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文化转移现象

2011-04-01 09:21司炳月
关键词:表层语言过程

司炳月

(大连外国语学院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翻译中的文化转移现象

司炳月

(大连外国语学院 软件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引起文化转移现象.这种文化转移渗透到从表层文化到内层文化的各个层面,有时各层面之间的文化转移可能呈立体交错状态.文化共性、文化差异、译者分别是文化转移的基础、原因和催化剂.

翻译;文化转移;表层转移;内层转移

就本质而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这是翻译的基本性质.20世纪80年代,兰波特(Lambert)提出,与其说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过程,不如说它是一项文化活动.每一个翻译文本都是一定语言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言进行两种文化的交流.也就是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人们通过语言翻译来吸收、接纳不同的社会文化.研究表明,译者在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在将源语文本转换成目的语文本的过程中,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文化转移现象.

一、翻译与文化转移的基本概念

由于研究主体的视角不同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翻译内涵及概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现象."翻译"(translation)来自于拉丁文translatio,而translatio一词又是从 transferre演变而来的. transferre由两部分构成:trans和ferre.trans的意思是"跨越""穿越""从一边到另一边",ferre的意思是"搬运"或"携带".了解其起源由这两部分构成后,就不难理解何谓"翻译".所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实现"语言上的跨越",或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其中一种语言称为source language("原语言" "源语言"或"译出语"),另一种语言称为target language或 receptor language("译入语"或"接受语言").张萍对翻译概念的理解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但又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它还牵涉各种非语言因素,特别是牵涉种种文化因素,因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1]由这个概念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翻译的对象是用于文化传播和信息交际的文本,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换与交流活动.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翻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它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转换,翻译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受到两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又影响着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对两种文化的相互转移产生作用.也就是说,翻译不是静态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依据不同编码对符号进行再解释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2]而在再解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转移现象.

"文化转移"(transculturation)的概念,早在1947年就由古巴社会学家费尔南多.奥尔蒂斯(Fernando Ortiz)提出,用于形容和描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趋同的内涵.国内学者也提出了"文化迁移"的概念.其借用心理学中的"迁移",将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定义为:由于翻译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3]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意.笔者将"文化转移"定义为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相互影响,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吸收、解构、建构而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及内涵的过程.

文化转移概念的界定是以人们可以接纳不同文化的理论为基础的.J.Bennett和M.Bennett把人们接纳不同文化的过程分为6个阶段:第一阶段是denial(否定阶段);第二阶段是defense(防备阶段);第三阶段是 minimization(低估阶段);第四阶段是acceptance(接纳阶段);第五阶段是adaptation(适应阶段);第六阶段是integration(融合阶段).[4]在第一阶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否定别的文化的存在,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在第二阶段,他们能感觉到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不同的文化,但对自身的文化深信不疑并为之骄傲和自豪.在第三阶段,人们对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视而不见,因不能预见异文化对自身的影响而心存恐惧,有意识地"低估"异文化的存在.在第一至第三阶段,因为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多处于封闭状态或者开放程度较低,故坚持以民族中心主义为支撑,对外来文化持有否定、防备和有意识地低估,不愿意接受异文化的影响.但是,一旦超越这3个阶段,在第四和第五阶段,人们便会认同不同文化的存在,承认不同行为方式及不同价值观念.为了适应这种文化的差异,人们在感知异文化的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同时,开始相应接纳、调整本族文化的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文化意蕴,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第六阶段,人们会承认异文化与自己本族文化处于平等的地位,并积极接受异文化中适合本族文化的方面,使其成为本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一个文化转移的过程必须经历的6个阶段,而翻译是这6个阶段的出发点,因为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互相依存.语言不仅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这种由翻译引起的"文化转移"表现在从表层文化至内层文化的各个方面.

二、文化转移现象分析:从表层到内层的视角

文化是有层次的,故不同文化之间的迁移和相互影响也是有层次的.西班牙学者Stephan Dahl将文化分成3个层次.一是表层文化:人类的各种产品,即物质文化,包括如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各种艺术品等最直观的内容;二是中层文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包括人际关系、各种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三是内层文化:社会群体的基本判断,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理、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5]在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互转换过程中,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内层文化的各个方面,翻译实实在在地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1.表层文化转移

翻译对表层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普遍的.在英译汉过程中,通过翻译引入了许多外来物质产品,并将它们加以"本土化",如KFC(肯德基)、pizza(意大利馅饼→比萨饼→比萨)、cheese(奶酪→芝士)、potato chips(炸薯条)、mini-skirt(迷你裙)、coffee(咖啡)等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也输出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并使它们"全域化",如功夫(martial art→Kungfu)、气功 (deep-breathing exercises→Qigong)、风水(fengshui)、饺子(dumping→jiaozi)、馒头(steamed bread→mantou)等.由翻译带来的这些文化一般是显现的,人们稍加注意就会感觉到和翻译过程一起的表层文化的转移.

2.中层文化转移

翻译对这一层面的文化内涵产生影响而引起的"文化转移"也是有目共睹的.以美国球星科比.布莱恩特为例.在一次访谈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第一次听说'气'这个词是在高中,我对于'气'的解读不断变化.长大后,我把李小龙当成我的偶像.我一直把李小龙的方法融入我的训练中.李小龙的功夫理论对于我所从事的运动具有实用价值.我喜欢李小龙对于'灵活'做的一个比喻:要像水一样无形,把水倒进杯子,水就成了杯子;把水倒进瓶子,水就变成瓶子;把水倒进茶壶,水就化作茶壶.水能静静流动,又可奔腾冲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理念通过语言、翻译传播出去之后,在异域文化中引起了某种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中层文化的"移出".而美国文化中的"individualism",体现了美国强调自由、平等,崇尚个人奋斗,发挥个人的独立性、创造性,积极进取的文化内涵.通过语言翻译到中国之后,也将一种个人价值取向的理念"移入"中国.中国文化虽然注重群体取向的集体主义"collectivelism",但人们也开始接受这种个人价值取向的观念,主张个人人格与经济的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行为与兴趣的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中层文化内容通过翻译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之后引起"文化转移"的例证.

3.内层文化转移

内层文化的内容同样可以通过翻译从源语语言进入目的语语言之后引起"文化转移",如从汉朝开始的长达一千多年的佛经翻译内层"文化转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为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翻译活动,佛经翻译跨越的是两种差别非常大的语言,是将梵文或巴利文翻译为汉语语言.翻译佛经的同时"移入"佛教思想,而这种思想在之后长达千年的文明史中影响着中国的宗教信仰,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在中国的近现代又发生过一次,这次是由大规模翻译欧洲语言文献引起的.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知识界感受到引入外来先进思想的迫切需要,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翻译事业中去.这个翻译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它在规模上和内涵上都要大大超出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在译出语方面,近现代的翻译采自于英、法、德、俄、意、西、日等十多种以至数十种不同语系、不同语族的外语;在内容方面并不局限于某种思想,人类精神产品的所有种类都是翻译的对象;在途径方面常常是通过日语转译或英语转译.[6]最重要的是,这一轮翻译运动引进了民主、平等、革新的观念,并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再如,"Christmas Day"(圣诞节),从一个简单的翻译过来的词汇渐渐发展为全国普遍性的圣诞节文化.在这个日子里,满大街的圣诞树、各大商场的商品促销、各餐馆的圣诞节套餐、各电影院的圣诞节专场等,无疑都说明圣诞节已经"转移"并融入我国的节日文化之中.

4.文化转移的错层传递

文化转移并非在同一层面平行进行的,源语的表层文化进入目的语后,表层文化内容并不只是在被引入新的文化后就止步,它还会继而影响到更深层的文化,即影响到目的语环境中的表层、中层以及内层的文化内容.同样,人们吸收了外来文化中的深层内容后,又会影响他们对于表层物质文化内容的摄取和选择.[7]比如,通过翻译了解和接受了美国的快餐和自助餐文化后,我国的快餐和自助餐文化也随之兴起,出现了像永和豆浆、豪享来、金汉斯这样的餐饮连锁店.所以说,某一层面的文化在影响别的文化时往往会涉及文化的各个层面,文化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交叉进行的,即与不同层面的文化错位传达.就转移方向与影响范围而言,文化转移过程常常呈立体交错状态.翻译过程及译作的形态可以影响表层文化的转移,而内层文化转移则会使一种异域文化深刻地影响或植根于另一种文化之中,并且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转移会在社会规范与价值观、思维方式、传统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特定的作用.[8]

三、影响文化转移的要素分析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引起文化转移的因素既包括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地域差异、意识形态差异,也包括译者、翻译策略和方法等.在诸多的因素中,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影响文化转移的主要因素.

1.文化共性是文化转移的基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正是这种相互矛盾的关系,为文化交流、文化转移提供了可行的依据和基础.

根据心理学家 R.S.Woodworth等人的研究结果,当两种学习情境存在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就会影响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作用.[9]在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中,两种不同文化相当于两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样存在着相同要素.虽然两种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迥异,但文化构成的要素、层次、系统是相同的.用多元系统观点来看,文化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同时又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10]如果用一种特定的文化模式来衡量各种文化,则所有文化构成了一个连续统一体,它们各自都是这个统一体上的一个点.不能把文化模式看成只有两个极端:一种文化不是在这端,就是在那端.尽管各种文化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只是程度和形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构成要素和结构上的差别.[11]从文化共性的视角来看,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转移的基础.

2.文化差异是文化转移的原因

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文化转移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不同民族在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一种文化因素在另一文化中也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7]另外,在文明的进程中,还出现了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一般来说,文明都是从一个高的文化向一个低的文化传播.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唐朝,经济、文化、政治都非常发达,而当时的日本却相对滞后.这样,日本就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佛教、科学技术等,并且根据汉字的构造创造了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至今在日语中还有3000多个当用汉字.19世纪末,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则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这样,在20世纪初,革命、干部等词汇开始从日本通过翻译传入中国.两种文化是不平等的,[12]翻译将强势的异域文化介绍和引进到本土文化中,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差异与空缺,使弱势目的语文化中增添了新形式、新内容.所以,笔者认为文化差异,特别是文化的强与弱的相对地位与相互关系是影响文化转移的主要因素.

3.译者是文化转移的催化剂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一种文化作品中包含的世界,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因此,翻译是一种典型的对比分析和迁移影响的活动.[13]翻译过程是一个将源语中某个表达法转换成译语中对应的表达法,将源语中某个文化要素用目的语中相应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文化转移就是在这种对比和转换中产生的.根据雅科布逊的理论,一个完整的信息交际过程需要6个因素的参与:发送者、接受者、背景世界、交际渠道、编码系统和信息.[14]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翻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交际过程,承载不同文化的语言文本翻译就是一个符号转换的工作,即把编入一种符号系统的信息转而编入另一个符号系统中.这个转换自然会引起其他几个因素的重新定位,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语境乃至不同文化要素转换的过程.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不同文化的介绍人,译者通过翻译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的艺术形式和民俗习惯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从而丰富目的语文化,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和进步.因此,翻译对文化转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译者在两种文化转移的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

[1]张 萍.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21-26.

[2]GENTZLER 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Routledge,1993:185.

[3]林艳华,曹赛先.试析翻译中文化迁移的制约机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22-331.

[4]BENNETT J M,BENNETT M J.Exploring the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C].Chicago:Workshop at XVⅡAnnual Congress SIETAR International,1991:78.

[5]DAHL S.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e transformation:culturaldiversity,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convergence. Project presented to the European university,Barcelona. June 1998[EB/OL].[2010-08-05].http://www.stephweb.com/capstone/index.htm(/1.htm,/2.htm,/3.htm,/4. htm,/5.htm,/6.htm).

[6]褚孝泉.译文.异文.易文——翻译行为的第三个度向[J].上海翻译,2010(3):1-5.

[7]曹合建.翻译与文化迁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7-159.

[8]张晶晶,王治江.翻译中的文化迁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7-159.

[9]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25.

[10]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4):21-25.

[11]吴爱珍.谈 HC和LC文化[J].外国语,1998(4):77-80.

[12]杜艳娇,王洪磊.翻译中的文化视角——从文化的构成和对译文的影响谈文化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1):56-59.

[13]MARTON W.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cont restive studies[M]//FISIAK.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language teacher.Oxford:Pergamon,1981.

[14]ROMAN J.Closing statement:linguistics and poetics [M]//SEBEOK T A.Style in language.Cambridge MA: MIT Press,1960.

Transcultur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SI Bing-yue

(School of Software,Dalian Univ.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116600,China)

Translation is a wa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it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transculturation which penetrates all levels of culture,from the surfacestructure transfer to deep-structure transfer.And sometimes the transfer among the various levels may be stagger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ate.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ors are the basis,reasons and catalyst of the transculturation respectively.

translation; transculturation; surface-structure transfer;deep-structure transfer

1671-7041(2011)02-0116-04

H315.9

A*

2010-11-25

司炳月(1970-),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E-mail:yuer70@126.com

猜你喜欢
表层语言过程
半潜式平台表层卡套管处理与认识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语言是刀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氩弧熔覆原位合成Ti(C,N)-WC增强镍基表层复合材料的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