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勤 杨万库
盆腔静脉瘀血症是由于静脉慢性曲张充血引起的一种特殊妇科病变。临床多见已婚且有过妊娠分娩史中青年妇女,在施行流产、引产、剖宫产、输卵管结扎术、宫腔填塞及人工剥离胎盘等术后发生。此病常被误诊为经前紧张症、慢性子宫炎、输卵管结扎术后遗症等。部分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痛苦。我中心2001年4月~2006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瘀血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4月~2006年7月在集安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门诊盆腔静脉瘀血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33岁。患者病程1~9a,平均4a。所有病例均经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色暗红,可见小静脉。盆腔静脉瘀血症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曲张充血引起的特殊妇科疾病,因为盆腔静脉管壁薄,中小静脉缺乏静脉筋膜及静脉辨因而弹性较差且口径大,在结扎术、机械性刺激下或手术操作或输卵管系膜血管时,盆腔血流动受干扰,致使静脉曲张充盈,其病因早婚早育,生殖器官未成熟前负担过重易产生盆腔静脉瘀血,便秘影响直肠静脉回流,阔韧带裂伤是某些盆腔瘀血症的唯一重要原因。植物神经紊乱、易疲劳、腰痛、性交不快、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子宫颈糜烂中度以上的。有类似盆腔瘀血症的症状,临床可视为一种并发症的变化,也考虑是盆腔瘀血症的因素。所有的病例均有广泛的慢性疼痛、极度的疲劳和某些神经衰弱或者下腹疼痛,多为耻骨上区弥漫性疼痛,为两侧下腹疼痛,常是一侧较重,白带增多、月经量多,常因子宫肥大被误诊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肥大症。其中属脾、肾两虚者,胞络失养24例;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外阻及阴道肿胀疼痛,经血中有血块属气滞血瘀,胞络受阻者32例,心悸失眠,烦燥易怒,手足心热,属心阴不足,胞络不荣5例。
1.2 鉴别诊断 慢性附件炎临床很少妨碍怀孕,对按慢性盆腔炎治疗无好转的,病人自觉有严重的妇科病,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肥大,呈紫蓝色,有的有糜烂,盆腔静脉造影术,造影剂注射子宫底部肥层,造影流出盆腔时间要超过20s以上,就被诊断为盆腔瘀血症。
对轻者治疗是中午、晚上休息由原来的仰卧位的习惯,改为侧卧位,纠正便秘让患者多吃粗粮纤维饮食,节制房事,加强体育锻练;对较重的患者,先应该让患者对本病有充分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法。西医治疗:止痛化症胶囊1.2g,3次/d,口服,鱼腥草、穿心莲、胎盘组织液各4ml,1次/d肌注,共14d一个疗程。
中医辨证分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剂治疗:①脾肾两虚,胞脉失养给予补脾益肾、养血通络方药,组成: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白芍15g,菟丝子20g,淫羊藿15g,元胡15g,川楝子10g,红花10g,败酱草15g,路路通10g,黄芪20g。②气滞血瘀,胞血脉受阻,给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组成:香附15g。木香10g,白芍15g,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败酱草15g,益母草15g,柴胡8g,白术15g,川芎10g,元胡10g。③心阴不足,胞络不荣给予滋阻养心,补血通络方药,组成:生地黄25g,丹皮10g,麦门冬15g,白芍15g,败酱草15g,元胡10g,桃仁10g,炙枣仁15g,黄柏10g,当归15g,玄参15g,益母草15g。以上3种类型的方剂,均每日1剂,每日2次,共服10剂为一个疗程。
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电子阴道镜检查正常者为治愈;治疗3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电子阴道镜检查宫颈明显改善者为好转,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不好转,电子阴道镜宫颈检查未改善者为无效。
3.2 疗效结果 60例,其中治愈40例,为66.7%;好转15例,为25%;无效5例,为8.3%。
患者,女,30a前因结扎术后出现下腹痛,上腿酸软、易激动、好生气、乳房胀痛,因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返城的机会(老三界知青),被定为结扎后遗症典型的病例。30a来曾去过多家医院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我市计生局重点扶贫对象。3a前再次来中心就诊,双腿已失去了独立站立的能力,外出只能让家人陪同,妇查,外阴阴道壁充血,宫颈肥大,呈紫蓝色,整个下腹压痛(+),无反跳痛,中医辨证施治,肝、肾两虚,气血运行失调,治以补益于肾,活血通络。处方:白芍20g,甘草8g,熟地20g,川芎10g,牛膝10g,红花10g,桃仁10g,杜仲10g,菟丝子15g,山茱萸10g,丝瓜络10g,木瓜10g,水煎服1日3次口服,15d为一疗程,方以熟地、菟丝子、山茱萸,杜仲补益肝肾;川芎、红花、桃仁、丝瓜络活血通络;牛膝补肝肾,且能引药下行;白芍配甘草,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众药相伍,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之功。在治疗中酌情加入土鳖虫、地龙等虫类药以增加通络之功。经用上方治疗4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
盆腔静脉瘀血病属妇科常见疾病,我们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中,发现少数病例在结扎术后或中期引产术后,人工流产术后,宫内放置节育术后,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广泛性的下腹疼痛,极度疲劳感,出现神经衰弱,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经前期乳房胀痛,经前期排便痛,膀胱刺激症状,外阴及阴道坠痛,肛门坠痛感,性机能障碍,白带多,月经临来前症状加重,由于其他妇科疾病相似,且容易误诊,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不够理想,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盆腔静脉瘀血主要症状是腹部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均由血脉瘀阻,血脉失养所致。我们以中医学理论为依据,对盆腔静脉瘀血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辩证,分为脾肾两虚,胞脉失养;气滞血瘀,胞脉受阻;心阴不足,胞络不荣3型,分别采用相应方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愈,好转,均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女子在整个生育期,病症多起在肝经,以肝的作用为主。女子特有的经带胎产的生理现象,均同肝有密切关系。病机多因于肝经功能失调,治以调肝养肝为主之法,方可取效。因此,以上3型均用当归、白芍调肝养肝,以此提高疗效。另外,该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