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育视角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2011-04-03 01:38:16李新市
党政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政治

○李新市

从美育视角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李新市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感觉发展为艺术的、审美的形象思维,进而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感的愉悦激发人们创造美的激情,进而逐步优化育人环境,这样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要注意消除技术对人的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科技的发展总是具有阶段性和不完整性:科技成果倾向于用抽象的数字“说话”,这种方式容易对事物偶然性中的变量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视而不见。这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以人为尺度的,科技的发展会与人的情感格格不入。“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技术教育,也不能缺少美育。”“美的领域包括客观世界和人的活动中异常丰富多样的方面”,由此看来,美育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美的双向优化功能,对称、平衡功能,以人为尺度功能进行综合治理。

2.要致力于使育人环境实现理性和情感的统一。

“人的历史活动和审美活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互渗互补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个光荣传统,就是极为重视育人环境,美育对这种环境具有明显的优化作用,它能够使人们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某种观点是正确的,而且在情感上也能喜爱它。审美意识和日常审美活动是一种素养,它来自于日常的训练与积累,这种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的教育和熏陶。在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理性方面提高物质条件的水准,还要通过审美活动让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灵上的满足,这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同时还能够促进身心和谐,提高工作效率。美育以具体感人的形式或情景为媒介,使人对对象产生愉悦感,进而得到精神上的净化乃至陶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能够有意识地发现自然美,创造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长期置身其中,美的触觉会变得愈发敏锐,美的感受会变得愈发强烈,美的鉴赏力会随之得到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必定会显著提高。

3.要通过健康的娱乐活动提升育人环境的质量。

美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情感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是一般的理论阐释所不能替代的,美育可以把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寓于美好的、感人的形象介绍之中,即所谓“以美引善”,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肩负着让人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使命;美育致力于使人们在健康娱乐活动中、在良好的情趣形成发展中接受教育。高尚的娱乐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审美活动又具有情理结合、理在其中的特点,持之以恒地加强美育建设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通过选择特定的媒介和仪式,我们可以使意识形态直接成为表达和审视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培育的这种环境对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极为有利的,可以增强育人的效果,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通过美育建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秉持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括,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等。

1.要通过强化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观念形态的产物,为人们提供追求美好未来的科学依据,对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不断地强化科学的理想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审美理想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境界的向往,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注入了动力和激情。衡量一个人的审美素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考察他在某些领域里的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从人生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等方面去考量。不断地培育和强化人们的审美理想,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之学会用美的理想引导人生,用美的情怀面对生活,用美的心态对待他人。即是说,通过审美理想来强化人们的科学理想,并自觉地为实现科学的理想努力奋斗,这是我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视角。

2.要从最贴近生活之处着眼升华审美感受。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的根源在于实践。美育重视人的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拒斥,塑造、形成并不断强化人们优美、高尚、富有情感的精神境界。情感是美育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对真理的追求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科学,情感若能受到科学理论的调节,又可以转化为意志,人们在情感的陶冶和愉悦中也使思想受到启发。我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实施美育工程,要从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地方(美感)开始,进而促进美的迸发,升华美的感受,即是说,在谆谆教诲中,在循循善诱中,使灵性得到开启,使个性得以舒展。让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审美境界,端正科学的人生态度,强化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要通过美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美育强化精神激励的效果,应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德育与美育可以结合,但不能分离,也不能互相代替。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中,要强化运用美育手段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意识。从美育的特征来看,其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通过调节人对审美对象的情感,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效果。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通过鼓励人们参加审美教育活动,培养快乐的情绪,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社会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美育建设强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美育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具有支持功能,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作用于主体的方式。

1.通过消除技术的情感弱势效应强化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技术不是自然地以人的尺度面向主体生成,在多数情况下,单一的技术观念会造成对自然、对人、对社会的强制要求,容易使人失去其自身的丰富性,容易限制人的作用。技术世界容易把人的目光转移到物质条件的改善和财富的积累上,过多的自动化会剥夺人的现实体验,会使人与社会疏离,使人在技术世界面前容易造成对现实社会的遗忘,对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现实的挑战。美育追求的是主体的受动性与能动性完美结合的境界,美育的实施除了培养人的审美意识,使其自发地形成崇尚美的观念外,还能够强化人们对审美意识的实践意识,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通过美育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交融和渗透,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功能,这实际上是社会精神资源的整合过程,需要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前进。

2.通过直观的美感教育强化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通过情感表现出来,情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在现实世界里能够引起人们直观美感的事物不胜枚举:浩瀚的大海,险峻的山川,广袤的草原,傲寒而开的红梅,粉妆玉砌的雪景,一泻千里的江水,从不同视角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行为美,经过绿化且干净、整洁的环境美;诚实热情、遵纪守法、开拓进取、乐于助人的心灵美等等。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美育的视角增强人们的视觉感受力,倡导和启发人们领略、感悟祖国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科技成果展览,了解祖国巨变,憧憬美好未来。引导人们接触英模人物,学习他们的事迹,做到见贤思进。通过接受自然美、时代美和社会美的熏陶,促进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的完善。人的精神世界是由感性经验、理性思维、受动性与能动性组成的统一体。我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发挥美育注重用美好的形象打动人的特点,通过组织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在获得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愉悦精神,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把自己的审美理想、意志、道德以及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3.通过把握事物发展的节奏与平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互借鉴吸收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照。美育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注意把握审美对象的平衡,注意控制其活动的节奏。加强美育建设,就是要使人们在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更加广泛地运用平衡和节奏原则。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以这样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方面,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和谐发展的一个具体要求,我们在这方面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进。

四、在美育建设的浓厚氛围中提高创新能力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帮助人们追求理想的生活, 引导人们不断地去创新是美育建设的一个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人的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审美创造的功能。

1.要善于突破日常思维定势,强化对现实的超越意识。

美育建设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教育者在传授审美知识的时候,常常强调突破日常感觉,倡导人们要善于从宏观上对全局视野里的审美对象予以科学的关照和把握,强化对现实的超越意识。人的审美世界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世界,它告诉人们,世界在什么程度上适应于人,如果不适应,人们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措施加以改变;同时,人们的审美活动又是自我意识的体验,在人的审美经验中,总是融合着对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所以,人的审美意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精神的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功能,它可以突破人的直接的功利目的和时空的局限性,追求主客体之间的交融与统一,这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基础之上的超越,我们要通过倡导和强化这种超越性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果。

2.要以美育教育的直观性培养人的突破能力。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具有以审美对象为基础、通过直觉感受继续丰富发展乃至促进事物发生质变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情感形象的丰富性为基本素材培养人们的有机的、整体的反应能力,使其在价值体验、意义领悟和形式感受中获得突破的能力。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意摆脱那种单纯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的传统思维定势,要加强对过程的感受力及基于此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倡导和不断强化在现实实践中的突破能力。

3.以美育教育的丰富性、愉悦性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地,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美的创造中,我们要把个性的特点和审美理想、时代特征、民族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彰显美的事物不断涌现。我们加强美育建设,要通过审美教育、审美实践培养人们创造美的能力,包括在生产劳动、科技活动、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看到,从原始的陶器、石器到现代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机械化生产,作为人类创造性生产的积极成果,这些都毫无例外地包含着美的因素,由于司空见惯,这些美的因素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积极地加以引导,使人们从各种现实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而创造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4.通过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提高创造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通过直接再现审美对象的形象特征,使主体复制、理解和消化直觉感受进行思维活动的,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了高度理智的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完美交融中,完成了相对论的论证。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获得了重要启发,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可见,美育教育中的形象思维对于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与逻辑思维交融,收到良好的创造效果。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鼓励人们创造的时候,要善于把形象思维运用于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这样对于提高创新能力是极有益处的。

概言之,美育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基本依据和手段,通过对富有个性的自由审美对象的积极展现,增强人们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能力。当前我们以美育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高成效,要高度关注美育体系中审美功能的综合性、全面性、自主性等特征,进一步增强人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健康发展。美育的关键是激发人的审美能力,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使之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欣赏的眼光了解自身、观察世界,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塑造,从而自觉地形成对美、真与善的认同和追求。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通过美育建设的这些特点和优势不断地增强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政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