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琦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天津 300221)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低碳经济”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郑重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减少40% ~45%。作为我国的主要传统出口产品的纺织品必然会受到影响。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制定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完善“绿色纺织”的运作和发展模式,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减碳”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而言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会产生绿色壁垒和新贸易壁垒,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产生阻碍。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按照低碳纺织品的标准,如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环境标准来生产低碳纺织品,可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提高生产技术,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以“碳关税”10美元/吨计算,我国纺织等高碳产业的税负共计108.5亿美元(以2002年贸易为基准),占贸易额的1.28%。如按照30美元/吨碳和60美元/吨碳二个等级的“碳关税”税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可初步分析美国“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出口流量的影响程度。征收30美元/吨碳的关税,将导致我国高碳产业出口总额下降0.715%以上,如税率提高到60美元/吨碳,出口总额将下降1.244%以上。可见,“碳关税”税率与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额呈正相关关系,税率的上升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逐渐加大。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大多是以化学工业为主支撑的,化学纤维、化学染料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不少产品的低价格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研究显示,我国纺织行业全过程能耗大致为4.84吨标煤/吨纤维。其中,服装行业能耗为1.05吨标煤/吨服装,织造行业能耗为0.95吨标煤/吨纤维左右,印染行业能耗大体在2.5~3.2吨标煤/吨纤维之间,平均为2.84吨标煤/吨纤维,印染行业约占全纺织行业能耗的58.7%,成为纺织业节能改革的重点。此外,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行业,纺织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目前依然存在,如低价的劳动成本、娴熟的技工等,一旦实行碳关税,中国产品的成本势必会增加,“碳关税”给中国纺织企业提出了新的问题。据测算碳关税在15~60美元/吨之间,我国高碳产业将增加5%左右的碳成本,并且这种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进、长期温室气体累计目标的变化而增加。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运用掌握的低碳技术,大力发展节能高效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促进相关新产品出口。例如美国就依靠领先的低碳技术实现了美国从消费型经济向生产型经济和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美国重启实体经济,制造业重新复苏,使贸易逆差减少,同时促进出口。这必然造成我国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减少。迫于环保的要求,我国的纺织行业很可能会增加纺织机械和其他机械的进口,使得出口产品的成本加大,不少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引进产生了戒备,在引进技术及设备方面抬高价格,从而抬高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成本。
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因不符合生态健康安全要求而受阻。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9年1—9月,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收到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警告153起,同比增加6.29倍,占全部对华通报比例的20.84%,而2008年同期纺织服装类产品只占对华通报案件的3.73%;2009年前三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中遭遇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设置的贸易壁垒;另一类是针对产品本身对消费者安全和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而设置的贸易壁垒。实施低碳经济,降低纺织业的工业废水污染密集度、工业废气污染密集度、工业固体废物密集度、工业用水密集度以及工业能源消耗密集度,使用先进的低碳绿色生产技术,使出口纺织品达到相关国家的进口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纺织品出口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1.建设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应通过必要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进行ISO 14001标准工作的认证,正确引导企业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2.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证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难以满足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纺织生态标准及相关法规,争取在国际标准中体现我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互认、相互衔接且接近国际先进标准。我国要加快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参加有关环境标准相互承认的协议,为实现国际普遍互认作准备。
3.加大力度对研发绿色产品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选择部分纺织品行业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为其提供研发绿色产品的经济支持。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包括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投资研发绿色产品项目。再者,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以增大对纺织行业绿色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形成群策群力局面,提高我国纺织品的整体质量。
1.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为两个方面:一是染整设备的改造,逐步淘汰高耗能、低产出、染化料助剂耗用量大的旧设备,发展新型的染色机,减少染色废水的排放量;二是重视开发新型染料、助剂,进行工艺革新,采用对环境友好、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的绿色环保型染料、助剂产品,以减轻传统印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多、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使之符合清洁、环保、低“碳”标准。在出口贸易中,根治我国中小型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技术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创新的“硬伤”,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熟悉贸易规则,重视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及其战略战术。在当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我国纺织企业要时刻关注商场战略和战术问题。企业需要树立“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生存理念,努力加强自我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纺织企业经营者在国际贸易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要始终保持敏锐观察和深刻分析,掌握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实施“走出去”战略正是实现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引进来”的是国外的资金、纺织业先进低碳技术和设备等,借此提高企业低碳产品质量;“走出去”的是产品和技术人员,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要定期将自己的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大型相关企业或大学学习深造,建立国外试验基地,将其建设成内外沟通协作的窗口,借此开拓国际市场,为应对低碳经济建立沟通平台。
总之,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低碳经济的性质,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达到世界“纺织强国”的标准。
[1]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王海燕: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壁垒及对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5.
[3]常亚平.中国纺织产业分析和发展战略[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滕玉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