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玉琼
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9~12月份)[1],多见于6个月到3岁的儿童,病原构成比中,轮状病毒占40%。小儿腹泻往往起病急,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对于严重腹泻者,如果不及时救治,很容易因为腹泻及呕吐引起身体电解质紊乱。热毒宁具有清热、疏风、解毒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中成药,对于外感风热所引起的高热、感冒、咳嗽、风寒、头痛身痛,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组对12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治疗与热毒宁治疗,现将两组治疗疗效,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儿120例进行治疗观察,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男性72例,女性48例。最小5个月,最大4岁,平均(2.2±0.3)岁,其中≤1岁38例,2~3岁59例,>3岁23例。病程:≤1d者32例,≤2d者63例,≤3d者25例。临床症状:低热者35例,中度发热者70例,高热者15例;轻度脱水者83例,中度脱水者37例。患儿大便均呈稀水样或者蛋化汤样,每日腹泻5~10次不等,并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大便培养为阴性,少数见少许脂肪球和白细胞。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病情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及时补液以改善脱水症状,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口服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以保护胃肠粘膜及补充肠道益生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17),0.6ml/(kg·d),最大不超过20ml,另外加入5%~10%的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39),l0mg/(kg·d),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小儿腹泻会议制定的标准[2],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以72h为限,其中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及次数有明显好转,全身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72h后,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明显好转,严重者甚至有恶化倾向。
治疗组64例,显效45例(70.3%),有效13例(20.3%),无效6例(9.4%),总有效率90.6%;对照组56例,显效28例(50%),有效13例(23.2%),无效15例(26.8%),总有效率7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的呕吐、腹泻、发热及疗程等平均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平均治愈时间比较(d)
小儿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病毒可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严重损害小肠黏膜回吸水分和电解质能力[3]。小儿腹泻往往起病急,发病部位主要在脾胃、大小肠,临床症状首先表现为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而后会出现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每日大便多者可达10余次,大便均呈稀水样或者蛋化汤样,伴少量黏液,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电解质紊乱及电酸中毒。小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节,秋冬季节冷热交替,加之小儿脏腑娇嫩,抵抗能力差,容易受外邪侵袭[4]。目前,该病的病死率虽然有了极大的降低,但是治疗病程长,如果不及时治愈,很容易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数据统计(%)
热毒宁注射液(10ml支)是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研制出的国家二类新药,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青蒿内含有倍半萜内酯、黄酮类、香豆类挥发成分(青蒿酮),性寒,能有效地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及镇痛,另外还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金银花含有机酸(绿原酸等)、环烯醚萜苷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抑制病菌的作用。栀子则含有熊果酸、栀子苷、去羟栀子苷等,除了具有降温、镇静的作用外,还能够抗感染、抗微生物作用[5]。由上述成分所提取精制的热毒宁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抗菌、抗病毒、解热等药理作用,对于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小儿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热毒宁注射液能够起到降温、镇静、改善发热症状等作用,同时能有效抵抗及抑杀轮状病毒,促进受损的肠上皮细胞再生及修复粘膜,促进水电解质的吸收。本观察表明,热毒宁对于治疗婴幼儿腹泻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缩短了疗程。
[1] 徐桂池,马荆慧.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8):63-74.
[2] 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多会.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3] 魏升云,张淑珍.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6):409-411.
[4] 林泽军.小儿腹泻病616例流行病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161-162.
[5] 杨方花.栀子的药理作用概述[J].泰山卫生,20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