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竭分析

2011-04-01 15:02卢晓月鲁新赵毓敏赵外欧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肾衰竭休克血小板

卢晓月 鲁新 赵毓敏 赵外欧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竭分析

卢晓月 鲁新 赵毓敏 赵外欧

目的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竭20例,均为青壮年男性,平均发热3~7天就诊,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出血热抗体、异型淋巴细胞、肝功、肾功、心肌酶、凝血三项检查。均行抗病毒、抗感染、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17例,透析112例次。结果 17例(占85%)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6年后进入终末肾开始血液透析,死亡2例。结论 早诊断,积极抗病毒、纠正导致急性肾损伤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等,及时血液净化是治疗的关键。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损伤;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广泛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1982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我国是世界上受肾综合征出血热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0%~60%患者可出现急性肾衰竭[1]。非疫区基层医院常常因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误诊、误治,影响患者预后。通过对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肾内科1999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35例,其中并发急性肾衰竭20例回顾性分析,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恰当的抗病毒、对症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均为男性,农民8人,工人7人,无职业5人。年龄23~56岁,住院时间5~26天,平均15天。明确居住所周围老鼠较多者12人。本组平均发热3~7天就诊,最长14天。9例(占45%)四肢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12例(占60%)少尿(尿量<400ml/d),5例(占25%)无尿(尿量<100ml/d),休克3例(占15%),消化道出血1例(占5%)。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27×109~14.25×109/L,中性粒细胞71.5~92.5%,血小板7.00×109~94.00×109/L。尿常规:潜血(+)~(+3),蛋白(+)~(+3),白细胞(±)~(+3)。尿素氮9.6~23mmol/L,肌酐146~560μmol/L。谷丙转氨酶35~1587.3u/L,乳酸脱氢酶230~4431.6u/L,镜检异型淋巴细胞7%~10%16例(占80%),出血热抗体IgM(+)14例(占70%),出血热抗体IgG(+)3例(占15%)。凝血酶原时间(PT)11~16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6~40秒,纤维蛋白原(FIB)1~4g/ L。其中有1例患者并发重度肝脏受损,心肌受损,肝功:谷丙转氨酶1587.3u/L,谷草转氨酶3343.2u/L,总蛋白57.6g/L,白蛋白54.1g/L,白球1.18比值,总胆红素35.8μmol/L,直接胆红素17.3μmol/L,间接胆红素18.5μmol/L,碱性磷酸酶146.0u/ L,谷氨酰转肽酶480.7u/L;总胆汁酸128.9心肌酶:乳酸脱氢酶4431.6u/L,a-羟丁酸1196.7u/L,肌酸激酶385.3u/L,肌酸激酶同工酶38.1u/L;淀粉酶40.8u/L。

1.3 误诊情况

发病初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7例(占35%),误诊为感染性休克3例(占15%),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占5%),误诊为消化道出血1例(占5%),感染性腹泻1例(占5%),急性肾盂肾炎1例(占5%)。

1.4 治疗方法

本组均行抗病毒(利巴韦林和/或喜炎平)、抗炎、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清除氧自由基、对症、支持治疗。有肝脏、心肌受损的,给予保肝、营养心肌治疗。在此基础上,血液透析17例,每人透析5~8次,共透析112例次,因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者,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13例,另4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2 结果

肝脏不同程度损害16例(占80%);同时并发肝脏、心肌损害6例占(30%);血小板减少17例(占85%);异型淋巴细胞升高16例(占80%),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占10%); PT及APTT延长7例(占35%);纤维蛋白原降低6例(占30%)。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本组20例患者均为青壮年男性,多数居住所附近经常有老鼠出没,典型病程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2例。经潜伏期3~7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腰痛、眼眶痛,散在出血点和肾损害。表现为少尿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15例,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5例。肝脏不同程度损害16例(占80%),同时并发肝脏、心肌损害6例占(30%),多期重叠,同时并发重度肝脏、心肌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极重症者1例,难治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极重型)1例。100%血小板减少,80%异型淋巴细胞升高,70%出血热抗体IgM(+),15%出血热抗体IgG(+)。

3.2 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非疫区,非典型病例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较为复杂。故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如发热时的伴发症状,有无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三痛”),“三红”(即颜面、颈部及上胸部潮红)。有无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皮肤是否有瘀点、瘀斑。尿中有无膜状物等。典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不困难。对于任何不明原因的急性肾损伤,均应考虑到本病。尤其是有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者。Stettergrend等根据临床表现:①急性起病;②发热;③腹痛、腰痛和(或)头痛;④血清肌酐升高;⑤蛋白尿和(或)血尿;⑥少尿。符合6条标准中4条,即可诊断,敏感性97%,特异性93%[2]。需要鉴别的疾病有: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②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进型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③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④合并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与急性病毒性肝炎鉴别。⑤脑血管意外。当出血热抗体阳性,血异型淋巴细胞升高可以鉴别。本组1例,在外院误诊为急性肾盂肾炎,转入我院时并发难治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极重型),错过了治疗时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抗凝血酶降低可作为DIC早期诊断标准,纤维酶原减少是继发纤溶的重要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是诊断DIC纤溶亢进的快速简单方法。其机理为免疫病理损伤导致广泛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因子等,触发外源性凝血的连锁反应,消耗大量血小板等凝血因子而加重出血[3]。

3.3 治疗及预后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组20例均给予积极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感染、清除氧自由基、对症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清除大量促炎和抗炎性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清除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预后。HFRS引起的肝损害是可逆的,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好转,无慢性化倾向,其恢复时间取决于临床分型和肝损害程度[4]。随访1~6个月发现,85%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患者持续蛋白尿、血尿,6年后进入终末肾开始血液透析。因就诊较晚,多期重叠,同时并发肝脏、心肌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极重症者1例,因放弃治疗,10天后死亡。 另1例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难治性休克死亡。所以在未进入急性肾衰竭之前,即意识到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的诱因如血容量不足、感染、休克等,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是预防急性肾衰竭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

[1] 黎磊石,刘志红.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害[M].中国肾脏病学(上册),2008:63-747.

[2] 胡伟新,谢红浪.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损伤[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5:88-92.

[3] 冯艳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特殊临床表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8):48.

[4] 郭丽英.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肝损害16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7):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22

132001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肾内科 (卢晓月 鲁新 赵毓敏)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赵外欧)

猜你喜欢
肾衰竭休克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