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两则令人振奋的信息。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2009年7月2日《科技苑》栏目的《鹅家庄种鹅散着养》,介绍了河南新乡利用黄河滩涂地种植黑麦草养殖种鹅的经验,其产蛋率、受精率与孵化率都大幅提高。其技术要点有三:农闲田种草、散养(即放牧)、7天为一周期的划区轮牧。2011年4月5日《致富经》栏目的《“呆头鹅”迷上鹅之后》,讲述了浙江绍兴的白鹅养殖大户,在吸取饲料圈养的失败教训之后,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养殖白鹅,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经济收入,创立“稻-草-鹅”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
基层和农民是农业生产最活跃元素。草食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的独特生理结构,次级生产的角色,与植物生产层的耦合,构建了更高级的农业生态系统,即草地农业系统。违背自然规律,使用饲料圈养,不但使水土资源空置,增产无益,反而使草食动物羸弱多病,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草地农业系统是包含组分最充分,产业链长的高效农业系统。既能保障食物安全,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这两宗事例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一、稻田种草和草食畜禽加入传统的耕地农业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扩展了农业时空格局;二、展现了草田轮作的农业生物学优势,轮作和轮牧都是符合农牧业基本规律的;三、放牧养鹅比舍饲好,扭转了舍饲一定比放牧先进的片面观点。草地农业再一次向我们发出闪光。新形势下对旧耕地农业系统的变革,不但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曙光在前。