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江海
(浙江省水电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9)
浙江省属亚热带气候,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雨量充沛,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水电装机862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可开发量为462.5万千瓦。建国以来,全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农村水电站3200余座,总装机近37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7.5亿千瓦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村水电在解决山区农村用电问题,改善山区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农村水电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时期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是山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水利厅根据全省农村水电行业资源开发率趋高、电站数量多、电站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加快农村水电从重项目建设向重行业监管、从重经济效益向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 “两个转变”。通过出台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防汛管理制度,实施水电站安全管理年检,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工作和措施,全省农村水电安全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投产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站量多面广,并且设备老化、设施陈旧,已成为全省水电发展的一大瓶颈。此外,这些水电站多属国有集体,是山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它们能否持续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大力开展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已成为下一阶段全省农村水电发展重点任务。
农村水电经过长期的发展,“资源制约”特征明显,资源开发潜力的衰减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开展老电站更新改造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发达国家来看,水电发展进入资源制约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老水电站更新改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价格飞涨、矿石燃料储蓄量的有限性及其严重的温室效应,世界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持续升温,技术最成熟、经济最可行的小水电尤其受到青睐。20世纪早期积极开发小水电的西方发达国家,到70年代又开始重新发展小水电,包括新开发和恢复更新、改造旧电站。从全国来看,建成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农村水电站,普遍存在工程设施失修、机电设备老化、防洪标准偏低等问题,对防洪安全和电站生产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影响节能减排功能的持续发挥,制约了农村水电行业健康发展。对一批长期为农村集体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老电站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老电站的经济效益,保障防汛安全,是山区百姓的需求,也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国 《“十二五”及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要求》中明确提出要 “优先选择具备就近供电条件的电站和扩建、技改增效的电站。”可见,在今后一个时期,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将是我国农村水电工作重点之一。从浙江农村水电行业发展实际来看,开展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有着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全省1990年前投产水电站有1413座,总装机66.01万千瓦,其中1980年以前投产已达到报废重建年限的电站762座,总装机34.53万千瓦。从调研情况看,早期建成的农村水电站,由于设计施工水平低、制造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因陋就简,造成先天的安全性能不高。同时,重建轻管,重索取,轻投入,基本的防护维修不能保证,经长期运行,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的现象普遍,运行效率低下,事故频繁。尤其是引水渠失修、压力管道老化锈蚀、厂房及附属设施防洪标准偏低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和防汛安全。近几年,省内发生过水电站压力管爆裂、隧洞漏水、引水堤岸坍塌等安全事故,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对人民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实施更新改造的重要任务,是对拦水、输水及发电设施进行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
浙江省属乡镇、村集体所有的1118座电站可提供近8500个就业岗位,年发电量约14.7亿千瓦时,上网电量约14亿千瓦时 (按发电量95%计算),发电销售收入达5.44亿元 (平均电价为0.37元/千瓦时)。山区乡镇、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乡镇、村集体电站发电收入是其重要经济来源。
浙江省水能资源开发率已近80%,资源禀赋较佳的资源点所剩无几。对现有投产水电站挖潜增效,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符合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更新改造,装机容量总体可增加约40%,机组效率可提高10%~15%,提高水能资源利用效率,对节能减排、缓减能源短缺也具有积极意义。
早期建成的水电站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们认识观念的制约,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行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对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求。实施老电站更新改造,有利于推进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年限确认工作,有利于持续为当地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调节季节性河流的生态流量,按照 “人水和谐”和 “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升农村水电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电工作,把农村水电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村水电发展特点,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期,对农村水电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委 [2008]15号)文中明确提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一批农村小水电'”。2010年8月,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又对全省农村水电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小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又是我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开发要注重科学性、可行性,不搞过度开发。对建成的小水电要充分发挥其效益,这也是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工作。”最近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水电。《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推进农村水电更新改造。在水利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之际,农村水电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立足本省实际,不断提高农村水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推进其回归惠民强农的历史核心价值,挖掘其节能减排的生态价值,实施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大有可为。
从2009年开始,为加大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力度,浙江省已启动实施 “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为了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出台了 《浙江省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办法》,并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安排财政资金对全省运行25年以上水电站进行安全检测。项目投入方面,在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求地方财政做好资金配套。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计划使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大力实施 “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改造水电站718座,其中报废重建电站338座 (12.6万千瓦);技术改造电站380座 (22.7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12.4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2.92亿千瓦时。通过实施该工程,将基本消除全省1980年前建成的农村水电站的安全隐患和部分1990年前投产农村水电站安全隐患,进一步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持续发挥水电站支农惠农和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农村水电站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水电站的生产效益,以发挥其最大的公益性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在技术、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针对老电站渠道多的问题,结合地形地质实际,采用改渠为洞,彻底消除引水渠老化失修带来的安全隐患;针对厂房及附属设施防洪标准不足的实际,通过整体迁移或建造防洪设施,保障防洪安全;针对钢筋混凝土压力输水管道易造成爆裂的实际,采用钢管替代,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机电设备老化,效率低下的实际,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选用新型高效转轮,配备高效率发电机,采用自动监控系统,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安全,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降低损耗,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实现惠农保安增效的目标。
行业主管部门在实施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中,要体现 “政策主导、行业服务、项目监管”的作用。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要以水能资源统一管理为基础,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统筹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与安全运行、经济建设、江河治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强化和有效实施行业管理。通过加强机构、职能和能力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强化水电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严格执行更新改造项目的审批 (核准)、技术审查、招标投标管理、质量管理、验收等有关规定,加强建设监管;加强对项目补助资金的申请、审核、下达、使用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农村水电站更新改造机制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和外部激励机制推动两个方面。产权制度改革包括评估界定、资产重组等。对集体所有自行经营的老电站,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吸纳原收益范围内的民众投资入股,筹集改造资金;对已经承包运行的老电站,可通过根据对更新改造的投入,在运营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对收益重新进行分配,增强承包者和所有者的积极性;对已经转制的老电站,在资产余值评估基础上,由乡镇或村集体将政府扶持资金入股,享受收益。通过上述途径,实现更新改造惠农的目标。外部激励机制则包括电价形成机制、绿色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激励机制如信贷、税收等。通过对现有政策的有效执行,创新机制,努力营造老电站更新改造的政策环境。
“十二五”已经开局,水利发展迎来又一春天,全省农村水电工作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开展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这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山区水利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浙江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水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加强老电站更新改造工作,一定能为和谐水电、民生水电建设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