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

2011-04-03 03:36齐雅莎
对外经贸 2011年7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跨国绿地

齐雅莎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一、我国海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具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的条件,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大企业集团的逐步完善和壮大,许多大企业已具备条件逐步投资国外,开展跨国经营。这些海外企业虽然起步较晚,金额较少,但发展迅速,对外投资的范围较广,但仍以资源获取型为主。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宏观管理上存在薄弱的环节,很多时候企业管理仍然以行政干预为主,这使得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甚微。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只偏重于关注东道国,而忽视了对投资母国的影响。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起先着眼于发达国家企业外向FDI的动机和决定因素,后来逐渐扩大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探讨。事实上,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逆向技术溢出,即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接近东道国的R&D资源,进而获得由东道国向投资母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

二、我国企业技术型对外直接诶投资的模式选择

我国企业目前采取的“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已经无法满足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必须考虑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长远发展的技术和资源,选择适当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链节的提升至关重要。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还是战略联盟这三种方式都拥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其中哪种投资模式更适合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一)跨国并购

对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始于对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和决定因素的探讨。但并没有将这种技术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相结合进行观察。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身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廉价的生产资料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特别是2001年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得我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及其全球战略布局的要地。国内企业急需寻找新的途径来获取企业发展中最为核心的技术资源。现阶段,我国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通过“走出去”来突破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通过跨国并购,直接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资源。在跨国并购中,我们应该特别考虑并购后企业注入了哪些优质资产,如何改善公司管理,拓展被并购企业的业务等方面。同时,企业还应当考虑未来的潜在收益、技术和管理的改善。比如1998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克拉斯勒公司的合并就是一次成功的跨国并购,并购后成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因此,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并购模式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先进技术、打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快速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和理想途径。

(二)绿地投资

绿地投资模式也是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实物资产的重要方式。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绿地投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绿地投资的成功实例有海尔集团当年在美国汉姆敦建设生产基地,较好地利用了当地的技术。

(三)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模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方式,也是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模式选择。战略联盟方式关键的策略在于选择合适的对象,建立联盟结构与管理制度,最后制定终止联盟计划。目前,非多元化的企业更适用于这种模式,比如通用汽车、摩托罗拉和微软等,他们都通过战略联盟方式达到了优势互补,使利润合理化。因此,有的观点认为战略联盟为巨型跨国公司采用,但事实上这绝不仅限于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战略,它同样适用于小规模经营的企业。当然,由于产品的特点、行业的性质、竞争的程度、企业的目标和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间采取的战略联盟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性。

综上所述,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分工中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链节最为现实有效的选择。针对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不同模式选择,我国企业可以考虑绿地投资、跨国并购或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来实现获取技术的目标。

[1]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2010.

[2]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2(4).

[3]尹盛焕.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模式——中国企业在韩投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11).

[4]金芳.产业全球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4(9).

[5]林康.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6]陈浪南,洪如明.我国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5(7).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跨国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