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模式

2011-04-01 10:15李森林陈建文
城市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李森林,陈建文

英语教学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英语文化知识传授。Lado 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 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标准, 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1]Politzer也曾指出:“如果我们教语言而不教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我们无疑是在教一些没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学家 Kramsch说得更明白:“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文化从学习者开始学习外国语的第一天起就始终渗透其整个学习过程中。”[2]在国内,胡适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强调,“学习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识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并教”。[3]胡文仲也认为:“语言教学必须包含文化教学”。[4]语言知识的传授从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认识,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在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得以重视,此后虽不少人进行了广泛研究,然多只鳞片爪。因此,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并不乐观。

一、文化教学的现状

国内外语界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从事外语教学的人开始注意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多数人开始注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融关系。于是,他们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进行外语教学,如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晚期。这是文化教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者对文化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与广泛,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把外语教学的实践知识运用到了理论中去。内容上和方法上都得到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另外,英语教学工作者对文化的研究也从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扩大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从学历层面上来看,这种研究从本科阶段的教学扩展到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上,也从全日制学历教育扩展到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胡文仲的《文化与交际》、陈申的《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人们对文化教学应用的反思与完善阶段。文化教学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文化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等等。此时,多数文化教学工作者认为,上层文化或大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并正确对待中国文化。如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郭建中《文化与翻译》、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等等。

上述三个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始终没有上升到文化教学实践的宏观高度:从一开始强调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到后期论述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内容、原则、策略以及如何处理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关系等,抽象的论述多,实际的指导少。所以,尽管文化教学的研究有可喜成就,但实际的文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据王振亚1990年对宣武门科技进修学院大专起点的31名英语本科新生进行社会文化测试,张红玲2000年对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经贸、经济法、新闻传播四个学院的 204名英语专业及复合型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测试,并对33名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刘向荣2007年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社会文化掌握情况,我国英语专业教学近20年来文化教学情况相当一致:效果令人失望:“受试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5]“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英语学习者的外国文化输入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十分不足”,[6]“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For one thing, the target culture instruction is not so satisfactory;for another, the native culture, namely, the Chinese culture is ignored, or even despised by both the teaching faculty and the student body”。[7]为改变我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这种局面,我们试图探索一个能广泛应用的文化教学模式,希望能对提高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质量有所裨益。

二、文化教学的模式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前所述,从教学理念上讲,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 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 达到文化理解”,“文化教学应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标”。[8]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教学主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对外来的文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在教师和他人协助下,通过独特信息加工活动,能动建构意义”,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文化知识、感悟并处理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能力,达到理解目的语文化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用目的语的世界观看待目的语文化的能力。

根据Kramsch提出的“i+1”输入假设可以推测,如果外语学习者要把西方的语言文化知识内在化(internalize)为语言行为能力,就必须多渠道大量接触西方的文化信息,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Damen认为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文化习得包括文化适应(enculturation)和文化移入(acculturation)两个方面,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9]基于上述理论,我们提出CSCTC的文化教学模式。

三、CSCTC 模式介绍

CSCTC模式是以交际实践为基础(Communicationbased)、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以文化比较的方式(Culture-comparison)、以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双向互动的手段(Two-way interactive target culture and mother tongue culture)、广泛开展文化课堂体验活动(Classactivity),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达到文化理解的文化教学模式。

(一)Communication-based, 以交际为基础。众所周知,我们学习语言文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更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版)在“教学原则”一节将文化教学概括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际的需要”。[10]我们应在开展课堂文化教学时,通过设置各种实际的交际场景,将各种文化知识及交际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操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目的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话语传的主导者,他们仅是“作为学生通过自己话语表达他们兴趣创造空间的发起人而已”。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文化信息的输入者,指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模拟背景的交际活动来充分了解目的语的文化知识。

为了增强课堂模拟背景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也可以利用西方国家的各种视觉工具,如海报、漫画、时事报刊等,使学生深切感受英美文化就在眼前这么一个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西方文化交际背景之下,快速增长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三)Culture-comparison,比较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差异。单纯的文化知识传授只会使学习者以非本族人的世界观看待目的语文化,学生把母语文化跟目的语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对异族人的观点的了解。而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应多重角度—特别是从本族人的角度出发作较全面和合理的判断。

英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思维模式以及风俗习惯,从这些模式上了解英美文化的差异,认识不同文化、包容不同的情感因素并不意味着就是对本族文化的摈弃,相反,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对多元文化的对比让同学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所在,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标准来解释不同的文化行为,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Two-way interactive :target culture and mother tongue culture,以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双向互动为手段:文化互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教学模式。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和以巴西教育家Paulo Preire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教育思想对这种模式影响很大。此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多元文化的互动,以往教师和学生仅仅重视目的语文化学习,现在则是学习包括母语在内的双向文化;第二,此模式承认多元文化,尽可能多的吸收各地域文化模式和模拟实践融合模式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老师不但重视文化知识传授,同时还强调日常交际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置恰当交际情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将两种文化在同一场景如何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进行对比,并要求学生按照两种文化各自的文化规范做出正确的交际反应,从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文化模式的理解,真正培养出学习者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Class-activity,广泛开展课堂文化体验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前面的以交际为基础的情景设置课堂活动内容,例如,学习相互见面问候时,我们可以设置各种不同的活动,如双方是很熟悉的老朋友会怎么打招呼,说什么话;双方是陌生人会怎么打招呼,说什么话;如双方地位悬殊,中西方文化中各自会怎么打招呼,说什么话等等,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模仿体验,直至可以熟练运用到跨文化交际中。

当然,上述模式的每个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活动,综合运用相得益彰。

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侧面,目的都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交际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以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双向互动的手段、广泛开展文化课堂教学体验活动的CSCTC文化教学模式,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在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和别人的帮助,用自己独特的加工方式加工信息,对意义进行主动构建,把吸收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内化为对目的文化和本族文化的理解,并最终转化成“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10]从而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1] Lado, R.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 [M].New York:McGraw-Hill, 1995.

[2] Claire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3] 胡适.胡适文集·散文与随笔讲演[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4] 胡文仲, 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5] 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M]//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6] 张红玲.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M]//吴有富.外语与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 刘向荣.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SPIC教学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8] 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3):12-16.

[9] Damen.L.Cultural Learning:The Fifth Dimens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Reading[M].Mass: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10]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 Byram.Culture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England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89.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