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里,作文教学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作文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从上述作文能力高度的综合性里,既可以看出作文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它的难度。
从学生方面来说,作文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无话可说,难在有话不会说。这是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的事。那么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这些话告诉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情感活动所激发的表达欲望。有的人有写日记的习惯,有的人有写信的习惯;一旦不写,心里就不得宁静。作家写书,政治家写文章,“上书”,自有其影响人的明确目的。但写作时,首先也是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要求,否则是写不出也写不好的。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还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写作中的“情”虽然重要,但只有“情”还不行,还要有“思”;而且“情”与“思”始终搅在一起,难分难解,推动着写作过程向纵深发展。因此“思”是写作的又一要素。“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里所谈的言语表达技能的问题,应是写作的第三要素。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道出了作文的基本规律,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这三点如果解决得比较好,学生的作文就有可能化难为易。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要想解决得好,都不容易;所以作文要想“快速”,恐怕是很难办到的。
最近看到河南濮阳曹洪彪老师的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教学实验,很有启发。曹洪彪老师是河南濮阳的一位语文教研员,他18年来如一日,持之以恒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一轮又一轮,反复实践探索。新概念快速作文最初由河南省濮阳县一个偏僻闭塞的农村中学实验运用,推广到全县、包括城区学校运用,再发展到河南省以至全国30多个实验点;“新概念快速作文”也从一个学校校级课题,到省市“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课题,再到全国“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实验资料从一开始刻印手抄,到《新概念快速作文》的铅印成书、正式出版;现在系列成果《让每个学生学会快速作文》《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案例创新设计》等260万字也已经出版了。上述发展历程说明新概念快速作文是有生命力的,是受到一线语文老师们的欢迎的。那么新概念快速作文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从阅读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实验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里,我了解到:新概念快速作文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写作中的“情”和“思”,关注的是写作的内容。他们非常清楚:如果离开了“情”和“思”即“写什么”而只管“怎么写”,那么“怎么写”的训练必定落空。从这一点出发,他们做了两件事:一是注重平时的多方面的积累,二是重视写作前学生的真实体验。
新概念快速作文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作文教学改革,而是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带动语文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项整体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班学生之所以能够用好方法快速抒写真体验,以新视角快速写出现实生活,是和新概念快速作文重视学生积累体系,全面保障作文内容创新的源头活水分不开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建立了一套学生积累的完整体系,从观察、阅读、记日记、口语交际、练字、作文、背诵等7个方面系统地积累,让学生养成积累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能写、想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调作文写前体验,也是新概念快速作文的一个特点。
当前中学生作文假大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根本原因是学生作文是被动的;因为被动所以言不由衷。新概念快速作文强调学生要在实践后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说自己想说的话。每一次作文前,老师都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些活动之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和体验。当他们有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后再作文,这就解决了作文无话可写的难题。曹洪彪老师主编的《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案例创新设计》系列丛书中每篇案例都有“目标定位”“要点阐释”“学习内容”“课前活动”“导写设计”“教学反思”等,其中“课前活动”设计的就是在每次作文之前的一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真实体验,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学生不但要“有话可说”,还要“有话会说”,这就离不开语言实践,离不开训练。要实施训练,就要解决好两个问题:训练序列和训练项目的设计。新概念快速作文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并且拿出了他们的实施方案。
首先是建立作文目标序列
一门建设得比较好的课程,应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测量和评价。对作文而言,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每一位教师掌握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极少数教师以课本为基本凭借制订了作文训练计划,多数教师则是比较随意的。这样一门在实际上是疏于管理的课程,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抓住教学目标这个题目,认认真真地进行研究,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自己所教的这一门课程的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怎样操作才能达到这样的质量要求。如果能完成这项建设,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将是很有意义的。曹洪彪老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对于作文教学目标不明晰这一点感受很深。他结合自己多年教学改革实验,着眼于人的发展,从作文知识、作文智能、作文情志三个方面探索出了一个概括化、系统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序列;具体地说就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四个学段”的作文目标细化并加以充实为年级、学期、单元以至每一次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作文目标呈螺旋式上升序列。《中国教育报》2010年1月以《开创作文教学序列体系》为题重点论述了新概念快速作文教学序列体系的意义,并给予高度评价。
其次是设计技能和思维训练项目,遵循语文能力提高的规律实施训练
我国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语文训练不足、不到位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先生关于加强语文训练的问题,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使用语文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游泳、打乒乓球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掌握,使用语文的技能也一样。概言之,一切技能都只有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这是掌握技能的规律。所以,无论是传统语文教育,还是当代语文教育,都反复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教学中要做到“举一反三”。这里说的“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在强调反复练习。吕叔湘先生说得更为直截了当:“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新概念快速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设计了训练项目,并且细化训练的操作,从而使训练得以落到实处。他们设计的训练项目有快速审题、快速拟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快速写人、快速记事、快速写说明文、快速写议论文等技能的训练,同时注重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平行思维、交叉思维的专项练习。他们紧紧抓住作文技能的训练,并且确保这些训练得以实施,这是符合语文能力提高的根本规律的。
另外,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始终做主体,这不仅体现了新概念快速作文的教学理念,而且是新概念快速作文这一试验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都是老师讲授、老师评议、老师批改,这种做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相违背的。新概念快速作文双课时八环节教学流程:培思—命题—作文—讨论—评议—修改—反思—小结,则是注重学生体验、学生作文、学生讨论、学生评议、学生修改、学生反思、学生总结,真正落实了学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数以万计的学生作文能力大面积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新概念快速作文课堂上,学生都有明确的要到达的目标或者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都想通过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来证明他们的进步;每个学生也都知道和理解他们的作文将被如何评价(每次作文课学生自改作文、互批作文、全班评议);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并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去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新概念快速作文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始终做主体,尤其注重学生的评议修改反馈,这一点对我们当前作文教学不能不说是有益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认为快速作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之所以快,是因为平时的训练到位,训练扎实;所有的训练又遵循了学生写作的规律,因而是比较科学的训练。又因为有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训练体系,所以能持之以恒。试想一想:一面是完全无计划的写作,一面是合规律的系统训练,哪一个更有效率,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所以,以学生为写作主体,按规律实施全程训练,持之以恒,科学管理——这就是我对新概念快速作文的认识。
我在前面谈到,作文能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学生要写好作文,老师要教好作文,都不是易事。我衷心希望曹洪彪老师所领导的团队在对于作文教学的建设做了贡献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继续探索,争取有更多的收获。
(苏立康,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专家,曾宪梓奖获得者,著名语文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