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丽达四季花城幼儿园 吕春红
幼儿双语教育探析
■海丽达四季花城幼儿园 吕春红
所谓双语教学,根据《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就是指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它对提升幼儿的第二种语言(这里主要指英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英语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具有同时学习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在幼儿期教幼儿英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外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加大语言训练的分量,重点深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说英语的积极性。
幼儿学习英语不但不会影响母语的学习,而且会相互促进,并且由于两种语言对大脑的刺激,幼儿的思维能力会更强,创造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不仅如此,幼儿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有助于幼儿吸收两种文化,虽然语言和文化不能等同,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事实上也在学习另一种文化,幼儿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可以丰富他的人生经验,为以后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做些准备。
从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来看,幼儿的语言学习有其特殊性——依赖于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渗透和习得逐渐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所以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是幼儿习得语言的重要条件。
要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双语情境中,愿意主动与别人交往,能自由地思维和想象,就要为幼儿创造自由的心理氛围。首先得使幼儿敢说,而幼儿只有在感兴趣的、主动求知的情况下才敢于表达。比如,上周我班英语教学主题为fruit,我就没有用传统的教单词卡的方式,而是创设了一个小商店的情景,里面摆放了许多水果,老师扮做营业员,小朋友可以主动去买水果,在买卖的过程中尽量说英语。先是双方打招呼,如:good morning之类,然后营业员问:Can I help you?顾客回答:I want to buy banana…还可以加上很多平日里学的话。像这样学习,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效果非常好。教师还可以把这个小小的水果店放在区角,小朋友们有时间自己去主动练习。在学完了上周的内容后,小朋友们不仅掌握的本周主题fruit中的单词,所学的知识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所以教师要以孩子为主体,在幼儿的兴趣、需求中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从而生成双语教学活动。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不是知识。所以,语言学习对幼儿的要求,就是能听懂,会表达,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在幼儿双语教育中,教师不要太重视拼读、拼写;要强调语言结构的整体表意性,更不必搞语法教学。因为英语和汉语既然同为语言,当然具有同样的学习规律。孩子学习汉语是一个十分自然的过程,从孩子学说话时,我们给他的信息就是整体的语言,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整体意思,而完全没有必要去咬文嚼字。比如除了上课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生活中也会经常跟孩子们说英语,偶尔来一句很长的句子,尽量让孩子们能听懂。英语虽说是一种引进的“东西”,到也没有必要“另眼相待”;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它,才能顺乎其规律。
全身动作反应简称“TPR”,它把抽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动作联系起来,让幼儿能听懂并带动幼儿做出适当的反应。“TPR”教学法跳过了通常教师先说英语再翻译成母语的过程,这样就不仅确保了全英文课堂实施的可行性,也使生活中第二种语言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然。“TPR”中不仅可以运用整个身体来表意,也可以充分运用五官来表达情感。“TPR”要求幼儿在说之前有充分的机会多听、多想、多做动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利于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全身动作反应法也可以解决全英文教学幼儿难以听懂的问题,当幼儿不懂的时候,教师如果加上一点肢体语言,幼儿就会很容易理解。如教angry(生气)这个单词,孩子们难以理解,教师可双手叉腰,横眉竖眼,一跺脚,说一声“I am angry”,孩子们一下就会明白。如果有些句子含义依靠肢体还可能不很清楚,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具,让幼儿易于理解和学习。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