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丽 李浩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全身多器官受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搜集的70例确诊的恙虫病情况报道如下。
搜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经确诊的恙虫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0个月~70岁,孕妇2例。
发热65例,其中小儿15例,头痛或头昏8例,其中1例为18岁,其余为中老年。皮肤焦痂或溃疡、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有24例,其中未成年9例,成年人15例。乏力萎靡、全身酸痛8例,全部为成年人。咳嗽或吐痰或咽痛9例,均为成年人。咽扁桃红肿或面眼结膜充血34例,其中成年人30例,未成年4例。抽搐2例,均为小儿。心悸或活动后心累4例,均为成年人。意识障碍1例。双下肢水肿1例。
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39例,其中有皮肤焦痂或溃疡患者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10例。外周血WBC正常或轻微减少67例,WBC计数增高3例。肝肾功异常41例,轻重不一。心电图检查者10例,异常者6例,主要表现为低电压、室速、窦性心律不齐、电轴左或右偏、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
1.4.1 X光检查 应用万东500mA高频拍片机,行胸部正位拍片。胸部检查者30例,异常者24例,其中13例表现为双下肺为主的肺纹理增多或增粗、模糊,部分可见少许斑点状密度增高模糊影。4例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3例表现为下肺局部肺野片状炎性渗出病灶,3例表现为一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表现为一侧肺门增大。均未见心影增大。
1.4.2 CT检查 应用西门子SomatomPlu机做头颅CT平扫7例,异常者2例,1例表现为脑沟增宽、增深,1例表现为基底池、脑沟显示欠清晰。
小儿与成年人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小儿患者多以发热、皮肤焦痂或溃疡、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抽搐就诊,中老年多以发热、全身酸痛、皮肤焦痂或溃疡、头痛、心悸就诊,体温高达39.8℃不等。有皮肤焦痂者外斐实验阳性仅占14%。
就诊早期肺部表现主要是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又以双下肺为主,部分沿支气管束走行旁见少许斑点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也可以仅表现为少量胸腔积液,而肺野内显示正常。该组患者3例表现为下肺野片状密度增高渗出灶,考虑为就诊相对较晚或免疫力较低所致。该组患者1例表现为左肺门淋巴结肿大,曾误诊为结核,后经仔细查找到皮肤焦痂。病员经特效药治疗后复查病灶全部吸收好转。
该组头颅异常患者中表现为脑沟增宽、增深或基底池、脑沟显示不清晰。该组患者颅脑阳性率较低,考虑为①恙虫病早期本身对颅脑损害较小;②该组患者行头颅CT者比例较小而导致阳性率降低;③不排除检查机型对图像的分辨率较低,对细微病变不能得到满意显示所致。
本组恙虫病的临床病程为5~12d不等,98.6%的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仅1例老年患者因意识模糊、发热入院后死亡。
恙虫病(tsutsuqamushi disease)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对热及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该病有明显的流行病原区域性及季节性,以6~9月为发病高峰,但应注意也有呈全年散发型者,本组病原全年均有[1]。小儿与成年人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特别是没有明确皮肤焦痂或溃疡或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阴性的患者,在鉴别诊断上要引起重视。
结合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性皮肤焦痂或溃疡或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其诊断有特异性。本组皮肤焦痂或溃疡率为34%,与国外报告10%~59%相符,低于国内报道65%~98%[2],但未成年组64%,接近国内报道。本组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率56%,与国内47%(发热7d内)~89%(发热8~14d内)的报道相符[3],但有皮肤焦痂或溃疡、皮疹患者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率仅14%。认为①皮肤焦痂或溃疡或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阴性不能排除恙虫病。②皮肤焦痂或溃疡或外斐实验变形杆菌OXk阳性为恙虫病特征性表现,但二者没有必然性。
恙虫病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继经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立克次体血症。病原体死亡后释出的毒素可导致各脏器的炎性病变和变性病变。本组肝肾功能、心电图、肺部、头颅不同程度异常。治疗后大部好转、痊愈。认为①恙虫病易引起多器官并发症;②在无其他原发病基础上早期并发症较轻,早期治疗预后好。
本组肺部阳性率占检查者的80%,但临床咳嗽或吐痰或咽痛9例,占同期该病的13%,认为①临床症状与肺部改变不一致性;②其中肺部检查例数为30例,占同期该病的43%,不排除因检查例数较少而导致阳性率增高。
本组头痛患者症状较重,其中抽搐2例、意识障碍1例,但头颅CT阳性率较低,认为:①恙虫病多器官损害中对颅脑损害几率很小,与临床症状不一致。②检查例数较少所致。③检查机型分辨率较低所致。故而恙虫病早期对颅内损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恙虫病治疗及预后:氯霉素、四环素或强力霉素为其特效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明显、预后好[4],如治疗晚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DIC而死亡。
[1]王均利,龚细敏,王玉琴.我国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14(2):105.
[2]林兆蓍,戴自英,丁训杰,等.实用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15-216.
[3]刘登菊,王均利,田立华,等.恙虫病的实验室诊断[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106-107.
[4]余素琼.恙虫病5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