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哲
(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沈阳 110016)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直接控制要素和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等间接保证实施效果的制度设计。企业设计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高效,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完整和有效,促进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推进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进行,降低各项费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整个运营流程,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制约、实现自身经营效益、加强财务管理的内在机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笔者主要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现状和问题以及其完善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机制系统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和企业职能调整以及成本效益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始终。
1.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合法性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最基本前提。如果企业不依法办事,其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巨大的损失。
2.整体性原则。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控制,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并与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要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角度将触角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逐步构建各部门和岗位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更好地发挥总体效应和功能,实现其最终目标。
3.适应性原则。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管理要求也在不断转变。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随着企业的自身变化、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活力。它包括对企业外部的适应,即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即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
4.效率性原则。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构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成本效益是否合理。实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成本和人为因素,最大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实行有选择的控制,精心选择控制点,以求达到经济性和有效性的最佳结合点,同时,要切实降低控制的各种费用,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繁杂的手续和程序,逐步优化控制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率,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和结构调整期,迫切要求企业调整自身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在企业自身的制度框架中,起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财务制度,因此,必须构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从目前的内部控制客观环境和内部控制制度自身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比较落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运行。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重视,认识不足,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其内部职务设置也普遍没有健全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程序无相应的制度规定,财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贯彻落实不够,互相衔接不严密,等等。
2.预算管理不完善。我国现在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企业预算制定不够科学,且企业的内部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具有滞后性。在编制时间和范围上,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企业内部综合预算不一致,必须进行二次调整;在预算执行上,尚未建立起跟踪、分析和评价等制度,无法准确、具体地分析评价各项预算经费,资金使用效益也难以完整衡量,不能形成绩效评价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反馈机制,同时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等情况。
3.内部评价和监督机制缺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拥有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内部制度有效运行,进一步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目前,我国企业更多地注重财务内部控制手段的设计,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系统,但财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对其正常运行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受内部监管体制和内审人员素质的制约,审计部门职责不清,审计管理过于形式化,无法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监督。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当前,要按照合法性、整体性、适应性和效率性等原则,针对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预算管理、内部监督审计、绩效评价等方面,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1.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审计指引》以及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明确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夯实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第三,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机构和职务有效分离、相互协调配且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
2.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这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最核心环节。在预算编制上,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及方法,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做到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预算执行中,要明确预算执行的程序和方式,严格预算的硬性约束,对于特殊需要调整预算的,要经过授权批准程序,使预算更切合实际,提高预算的有效性,并跟踪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同时,要完善财产清查制度,确立会计机构内部制定专人对会计账证进行审核、复查,制定稽核工作的组织程序及处理方法等,确保预算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制约。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监督考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制定的方针和计划执行。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即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情况,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从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在内部财务审计上,要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并使内部会计审计工作形成制度化和程序化;在内部经营管理审计上,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考核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准确评价经营管理绩效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并不断加以提高和完善。同时,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由事后审计为主转向以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为主,以切实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健全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其有效实施,将大大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程序,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