆从以下几方面做足了准备:(1)创新组织结构。专门成立了专家顾问组和社会服务推广组。专家顾问组成员由相关单位领导、图书情报专家、医学信息学专家、医学专家、计算机技术专家等组成。其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推广战略规划、实施计划、服务标准与细则,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并对服务质量进行评审验收。社会服务推广组由馆长任组长,各部门骨干人员为组员,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下,负责开展服务推广具体工作。(2)用户调研。联系和调研宁波市区大型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市辖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需求与文献资源建设情况;落实服务单位,确定重点服务单位与一般服务单位,做到全中有重,较好地照顾各方的切身需求。(3)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平台,采取积极主动上门联系和广泛撒网两种方式。一方面,通过联系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大型医疗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医药相关行业学(协)会等有关负责人进行服务推广的接洽、组织、安排,这样便于组织工作的整体进行,能够有效扩大服务推广范围的覆盖面。另一方面,通过广泛撒网的方式,向相关单位发放服务推广介绍,以便有需求的用户主动提出要求,从而开发出潜在用户。(4)培训质量。用户培训质量是服务推广中的重点、亮点所在,为此我馆抽调具有丰富的用户培训经验的资深馆员和信息检索专家作为授课教师,反复研讨修改培训内容,深入琢磨授课技巧,并进行多次馆内试讲,不断提高授课质量。经过上述的精心准备,为服务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的服务推广内容上,以“当前在宁波市范围内获取医学文献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为中心,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精心规划制作服务推广内容,主要包括:(1)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平台使用介绍;(2)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全市开放商业数据库使用方法;(3)生物医学专业数据库使用方法与技巧;(4)网络免费医学信息资源利用;(5)通过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利用远程下载、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等方式获取文献的途径;(6)利用NSTL宁波服务站获取中外文文献的方法;(7)向用户发放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使用手册和医学文献信息获取利用指南;(8)为用户提供授课教师的培训课件资料;(9)为用户单位办理图书借阅证;(10)宣传推广。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进行及时跟踪报道,采用大型会议穿插、张贴海报等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如《慈溪日报》对我们的推广活动进行了报道,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4]。
在具体的服务推广形式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采取集中统一培训、点对点培训、网络远程指导和个别指导等方式[5]。以集中举办培训讲座形式为主,精心制作培训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现场演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并配以案例介绍,生动直观地向用户传授数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还尽量放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里进行授课,做到边讲边练,以利于用户实现对信息检索技能的快速掌握。培训结束后留有一段时间供大家当场提问、老师即时负责答疑,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类型、层次和信息需求特点,对培训内容做相应调整,实现因人而异的培训。
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不应仅局限于提供一般的文献信息服务,而应充分发挥一切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推进服务深度,以此来吸引用户,从而体现出高校的社会服务价值。我馆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专项服务:(1)深度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我校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从图书馆资深馆员、医学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等人群中调用人员组成动态服务团队,面向政府机构、医疗企事业单位、重大项目、团体、个人等不同服务对象开展多种类型的咨询服务,提供诸如专项信息咨询、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科技查新、撰写专题报告等服务[6]。为政府提供卫生决策信息支持,为医院提供临床诊疗信息,为药械企业提供产品技术信息与竞争情报信息,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全程信息支持,为医务工作者释疑解惑。(2)产学研信息服务。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实力的提升,为此,我馆瞄准了这一市场。一方面,利用我校现有的科研成果和从各类文献资源中挖掘、整理的科研成果,向医疗机构推介,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提高医疗机构生产率;另一方面,促进我校科研学术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如我校的全国卫生法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现代护理技术研究所、医学技术应用研究所、健康服务与技术开发研究所与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双方进行人才交流、科研项目合作、技术探讨等活动[7]。图书馆则在其中扮演中介角色,为双方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对双方合作成果产生的有益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产品。(3)学习中心支持服务。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广大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同时,国内外高校的网络公开课活动也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为此,我馆开展了学习中心支持服务。通过对我校现有的网络课程库、精品课程库、医学专业图书、医学专业教材、医学专业工具书、医学专业考试库、医学视频库、英语学习库等资源的集中整合与揭示,建立了功能完善的网上学习中心,形成了岗位培训、在职进修、成人学历教育、全日制教育四个层次的阶梯式医学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并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资源推介服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进度[8]。我馆还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图书馆学习研讨室,为他们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实体场所。(4)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馆以现有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First Consult、MEDLINE WITH FULL TEXT 以及网络循证医学信息资源等为基础,由我校医学学科专家、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专家、医学信息服务人员三类人群共同组成循证医学信息服务小组,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形成合力,面向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检索与评价服务。通过此项服务解决了不少现实医学技术问题,提高了临床治疗决策水平,服务亦初见成效。
我馆非常注重用户单位的反馈和对自身工作的即时总结。在每次开展服务推广时,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调查表,以便了解用户对培训内容的意见与建议、用户对服务效果的满意度等内容,此外,还建立了用户定期回访制度。通过对用户反馈情况的分析,使我们掌握了宝贵的背景资料,同时结合专家顾问的点评和服务人员的自我总结,有利于对服务推广工作质量进行科学评估,从而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之处,逐步积累经验,以便完善服务推广计划,不断改进服务内容与形式,使服务推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对用户所作的服务推广内容多、信息量大、复杂度高,加之多数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不高,所以仅靠一次培训不足以使用户充分吸收所有要点,因此,向用户单位提供连续的、不间断的后续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通过与用户单位签订数字信息服务协议,建立重点单位的服务长效基地,从各医院图书馆(室)挑选合适人员组建一支数字图书馆服务指导员队伍等方式,来建立稳定、后续服务长效机制。利用电话指导、QQ在线交流与远程协助、电子邮件、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问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决,不断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发挥信息服务的长期效益。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教育信息职能,加快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为此,我馆以把自身打造成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中心为目标,争取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学信息服务,为有效推进宁波地区医学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周国祥,周 莺.宁波市医学信息用户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1):23-25.
[2]胡赤第.建设宁波市数字图书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EB/OL].http://www.nbdl.gov.cn/abo/info/info.action?&id=19 26059.2011-04-10.
[3]郑 义.宁波市卫生政策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构想[J].图书馆界,2009,(3):92-94.
[4]郑亚清,张 璐.轻点鼠标,医疗资讯尽收眼底[N].慈溪日报,2010-07-06-12.
[5]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6]李久林.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之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99-202.
[7]聂峰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推广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0,(8):71-73,77.
[8]谢丽娟,郑春厚,吴庆伟.中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