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平原河道回淤速度与成因的调查分析

2011-04-03 01:39李永放
浙江水利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河底长兴县清淤

李永放

(长兴县水利局,浙江 长兴 313100)

1 自然概况

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东濒太湖,南与湖州市、安吉县接壤,北接江苏省宜兴市,西临安徽省广德县,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19°33′~ 120°06′, 北纬 30°43′~ 31°11′。 县域总面积1430.25 km2,现辖16个乡镇、2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长兴县现有河道550条,总长1631.582 km,以省、市、县及县以下3级划分,其中,省级河道1条,长度为27.789 km,市级河道5条,长度为82.81 km,县级及县级以下河道544条,长度为1520.983 km。主要河道示意图见图1。

图1 长兴县主要河道示意图

2 河道整治

近年来,随着长兴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县乡河道运输功能减小、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以及生产建设活动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等诸多因素,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河面缩窄、杂草丛生、水质污染等现象日益严重,大大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交通航运等综合功能,特别是水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存环境,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长兴县河道总长 1631.582 km,河道淤积总量达4626.34万m3。

河道淤积问题已引起长兴县各级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关心,针对河道淤积和脏乱现状,为再现太湖明珠风貌,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立足于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确定了 “以人为本,人水和谐” 的整治理念。2003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把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总体目标,对全县河道全面实施清淤。截至2009年底,共投入资金2.06亿元,完成河道清淤1265 km,清淤土方2150万m3,提高了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增加了河网的蓄水灌溉能力,改善了城乡居民供水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极大地恢复河道多项功能。

3 回淤调查结果

由于水土流失等多种因素,造成已清淤河道回淤,流入太湖的河道出口段和航道两侧支流进口段回淤更为严重。通过多年对太湖出口河道夹浦港、沉渎港;通航河道西苕溪、泗安塘;通航河道两侧支流邵家斗门港、大河;行洪河道九里塘港,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沿山渠,圩区内河道木桥港、董家场港、水东港、斗门港等多种形式河道调查,长兴县平原河道回淤结果如下:

(1)太湖出口河道。夹浦港,从水口乡市桥至夹浦镇太湖口,全长10.1 km,平均水面宽32.8 m;2006年第1次清淤,经过3 a对出口段1500 m的调查,清淤第1年湖口处回淤一般在0.5~0.6 m左右,随着河道向内延伸,逐渐淤积减少,河底形成倒坡,第2年大约在0.3~0.5 m左右,第3年0.3 m左右,呈逐年减少趋势;2009年对湖口段进行了第2次清淤。沉渎港,从艺香桥至太湖出口,全长8.34 km,平均水面宽14 m,2006年第1次清淤,经过2 a对出口段800 m的调查,清淤第1年湖口处回淤一般在1 m左右,随着河道向内延伸,逐渐淤积亦减少,河底形成倒坡,第2年大约在0.5~0.6 m左右,逐年减少;2008年我们对湖口段进行了第2次清淤。

(2)通航河道。西苕溪,从吴山乡小溪口至吕山下目,全长18.1 km,平均水面宽103.8 m,未清淤过,20世纪90年代初在黄粱湾测得最深处是-12.8 m(85高程,下同),2008年在同一地方测得最深只有-6.6 m,已经淤积6 m多,年平均淤积0.4 m左右。泗安塘,从泗安镇鸭鱼桥至吕山横塘渡,全长30 km,平均水面宽32 m,未清淤过,规划河底高程-1.34~-1.84 m,现实测河底高程-1.84~-2 m,基本未淤积。航道的淤积还与航道的河底高程、水面宽度有关,河道中心航行部分河底在-2 m左右时,基本不会淤积,低于-2 m就容易产生回淤,若航道水面宽,航道两侧浅滩淤积,航道水面窄则一般不淤积。

(3)通航河道两侧支流。和平港支流邵家斗港,从朱家老湾至和平港出口,全长3.47 km,平均水面26.4 m,2007年下半年清淤,到2008年下半年实测和平港出口回淤最高处0.8 m,从高到低一直向内延伸,逐步减少淤积。长湖申线支港大河,从雁荡至长湖申出口,全长3.25 km,2006年7月清淤,到2007年7月实测长湖申出口处回淤最高0.7 m,从高到低一直向内延伸。

(4)行洪河道。九里塘港,从虹星桥镇泗安塘入口至吕山乡张王塘港出口,全长8.23 km,平均水面宽12 m,2008年11月清淤,至2009年下半年实测淤积为 0.06~0.08m。

(5)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沿山渠,位于和平镇,从五棵松至吴兴港出口,全长3.5 km,平均水面宽15 m,2006年下半年清淤,2009年下半年实测淤积1.0~1.2 m,年淤积0.3~0.4 m左右,2009年下半年进行了第2次清淤。

(6)圩区内的河道。木桥港,位于李家巷镇,河道全长2.7 km,平均水面宽20.4 m,2006年清淤,至2009年上半年实测淤积在0.1 m左右,年淤积约0.03 m。董家场港,位于雉城镇,河道全长7.55 km,平均水面宽14.5 m,2005年清淤,至2009年下半年实测淤积在0.17 m左右,年淤积约0.04 m。水东港,位于水口乡,河道全长4.46 km,平均水面宽19.5 m,2007年清淤,至2009年下半年实测淤积在0.06m,年淤积约0.02 m。斗门港,位于林城镇,河道全长6.3 km,平均水面宽28.5 m,2008年清淤,至2009年下半年实测淤积在0.06 m左右,年淤积约0.03 m。

4 回淤原因

由于城乡建设、开采矿产资源、山坡开垦种植等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河道又是绝大多数污染物容纳之处,致使河道存在不同程度淤积,经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淤积原因。

4.1 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不断向外扩展,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接踵而至;二是为了招商引资,各种形式开发区建设相继出现;三是交通网建设,包括国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上述活动虽部分编有水土保持方案,但仍然造成水土

流失,不少建设垃圾直接倒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

4.2 矿产开采

长兴县石灰石、石英石、建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年的基础设施、城市化等建设项目较多,距离上海、苏州、嘉兴等大中城市相对较近,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全县各地大量开采矿产,特别是建筑石料,需经水冲洗后才能销售,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4.3 农业生产

农田耕作土壤松散,特别是近几年来高效农业开发,在长兴县南部不应开垦种植的山区,大量开垦种植白茶,表层土体极易被雨水冲蚀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淤积。

4.4 船行冲刷

平原河网地区水运是重要交通形式,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货运量大量增加,运输船数量、吨位逐年增多增大,加上航道砌石护岸建设滞后,土质岸坡承受不了船行波长期淘刷,岸坡逐渐淘空坍塌,形成河床淤积。

4.5 富营养化

平原河网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由于工业发展迅速,环保措施相对滞后,城乡居民常把大量建筑、生活垃圾倒入河道,同时居民在洗衣时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河道水质富营养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冬季死亡腐烂后直接沉入河底,淤积河道。

长兴县河道众多,除上述存在的淤积原因外,由于河道大小不一、位置不同、功能有别,还存在其它一些特殊原因。长兴县处于太湖西南侧,夏季多东南风,致注入太湖的河道出口段平时受东南风影响,把太湖内垃圾、芦苇叶等吹入河口,洪水时受到太湖水顶托,水流缓慢,河水中夹带大量泥沙快速下沉,加速了入湖口河道的淤积。

5 建议对策

5.1 工程措施

一是继续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根据这次河道回淤情况调查,对入湖河道、航道两侧支流等坚持2 a清淤1次,对其他河道平均5~6 a清淤1次;二是对航道进行砌石护岸,减小船行波对河道两侧造成的冲刷;三是加强水保措施建设,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四是建设污水处理厂,使城乡生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五是采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对不通航河道河岸种植一些适水植物,既可减少水土流失,又可吸收水体富营养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5.2 非工程措施

一是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全民树立起水法制观念,让老百姓真正懂得河道的重要性,自觉、自愿保护河道;二是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农业开垦、矿山开采进行集中整治,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加大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体系,做到企业达标排放;四是加快城乡环境整治,做到垃圾集中处理,遏制垃圾杂物随意倒入河道河滩内的不文明习惯;五是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通过对河道实施全面长效保洁,减少水草垃圾对河道淤积。

6 结 语

河道是集水利、农业、航运、环保等诸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河道清淤也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公益事业,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

猜你喜欢
河底长兴县清淤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河底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的探讨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A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DreamandAmericanDream—aCaseStudyoftheGreatGatsbyandAmericanDreamsinChina
种花
奇妙的河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