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情
(广西财经学院,南宁530003)
图书馆共建共享实际就是共建共享各方利益博弈过程,各方利益是否平衡直接关系到共建共享的成败,因此,研究利益平衡机制在图书馆共建共享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楼靖华认为,利益平衡机制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驱动力,通过对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主体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达到一种相对平衡,并促使各相关主体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的驱动力,从而实现对各相关主体思想行为的引导与控制,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调节过程和方式。
莫泽瑞认为,利益平衡机制是指不同利益的合作者之间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的有效领导、良好的激励措施、广泛认同的文化软环境等方式,科学地制约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分配各种利益成果,实现各方利益的相对均衡,达到互利互惠和多方共赢的目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益平衡机制,就是利益各方通过公开、公平、合理、合法、协商的方式诉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现各方利益的相对均衡,从而促进利益各方团结协作。
上述三种观点都部分反映了利益的调节目标和调节方式,但是,未能反映利益平衡的核心,即平衡实际上就是公平、合理、合法;未能反映利益平衡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即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谈判通道;未能反映利益平衡的衡量标准,即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成本与收益是否对称、利益结构是否协调、公平与效率是否对称;未能反映以互惠互利为主要目标的内容。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利益平衡机制就是以互利互惠、各方共赢为目的,利益各方通过制度化,以公开、公平、合理、合法、协商的方式诉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成本与收益对称、利益结构协调、公平与效率对称,从而促进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发展。
利益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事物。从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横向来分类,利益平衡机制可以分为政治利益诉求机制和经济利益诉求机制。按利益发生的纵向时序来分类,可以分为利益创造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本文将从利益发生的时序来探讨利益平衡机制在图书馆共建共享中的作用。
1.3.1 共同的合作愿景
共同的合作愿景是合作的基础,只有合作才有利益各方的利益诉求,才有利益平衡机制的实现。就图书馆共建共享而言,图书馆共同的愿景就是为了应对书刊价格的迅速上涨,降低书刊的采购成本,提高文献信息的保障率。正是基于这样共同利益的愿景,才使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同时产生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进而使利益平衡机制产生作用。
1.3.2 平等的利益主体
利益主体是指共建共享利益各方,包括图书馆、读者、作者、文献信息提供商等。利益主体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只有利益主体平等,讨价还价协商机制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要求。就图书馆共建共享而言,只有利益各方政治经济地位平等,图书馆之间才能平等协商和平等合作,图书馆共建共享才能有效顺利开展。
1.3.3 制度化的诉求渠道
在图书馆共建共享中,利益各方必须进行信息交流和有效沟通,而信息交流必须有正式的交流渠道和制度化的交流方式,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有效的信息流通,才能使共建共享长期化、稳定化。
1.3.4 公平合法的原则
公平就是指保证利益各方在参与利益博弈时获得同等的机会,避免任何一方由于错失机会而造成利益损失。只有公平合法,共建共享才能持久长效。
追求最大的利益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动力源泉,这种利益包括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2.1.1 提高文献保障率
基于读者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供给能力有限性的矛盾,每个图书馆都在追求不断提高文献信息的保障能力,而共建共享成为图书馆在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提高文献保障率的必由之路。如调查数据表明,国外图书馆对其本地资源满足率的自我评估平均值为81.7%,我国图书馆仅为73.7%,通过共建共享,国外图书馆的总满足率达到了88.4%,而我国达到92%。
2.1.2 争取各种资金来源
资金是图书馆建设的血液,追求各种资金无限注入是图书馆解决读者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供给能力有限性矛盾的必由之路。但是,在一个时期内,资金的供给是有限的,就政府拨款而言,政府总是期望投入的资金取得最大的效益,而图书馆共建共享恰好提供了实现这种期望的最佳途径,因此,图书馆追求各种资金来源自然而然地与图书馆共建共享结合在一起,成为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动力源泉。
2.1.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定时期内图书馆获得的资金总是有限的,而读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共建共享提供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好途径。如,据台湾学术资源倍增行动方案联盟2005年对采购的Netlibrary电子书计划联合采购效益评估表明,同样投入5万美元采购成本,联盟共同购买的可使用馆藏数量是单个图书馆购买的37倍,平均单价成本节约75.4美元。
2.1.4 提高各项工作效率
图书馆共建共享内容主要有: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最贵电子资源集团购买、合作编目和开发数据库、网络电子资源的合作开发、开展合作参考咨询服务等,这些合作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有的项目单个图书馆难以独立开发,通过共建共享可以联合攻关,使很多难题得以解决,进而使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换而言之,图书馆对工作效率提高的追求使之自然而然地选择共建共享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共建共享最核心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率,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的分享就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最大利益分配,而这种利益分配的依据正是利益平衡机制,即不同成员之间在分享组织资源过程中所获得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称的。如加拿大首创计划图书馆联盟,该联盟采用会员制,其所有经费由各成员馆分担。根据成员馆的不同权利和义务收取会费,将成员馆分为两类:(1)完全成员馆缴纳1000美元/年会费,有选举权,有权参加执行委员会和下属委员会;(2)合作成员馆缴纳300美元/年的会费,无选举权,只能参加下属委员会。
图书馆共建共享也存在经济方面的收益,其收益也在成员之间分配。这种收益分配也遵守利益平衡机制,即不同成员之间在分享组织资源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与其投入成正比,使每个成员都能确信其资金投入是安全的,对组织的贡献是认可的,服务需求也可得到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共建共享组织虽然为非盈利组织,对盈余收益不能直接分配,但是其盈余收益再投入产生的利益(主要是文献保障率的提高)仍按利益平衡机制在不同成员之间分享。如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按规定,非营利机构不得分配收入盈余,该中心没有直接分配其收益,而是将所得盈余再全部投入于对现存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与研究、设立奖学金、补贴成员馆、赞助合作项目、资助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赞助图书馆界开展的各种学术研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OCLC不断扩大再生产,并步入生产—盈余—扩大再生产—盈余的良性循环中,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成员馆按照成本与收益、权利与义务对等分配方式分配到的利益也不断提高。
图书馆是自身利益的拥有者和维护者,也只有图书馆自身才能切实维护图书馆的利益,同时,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共建共享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利益是否平衡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是否具有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进而决定着共建共享的成败。然而,图书馆之间却常常发生利益冲突和矛盾,突出表现为:政府给予图书馆的拨款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当给予某一图书馆拨款过多时,给予另一图书馆的拨款必然相应减少;图书馆在共建共享时,某一图书馆如果分享过多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资源共建共享。据调查,我国60.3%的图书馆认为其在共建共享活动中投入的成本大于收益,只有20.5%的图书馆认为收益大于投入,而国外有57.1%的图书馆认为收益大于成本,仅有19%的图书馆认为成本大于收益。这表明,我国图书馆在共建共享中比国外图书馆更需要利益平衡机制进行利益协调。
图书馆共建共享产生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必须进行有效的利益协调,以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而对利益冲突的协调依据正是利益平衡机制,即权利与义务对称、成本与收益对等、公平与效率协调、利益结构协调等原则。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其经费首先主要由政府投资,但也不完全依靠政府,该中心的7个中心在获得教育部门购买外文社会科学期刊拨款的同时,还必须由学校配套提供相应的经费,保证各承担中心任务的图书馆既享受了权利,又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也力求成员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投入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和补偿,从而调动利益各方的积极性,使该中心成为中国建设比较成功的图书馆联盟。据统计,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不到一年,就己实现文献传递服务4.8万笔,而之前,我国各级图书馆之间每年开展的馆际互借量均没有超过1万件。
2.4.1 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利益保障极其必要
利益保障可分为宏观保障和微观保障,前者是指国家在宏观层面加大对参与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的拨款,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能力,调动各馆的积极性;后者指共建共享组织对其某一或某些参建能力低的成员进行补贴。无论是哪一种保障,都是依据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进行拨款或补贴。首先,参与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经费多寡悬殊。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根据中西部地区高校所承担读者数量,对该地区高校图书馆总费用的50%进行补贴;对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提供70%文献传递补贴优惠政策。而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经费的缺乏严重制约中小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能力和积极性。其次,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意愿也千差万别。根据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区域流通系统业务统计分析,自2004年12月1日至2008年10月15日,江苏省110所高校中,有近45%的高校借入图书数量不足100册,更有15所借入为零;借入图书册数达1 000册以上的有17所高校,均为南京地区高校;图书借入量为零的有15所高校。在图书借出量方面,近80%的图书馆没有任何借出,95%的借出量集中于8所图书馆,且借出量高的8所院校与借入量高的院校相比,仅3所相同,特别是部分中、小图书馆仅借入,无借出。上述数据表明,图书馆共建共享存在的利益失衡不仅需要对利益主体进行协调,还需要对利益主体进行利益保障。
追利动机是图书馆共建共享利益动力源泉。而项目立项是实现追利动机的有效方式:(1)项目能使众多图书馆具有共同的愿景,正是这种共同的愿景把众多条件各异的图书馆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共建共享目标而努力奋斗;(2)项目能使政府有的放矢地拨付资金,避免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同时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项目有利于集中图书馆界各类人才,共同科研攻关,解决共建共享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加快共建共享进程。为此,在构建图书馆共建共享利益平衡机制时,要以项目立项的方式凝聚资金和人才促进共建共享的发展。
股份制的最大优点是按股份划分所享受的权利和分担的义务,等量股份享受等量权利,承担等量义务,分享等量收益。构建图书馆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时可以借鉴股份制的这些优点来划分参与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各项权利与相应的义务,即按照各图书馆所要承担的义务把政府拨款、社会捐款、自筹资金等来源的款项划分成等量股份,利益分配时可以按股份分红,即使运营盈余不直接分配到各馆,也可以按照股份配股,把盈余用于扩大再生产,为图书馆共建共享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使图书馆共建共享步入良性循环。
首先要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对共建共享利益具有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图书馆共建共享利益协调机制时,首先要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由市场调节各个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初次收益;其次要健全沟通渠道。沟通和理解是化解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最后,要加强利益补偿。由市场调节的利益难免会出现失衡,要及时、充分地对利益失衡者进行补偿才能保证他们的积极性
利益保障可以分为共建共享组织内部保障和政府保障。在图书馆共建共享过程中,由于共建共享组织内部保障资金少、能力弱,因此,只能以政府主导的形式来构建利益保障机制:(1)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机制;(2)从制度上保障竞争机会的平等;(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民主能使利益各方的要求能够以合法形式及时表达出来,进而有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4)加强对图书馆的投入,发挥政府的二次保障功能。
[1]莫泽瑞.台湾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经验与借鉴[J].图书馆杂志,2007,(4):63.
[2]孙 琼.加拿大图书馆联盟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83.
[3]徐 敏.国内外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1):8.
[4]蒋 敏.中国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4):6.
[5]江 新.论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运行障碍[J].图书馆建设,200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